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格斯报告》把理论研究根置于经济实际,为中国经济问题的观察与研究开创了一个新模式、研究方法及维度。报告以理论与实务为导向、以数据与计量为手段,为经济实际规划和管治,尤其是供给侧改革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道尽了留恋而又无法挽留的惆怅,而今技术的进步能让我们留住美好时刻,但也影响了我们的切身体会。照片留下了那一瞬间,但也让我们的美好回忆更容易消逝。
2018年2月发表于《实验性社会心理学》(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的论文对此现象展开了讨论,其作者包括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Diana Tamir、来自达特茅斯学院的Emma Templeton、来自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Adrian F. Ward和来自斯坦福大学的Jamil Zaki。论文题目是《媒体的使用会消除人们对事物的记忆》(Media usage diminishes memory for experiences)。研究者通过3个实验,发现不管事情过去多久,媒体的使用都会严重阻碍人们对事物的记忆。与记忆损害的结果不同,现实生活的媒体使用对人们情感体验的损害却并不明显。
数据选择
本研究共分为三部分,所招募的志愿者来自亚马逊劳务外包平台(Amazon Mechanical Turk)。
其中,实验1所招募被实验者人数为378名,有237名女性,141名男性,平均年龄为37.47岁。实验2招募了129名被实验者,实验3招募了134名被实验者。
实验1
在实验开始之前,为了尽快了解并适应实验步骤,所有被实验者都会被要求看一段1分钟的视频并同时练习拼字题。视频结束后所有被实验者都会填写问卷,反馈自己的观看体验,比如有没有分心,神游,有没有沉浸到视频中去,最后完成一个突击记忆测试。
结果显示不同任务对人们的记忆、参与度和愉悦度都有不同的影响。
正式实验开始后,所有被实验者被要求观看TED视频。研究者将所招募的被实验者分为了六个组,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分别给予了不同的任务:
(1)对照组:无需完成其他任务,该组人数有64人;
(2)反思组:只需要审视思考自己此时的体验感受,不用记录,该组人数有66人;
(3)书写组:用电脑记下此时的体验感受,被告知在实验结束后所记录的体验会被自动删除,该组人数有68人;
(4)录入组:用电脑记下此时的体验感受,被告知实验结束后所记录的体验会被打印出来做个人参考,该组人数有66人;
(5)分享组:用电脑记下此时的体验感受,被告知实验结束后所记录的体验会被分享给其他人作参考,该组人数为64人;
(6)分心组:观察房间周围跟视频无关的事物并记录下来,该组人数为50人。
研究者要求每组被实验者在结束观看后完成一个调查问卷,实验结果如下图1所示:
图1 实验结果
如上图1所示,通过对比对照组和反思组,研究者发现,分心严重影响了被实验者的记忆力。
此外,分心严重阻碍了被实验者对事物的参与度和愉快体验,但不同的是用文字表达个人体验,并没有影响人们的愉悦和参与度。但是如果需要把文字分享给他人,会降低人们的参与感和愉悦感。
综上所述,实验1显示媒体的使用确实会损害人们对事物的记忆和情感体验,但由于实验室和现实生活环境有很大区别,研究者为了探寻这种现象会不会在现实社交环境中出现,设计了实验2。
实验2
研究者将招募的被实验者带到教堂进行一日游,为了排除宗教因素的影响,研究者特意选择了位于斯坦福大学内的一座与宗教宗派无关的斯坦福大学纪念教堂(Stanford's Memorial Church)。129名在此被要求以个人自由游览教堂的形式开始了实验2。
研究者将所有被实验者分为下列三组进行研究:
(1)对照组:游览期间不使用任何社交网络,该组人数为44名;
(2)照片组:游览期间可随意照相,不需要分享照片,该组人数为43名;
(3)分享组:游览期间至少拍5张照片并分享到个人社交网站,该组人数为41名。
所有被实验者平均花了36.55分钟完成了整个自由行(方差=11.50)。在自由行结束后,所有被实验者都需完成调查问卷,反馈自己的游览体验,并在游览结束后的1-2星期内(延后时间均值为8.42天,方差为1.73),在线完成突击记忆测试。
针对所得到的反馈所做的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重复了实验1的结果:媒体的使用会损害人们对事物的记忆(F(2,120)=5.40,p=0.006,η2=0.08)。实验结果如下图2所示:
图2 对记忆的实验结果
而关于愉悦度的分析则没有得出与实验1一致的结论(F(2,125)=0.85,p=0.432,η2=0.01),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对愉悦度的实验结果
此外,关于参与度的分析也没有得到与实验1一致的结论(F(2,125)=2.57,p=0.080,η2=0.04),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对参与度的实验结果
研究表明,媒体的使用对被实验者的愉悦度和参与度没有显著影响。实验2得出了和实验1不尽相同的结果。这表明,在现实生活和实验室环境下,使用媒体都会影响人们的记忆,但它仅仅在实验室里才会进一步影响人们的愉悦度和参与度等情感体验。
实验3
研究者提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少会自己游览景点,而是和朋友一起,并且互相拍照。因此研究者改进了实验2,进行了实验3:两个人组队进入教堂游览,但是全程不能有语言交流。实验同样分为三组:
(1)对照组:两人都不使用社交媒体,该组人数为48名;
(2)照片组:一个人负责全程拍照,第二个人不负责拍照,该组人数为43名;
(3)分享组:一个人负责全程拍照并且分享到社交媒体,第二个人不负责拍照,该组人数为43名。
所有被实验者平均花了42.68分钟完成了整个自由行(方差=12.89)。在自由行结束后,所有被实验者都需完成调查问卷,反馈自己的游览体验,并在游览结束后的1-2星期内(延后时间均值为6.932天,方差为1.549),在线完成突击记忆测试。
研究者采用与实验2一致的方法对得到的反馈进行处理,分成三部分进行分析。其中,对记忆的实验结果如下图5所示:
图5 对记忆的实验结果
结果表明,实验3结果与实验2结果一致,对照组组员的记忆测试分数远比分享组的高(F(2,177.87)=4.931,p=0.008),证明媒体的使用阻碍了人们对事物的记忆。
对愉悦度的实验结果如下图6所示:
图6 对愉悦度的实验结果
结果表明,实验3结果与实验2结果一致,媒体的使用对被实验者的愉悦度没有显著影响(F(2,217.44)=0.514,p=0.599)。
对参与度的实验结果如下图7所示:
图7 对参与度的实验结果
结果表明,实验3结果与实验2结果一致,媒体的使用对被实验者的参与度没有显著影响(F(2,217)=1.608,p=0.203)。
研究结论
过去的研究表明一心多用会减少人们对事物的专注度和享受程度。同时,如果人们把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经历当成一种社会竞争,它也会降低事物带来的愉悦感。因此作者设计了三个实验探寻媒体的使用对事物的记忆(memory),愉悦度(enjoyment)和参与度(engagement)的影响。
根据三个实验结果,研究者发现不管事情过去多久,媒体的使用都会严重阻碍人们对事物的记忆,但对事物的情感体验,比如愉悦度和参与度,三个实验得出了不同的结果。在现实世界中,媒体的使用并没有像在实验室里那样,损害了人们对事物的情感体验。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道尽了留恋而又无法挽留的惆怅,而今技术的进步能让我们留住美好时刻,但也影响了我们的切身体会。照片留下了那一瞬间,但也让我们的美好回忆更容易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