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点击右上角“关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文|江徐
美学家宗白华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这双向发现,带来陶渊明关于桃花源的梦,带来王羲之的兰亭雅集,带来竹林七贤的幽篁畅饮山林长啸……
晋人有他们自己的荒乱时代,也有他们那时的光辉岁月。
自然温柔、内心深情,两股认知的影响力一直延洇到相隔不远的唐宋,使得诗与词都带有自然之美、草木芬芳。即便在冷硬强悍的边塞诗里,也不乏“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样的的纯柔气息。表达思念之情的唐诗宋词,更是带有花草香气。
“西窗下,风摇疏竹,疑是故人来。”闭口无言,心肺皆思的想念莫过于秦观这两句。
古人向来是东篱把酒,西窗思人。窗外那片竹林,无端牵惹思绪,徒增希望,又给失望,让人惊喜,让人失落。情绪在瞬息之间完成的千回百转,一定是因为长久以来的心有所念,有所念,才有所盼,有所盼,才有所幻。
怪不得竹,也怪不得风。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夏日闲长,晚风携带荷花,送来阵阵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落,发出清脆声响。
时光温柔至此,环境静谧如许,孟浩然失着眠,斜躺在那里,怀念一位叫辛大的友人。良辰美景,假若无人共赏,恬淡之上就添了一份惆怅。
高山流水,如果没有知音聆听,清雅也有几分被寂寥取代。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寻问者未必是王维本人,这份情思却属于诗人自己。
不问尘务,只问花事。凭着这份脱俗的干净与烂漫的情致,就要比现代那些蝇营狗苟的男人性感许多。想知道窗前那株梅花开了没有,这份想念寻思,就是乡愁。
及至清末,自称为梅花知己的吴昌硕写下一句“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默然读过,冷香遍升。
草木有本心,却无人情。梅花忆他,不过说说而已,但也并非自欺欺人的自作多情——梅花是他,“我”亦是他。梅花才是他的真心,“我”只是他的俗身。尘世里漂泊游荡,千里迢迢东奔西走,最终还是要跋山涉水地归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礼佛能够安抚人心,平定情绪。王维虽然晚年开始参禅悟道,但他生来性情温和,浓郁的思念也可以说得平淡无澜,看似轻描淡写。既说红豆,对方岂能不知晓红豆后面的心意?
所以,后面两句实是情难自已的千万叮咛。还有温庭筠那句“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也属多问,又并非多问——诗人知道对方知道,对方也知道诗人知道他(她)知道。
这一多问,实在是思念难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敏感是诗人必备的品质。
王维天生具有佛性,并且自小心思细腻,早熟到有点少年老成的感觉。十七八岁,离家在外,重阳佳节,想起亲友与兄弟。隔山隔水,异乡异客,想象着家中兄弟思念自己的情形,好像难过的不是他自己,惆怅的也不是他自己。
好像家人的难过与惆怅会让他的更深一层,却也是安慰。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怎一个闲愁了得。说什么心在一起,就是陪伴。花兀自飘零,水悠悠流淌,又如何知道君心似吾心?
似乎落不完的花,似乎流不止的水,似乎永不停歇的思念。雁字回时,思君如常。
唐诗宋词之后,又经历元曲、明清小说,打打杀杀唱唱念念兴兴轰轰纷纷扰扰生生世世六百多年,一直到曹雪芹,他将桃花源搬入世俗闹市,名曰大观园。
后来的后来,贾宝玉再走过潇湘馆,人去馆空,疏竹依旧,他却觉得少了当年那点药味。
【作者简介:江徐,80后女子,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点击右上角“关注”,收看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