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并没有什么“正义疑问句”。
正义联盟
孙正义
正义女神
但世上也没有什么“反义疑问句”啊。
反义疑问句,也叫反意疑问句,“义”和“意”可互换。
现代汉语语法基本是舶来品、异国物种,于是英语语法词汇的汉语翻译总有商榷空间。
“反义疑问句”来源于英语的语法词汇:disjunctive question。
但翻开世上绝大多数语法书,只见这个术语:tag question。
tag?
如图,这一整段是尾巴(tail),没错。
但尾尖(tip)若呈现另一种颜色,那一小段才能叫tag。
可见:tag和主体(main body)分离。
所以:tag question翻译成附加疑问句。
(注:tag是多义词,但都隐含“附加部分”的意思。)
“附加疑问句”这个术语比“反义疑问句”能更好反映这个英语语法概念的原貌。
那“反义疑问句”是错误的翻译吗?
答:这个翻译不好,但不全错。
如前文提及,它的源头是disjunctive question。
disjunctive是比较复杂和冷僻的单词。
但分解一下,disjunctive的含义也就是“不连接的”。
它引申为:转折的。
比如but是一个转折连词(disjunctive conjunction)。
我们能看出:disjunctive question和tag question其实是一对同义词。
含义都为:附加疑问句,即和其前面的完整句“不连接”的疑问句。
那汉语为何一定要翻译出“反义”呢?
答:简单粗暴一点,方便记忆嘛。
需要
不需要
这两张图就是汉语里的两个“反义疑问句”啊。
它体现了我们背诵的英语“反义疑问句”的僵化规则:前面肯定,后面就否定;前面否定,后面就肯定。
前面一定要和后面拧巴,要“反”过来,所以叫反-义-疑-问-句。
那这个玩意儿,我们大汉语也有啊。
你平时不这么说话吗?
像前文图中:“爱需要理由,不需要吗?”。
那这也算个知识点吗,同学们?!
嗯,虽然可以放松警惕,但我承认我们有一个小坎儿:
当我们把这句话翻译成英语时,附加疑问句需要助动词来提问。
(注:我意译这句汉语,而非直译;我不把“需要”直译为need。)
而汉语附加疑问句稍简单些,重复谓语动词“需要”即可。
再比如:
还有时我们大汉语可以简单到极致:
我们用“不是吗?”或“不对吗?”充当一切附加疑问句。
而图中这些汉语附加疑问句要翻译成英语,都需要按其前面的完整句的谓语动词来确定助动词,最终形成问句。
好,这时你要反驳了:那“反义疑问句”这个术语还是没毛病啊,这些汉语句子和它们的英语翻译都符合前后拧巴的原则啊。
嗯,那再看这两句:
需要
我们也这样说话吗?
当然啦。
是人类就有可能这样说话。
这下前后不“反义”了,不拧巴了,那这后半句还叫附加疑问句吗?
答:对,它们还叫附加疑问句。
翻译一下:
需要
不需要
维基百科的附加疑问句词条把这种叫unbalanced tag question(不平衡的附加疑问句):
而前文那些大家最常见的叫balanced tag question(平衡的附加疑问句)。
前后“反义”,最终就“平衡”。
前后“不反义”,最终就“不平衡”。
如果你愿意,可以玩一把,把这种“不反义疑问句”称为“正义疑问句”或“顺义疑问句”。
这两类都是人表达思想的需要:
“反义疑问句(即:平衡的附加疑问句)”是说话人想得到别人对前面完整句的认同。
- 比如:爱需要理由,不需要吗?
- 说话人实际认为:爱需要理由。
“不反义疑问句(即:不平衡的附加疑问句)”是说话人在向别人表达对前面完整句的质疑。
- 比如:爱需要理由,需要吗?
- 说话人实际认为:爱不需要理由。
大家体会一下。
最后,我们再次缅怀《大话西游》里那串貌似杠精,实则哲理无边的问句:
电影台词
我们详细剖析这一段:
虽然它们是对话,而且全是问句,并非一个标准的附加疑问句的形式。
但我们可借此体会两类附加疑问句的意图:
“反义”时,我们在渴求肯定;
“不反义”时,我们在发起挑战。
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先有思想后有语言,最后才有语言规则。
(本文完)
作者简介:
- 不间断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在中国工作15年
- 曾受雇于新东方﹑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轻松调频Easy FM﹑视觉中国集团﹑华纳唱片等
- 担任过英语老师﹑英语动画电影制片人﹑编剧﹑导演﹑记者﹑主持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