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解读: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其受到应得的惩罚。
典故渊源:
《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经典故事:
春秋时期,卫国的国君卫恒公有一个弟弟叫州吁,生活骄奢淫逸,为人霸道,最后被卫恒公驱逐出国境。
十几年后,州吁和他的一些党羽潜回国内,刺死哥哥卫恒公,自立为国君。他夺取王位后,不得人心,激起人民不满。州吁为此感到很害怕,便召来心腹大臣石厚商量办法。
石厚是卫靖伯的重孙子,父亲石碏是卫国当时很有名望的大臣,非常有才干。石厚就去问他的父亲,怎样才能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
石碏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只要得到周天子的许可,贤能被大家公认,他的地位就能巩固。”
石厚发愁了:“可是州吁是杀死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那怎么办?”
石碏说:“陈恒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
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就抢先说:“你是说去请陈恒公帮忙?”石碏点了点头。
石厚高高兴兴地回去向州吁献策。于是州吁和石厚备了重礼去陈国请求陈恒公帮忙,没想到却被陈恒公扣留了。
原来,这都是石碏的安排。石碏先把州吁和石厚骗到陈国,又暗中给陈恒公写了一封密信,信上说:"卫国地偏国小,而老夫我也是年纪老迈,无能为力,只好劳驾陈恒公您帮忙。这两个人,实际上是刺杀我们国君的叛逆者,请求陈恒公主持公正。”
陈恒公请卫国派人处置,卫国的大臣们认为石厚是石碏的儿子,念在石碏的份上,应该从宽。石碏却认为自己的儿子助纣为虐,做尽坏事,理应处死。于是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然后迎立恒公的弟弟公子晋为国君。
后来《春秋》称赞石碏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认为石碏为了国家的利益杀死自己的儿子是大义灭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