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了李琦胜先生赠与我,他的新作长篇小说《不一样的抗战》,让我心潮起伏,异常激动,同时又让我感同身受,倍感亲切,产生了许多联想。
该书是以我区翔实的党史史料为角本,以我区人文、地理环境为背景,演义成的一部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长篇之作,落笔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对读者,特别是对年轻一代更具吸引力,更有可读性。一书在手,基本上把日本侵略者进入博山以来,我区南部山区人民同仇敌忾,揭杆而起自发组织道会,进行抗日救亡这一爱国行动。以及我区党组织与驻博八路军四支队,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所开展的对道会团结工作,为本地区共产党、八路军抗击倭寇,疏通了人脉,壮大了力量,削弱了敌人的全部过程。并把各道会组织,在抗战期间所扮演的角色,所进行活动,所进行的斗争反映了出来。同时把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描述,特别是把他们与日本侵略者交锋的战斗场面展现与读者面前。总之,是一部可歌可泣地正能量书籍,是一部反映共产党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之作。
书中讴歌了共产党,八路军地方领导人廖容标、张敬焘等的光辉形象,揭露了顽固派、汉奸吴化文、伊兰蒿等人丑恶嘴脸,热情洋溢地宣传了各道会领导人王志洪,王守青等接受共产党领导跟党走,带领道友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英勇顽强精神,所建立的英勇事迹。在叙述中不时灵活巧妙,游刃有余地将我们博山当地的方言、俚曲插入,还把我们引以为豪地博山的美食也带入进去,尤其是博山城里的三条古街:大街、税务街、西冶街也加以介绍,把整个孝乡的人文,地理与事件密切结合,使故事内容更丰富,情节更生动,故事内涵在客观基础上更具生活化,使人读来轻松、耐读。由此,也添补了我区利用党史史料,转化为文学作品的这一空白。
让我感同身受的是,书中描写的主人翁之一,“堂天道”重要人物,山东人民抗日自卫团博山第一团团长王守青,他的原型王寿卿先生,是我爷爷的老兄弟,老朋友,我叫他三爷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从洪山口来博山就住在我们家里,俩人唠家常,说他当年曾经的一些事,印象最深的是,他与爷爷讲:“当年抗日打小鬼子时的八路军四支队廖容标司令,曾住过他家里,解放后,日子平稳了,作为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他,不忘当年战友情,一直保持书信联系,曾邀请他去做客,在他的招待室里,铺着红地毯,摆着大沙发,真是既飘亮,又气派,我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心里感到拘束,不自然”。廖司令就讲:“你别客气,就是让你来享受享受,沉住气多住些天……”这些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文革初期,由于当时极左路线干扰,让老人蒙受冲击。七八年春天,廖司令去北京开政协会,返宁途中专门来博山看望了这位居功不傲,因病批准返乡务农的老人。引起当地政府领导重视,恢复了其区政协常委资格。后来又得到当年参与道会工作的八路军战士周次温、孙启明联名,上书省委书记高克亭、副省长张敬焘反映老人生活现状,不久,两位当年鲁中,泰山区老领导便批示,由博山区委为老人办理了退休,并安排其小女儿到供销社就业,对老人是一种慰藉,我们也都为他感到欣慰。
作者:王济武
地址:博山城东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