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现在网络上总是很多人排斥读书人,就好像对读书人充满恶意一样,你看大家常说的:百无一用是书生,而现在又听到了负心多为读书人,读书人真是可怜啊,其实今天要说的这句话:“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是出自明朝万历年间,一个叫曹学佺的官员写的一个对联而已。
其实很好理解这句话,打个比方,有钱人家里养了一条狗,咬了一口秀才,屠户看到了心里很不爽于是就杀掉了狗,然后有钱人给了秀才一点钱,于是屠户成了背锅的了。本身是见义勇为,最后却反咬一口,曹学佺就是看透了这种事情,所以也公平得给解决了,他对于秀才的这种做法十分的愤怒,因此就写下了这个对联。就专门用来说那个忘恩负义的秀才的,不过里面加了个多为,也就是说从一个人引申到了全部,似乎有点以偏概全了?
先说前一句:除了这句话之外,还有不少的词汇,像文人相轻,文人无骨这些词语,还有“犬儒”这些都是形容文人的,把他们形容成像狗一样去谄媚,说话特别难听,可以说是把读书人给贬低到土里了。那么这句话的流行是不是也代表了古人对读书人看不起呢?其实相反。正是因为他们太重视读书的人了,所以更加注重读书人的行为,才会对那些行为不端正的人表示不满。
而且这些词语还挺广泛的,把文人说的一文不值,其实这些毛病就算是在不读书的普通人当中难道就没有嘛?为什么要单独放在文人身上,其实就是太对文人重视和尊敬了,并非是一种排斥。
就好比一个普通人在公共场合抽烟,也许大家不会说什么,可一个公众人物做了这种事情,那可是大事情了,一下微博热搜了,所以因为关注点高了,对于道德要求也就高了。因此他们所有的毛病在老百姓眼里是没办法忍受的,肯定会被骂很惨,而这句话本身就是悖论,忘恩负义也代表着一个人的本性,这和读不读书没多少关系。
而第二句话,大部分读书多的人就不在会去想哥们之间或者江湖上的一种行侠仗义,而是真正的圣人都愿意用别人对自己的骂名也要去完成对老百姓好的事情,这样算不算的上老百姓嘴里的负心人?尤其是不分青红皂白就仗义,这是读书人所排斥的,毕竟他们有文化,懂得是非黑白,就像孔子所说的:乡愿,德之贼也,又算不算是负心人?文人就是因为内心太强大,所以看得出来很多背后的阴谋才会表现出来的淡定。
可是屠狗辈反而容易冲动被别人利用,煽动,所以现在很多人都是读书人,而那些屠狗辈大部分都是冲动触碰了法律的界限,犯下了错误。所以冲动本身就是不好的事情,读书人懂得克制自己,也许有的人在道德上犯了错事,但也不能以偏概全去说明,只能说古人把读书人的地位推向了最高峰,才会如此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