“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句话反映了什么样的人性?
这句话是明代诗人曹学佺的对联,这句话首先还是要从一个故事说起。
有一个皇亲国戚喜欢养狗,没事了就把狗放在街上看着狗咬人,有一天这个狗在追着咬一个秀才,眼看这个秀才就要命丧狗口了,这件事被一个屠夫看到了,手起刀落就杀了这条狗。
再后来是曹学佺负责审理这个案件,他觉得应该杀杀这帮皇亲国戚的一个威风让他们知道怎么样好好守法,结果皇亲国戚一看判罚要输就找到了这个秀才,给了他一些钱让他修改口供指责这个屠夫。
最后还是曹学佺看不下去了,骂到人证物证具在你怎么能恩将仇报,就让人把这个秀才拿出去仗打二十大板,结果这个秀才也就招了。曹学佺一怒之下在文案上写到:“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很多朋友现在都是读书人看到这个两句话就慌了,纷纷出来反驳,这我也是读书人,我就不是这样的人啊!
首先这两句话得结合当时的一个情况来说,当时的读书人不如现在这么多,换句话来说当时的文案所写的读书人就指的是现在这些所谓的大师一类地位相对来说比较高的人,而屠狗就是讲的是相对从事工作低微贫贱的这一类人,负心人也不是辜负女人情意的人而是狼心狗肺之人。
当然曹学佺并不是说地位高的人,才问多的是就是坏人,地位低,工作贫贱的人就是好人,而是用了“多是”两个词。
他这样说到底有没有道理?我觉得还是有道理的,首先他把人性看的很透。有学问的人思考问题也很全面,了解的很多,所以他们知道一些所谓的成功根本就不是自己口中简简单单的努力就好。他明白如果想要成功就要利益最大化,而保持利益最大化就要不择手段。他知道如果自己不做这个伪证既然拿不到钱,也可能会遭到报复。既然能做一个有吃有喝的狗又为什么要去做一个独行纵林,随时有可能被吃掉的狼?
屠夫就想的很简单。世间事还是要讲求最基本的公义的,我看到有人偷东西我不能不说吧,我看到有人杀人我不能不救吧。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一个很类似的事件就是,扶老太太过马路事件,你说你老太太摔倒了没人搭理你,有人扶你了,你却要把扶你的这个人坑一把,所以谁还愿意做这个好人。我想以德抱怨这正常人是做不到的吧?这不就是曹学佺写的,负心人吗?
那么这件事到底和人性有什么关系吗?
还是讲讲历史上兵家四圣之一的吴起吧!吴起其实年轻的时候家里还挺有钱的,吴起拿着钱到处求官做还把家里给搞穷了,吴起辞别母亲时说自己如果当不了大官就不回来了。
吴起去投靠了鲁国,这也是后来吴起不被人称颂的一件事,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鲁国要和齐国打仗了,鲁国国君听说吴起打仗很厉害,但他老婆又是齐国人很不放心。吴起知道了,回家问老婆,你愿意助我干一件大事吗?需要借你的一个东西用用。老婆听说老公要干大事了肯定很高兴啊,说完吴起就拔出剑把老婆给杀了。
不但杀了老婆,而且母亲死在家里吴起也不回家看一眼,众人对他的非议更多了,吴起说: “成就功名利禄的人又何必儿女情长呢!”
其实这三个故事都反映了同一件事,就是如何去追逐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一个人为了利已会干出什么样的事。更反映了那些一心追求自己理想的是有多坚决,他们可能会有多么疯狂会不择手段。
我愿助你东山再起,你却想我家破人亡。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我们觉不能以自己的善去衡量这个世界的标准,你所认为不可思议想不通的事,可能也是别人心中理所应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