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钟暮鼓”“白云苍狗”“雾里看花”……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你知道都出自哪里吗?
01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 孟郊《登科后》
春风得意:和暖的春风很适合人的心意,后也用来形容人进士及第,或是官场上飞黄腾达或事业顺心时洋洋得意的样子。
走马观花: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粗略地观察一下。也多说“跑马观花”“走马看花”。
故事:孟郊年轻时隐居嵩山,过着清贫闲淡的生活,在母亲的鼓励下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终于在41岁的时候考取了进士。诗人写下这首诗用来抒发自己的喜悦之情。
02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南宋朱熹《春日》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多指繁盛的春色,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03
元戎小队出郊坰,问柳寻花到野亭。
川合东西瞻使节,地分南北任流萍。
—— 唐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
寻花问柳:本指游玩观赏春景,后多用来指嫖妓。
04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元好问《摸鱼儿》
海枯石烂: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故事:泰和年间,河北大名府民间有对男女青年彼此相恋却遭家人反对,双双投河自尽。因这一悲剧,这一年这个水塘中的荷花盛开时株株皆开并蒂莲,为此鸣情。作者听闻此事后,向为争取爱情自由而牺牲的青年男女们表示同情,写下这首曲。
05
情深意真。眉长鬓青。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那堪酒醒。
——宋 刘过《四字令》
魂牵梦萦:某事牵动灵魂,萦绕于梦中。形容万分思念,也作“魂牵梦绕”。
06
一簇烟霞荣辱外,秋山留得傍檐楹。
朝钟暮鼓不到耳, 明月孤云长挂情。
世上路岐何缭绕,水边蓑笠称平生。
寻思阮籍当时意,岂是途穷泣利名。
——李咸用《山中》
晨钟暮鼓: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早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形容时间的流逝。
典故:古时击鼓报时,以便让民众知晓,这是城市管理的一种方式。但鼓声传的范围有限,齐武帝时,为使宫中都能听见报时声,便在景阳楼内悬一口大铜钟,改为只在晚上击鼓报时,首开先河。为了使钟声传播更远,除了铜钟越铸越大之外,还建较高的钟楼,与鼓楼相对,朝来撞钟,夜来击鼓。
虽然寺庙也是既要敲钟又要击鼓。所不同的是,在寺庙里早晨是先敲钟后击鼓,晚上是先击鼓后敲钟。
07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近者抉眼去其夫,河东女儿身姓柳。
丈夫正色动引经,酆城客子王季友。
群书万卷常暗诵,孝经一通看在手。
贫穷老瘦家卖屐,好事就之为携酒。
豫章太守高帝孙,引为宾客敬颇久。
。。。。
——唐 杜甫《可叹》(节选)
白云苍狗:指浮云像白衣裳,顷刻又变得像灰色的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故事:诗中的主人公,是和杜甫同时代的诗人王季友。王季友家贫,以卖草鞋为生。出生富家的妻子柳氏嫌弃他便离家出走。王季友在贫困孤独中发奋读书,后来考上了状元成为一代名流,离开他的妻子便又回到他们身边。杜甫作此诗感叹这样跌宕起伏的人生。
08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
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唐杜甫《醉时歌》(节选)
名垂千古: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故事:作这首诗时,杜甫已经在长安困守了十年,由于社会黑暗,仕途坎坷,诗人心中满是愤慨,此句是诗人自嘲自己“德高的人不被重用,名扬万古有何用”。
09
春雨暗暗塞峡中,早晚来自楚王宫。
乱波纷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风。
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
谷口子真正忆汝,岸高瀼滑限西东。
——唐 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诗》
弱不禁风:形容人身体娇弱,连风吹都经受不起。 多用来形容女子体态纤弱或病者体弱。
10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雾里看花:原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11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唐白居易《李白墓》
惊天动地:意思是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故事:相传李白曾身着宫锦袍,醉酒采石矶,因跃入江中捉月而逝,渔人得其衣冠下葬。诗人们到采石镇多有吟咏。白居易此诗表达了对李白坎坷不平一生的同情,也侧面赞颂了李白的伟大。
12
“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如胶似漆:像胶和漆那样黏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
典故:西汉时期,邹阳与枚乘因吴王刘濞不听他们的劝阻,就投靠梁孝王刘武。刘武的大臣公孙诡因为嫉妒他们的才能,就诬陷邹阳,迫使刘武抓邹阳。邹阳在狱中给刘武写了一封信,其中有“感于心,合于行,亲如胶漆。”刘武深受感动释放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