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赋——苏辙
《墨竹赋》赞美画家文同的墨竹,把竹子的情态写得细致逼真,富于诗意。
宋人文同《墨竹图》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也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苏辙致定国承议使君尺牍《宴居帖》 行书
释文:辙启 雪甚可喜 宴居应有独酌之乐 区区书不能尽 辙顿首 定国承议使君 廿三日
繁体字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於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故凡有見於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子由為《墨竹賦》以遺與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養生者取之。輪扁,斫輪者也,而讀書者與之。今夫夫子之托於斯竹也,而予以為有道者,則非耶?”子由未嘗畫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豈獨得其意,並得其法。
與可畫竹,初不自貴重,四方之人持縑素而請者,足相躡於其門。與可厭之,投諸地而罵曰:“吾將以為襪。”士大夫傳之以為口實。及與可自洋州還,而余為徐州。與可以書遺余曰:“近語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襪材當萃於子矣。”書尾復寫一詩,其略曰:“擬將一段鵝溪絹,掃取寒梢萬尺長。”予謂與可,竹長萬尺,當用絹二百五十匹,知公倦於筆硯,願得此絹而已。與可無以答,則曰:“吾言妄矣,世豈有萬尺竹也哉。”余因而實之,答其詩曰:“世間亦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與可笑曰:“蘇子辯則辯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將買田而歸老焉。”因以所畫筼筜谷偃竹遺予,曰:“此竹數尺耳,而有萬尺之勢。”筼筜谷在洋州,與可嘗令予作《洋州三十詠》,筼筜谷其一也。予詩雲:“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與可是日與其妻遊谷中,燒筍晚食,發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
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與可沒於陳州。是歲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書畫,見此竹,廢卷而哭失聲。昔曹孟德《祭橋公文》,有“車過”、“腹痛”之語,而予亦載與可疇昔戲笑之言者,以見與可於予親厚無間如此也。
苏辙侧身像
译文:
(一棵)竹子开始长的时候,(仅仅)是一寸长的笋芽罢了,但(细看)竹节、叶子都已经具有了;由像蝉壳和蛇腹下的横鳞一样小的笋芽,一直长到八十尺像剑出鞘一样挺拔的竹子,(那是靠)自然生长才具有的。如今画竹子的人,却一节一节地勾勒竹节,一叶一叶地堆砌竹叶,哪里还有活生生的竹子呢?因此画竹子,一定要先在心中有个完整的竹子的形象,拿着笔仔细审视、凝神构思,当眼前出现要画的竹子的形象时,立即动笔捕捉住它,奋笔一下子画成,来赶上眼前出现的竹子的形象。(这个动作要快),就像兔子刚一跳起。老鹰就扑过去一样,稍一放松,就消失了。与可是这样教我的。我做不到这一步,但心里知道怎样做才能达到这种境界。这样看来,既然知道这样做的原理,但又在实际上做不到,想的和做的不一致、手不能配合心,那是不学习造成的过夫。因此凡是出现在心里、做起来却不熟练的人,平常自己觉得清楚、明白,但事到临头却忽然消失了,难道仅仅画竹(会出现这种情况)吗?我的弟弟子由作《墨竹赋》送给与可说:“庖丁是个解牛的人,然而关注养生的人却从中悟出养生之道;轮扁是个砍车轮的人,然而在堂上读书的人却对轮扁有关读书的见解给予赞许。如今(从)你在画竹上寄托的这番道理(来看),我认为你是深知事物规律的人,难道不是吗?”子由不会画画,因而只能理解个大意而已;至于我,不仅理解其大意,同时还能掌握他的方法。
三苏祠苏辙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