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植物的诗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唐代诗人们在什么时候会写到植物?

植物的诗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唐代诗人们在什么时候会写到植物?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1-08 09:35:37
阅读:
最新资讯《植物的诗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唐代诗人们在什么时候会写到植物?》主要内容是-植物的诗句,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编撰于清康熙朝的《全唐诗》,一共收录48900余首诗,诗人数量2200多人。不过这两个数目并不准确,即使我们现代学者以及海外汉学研究专家的统计数量,把《全唐诗》中的诗人和作品的数量具体到个位数:49403首,1555句,2873人这样的数字就是准确的吗?不一定的哦,而应该是更多的数量。只是更多的人和作品被淹没在历史的潮流中罢了。这就是孔融嘲讽曹操的“以今度之,想当然尔”。只需要看看我们这个时代有多少人风光无两,同时又有多少人终其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世人所知,就可以啦。


这么多的诗人,这么多的作品,写到植物的有多少呢?也很多!现在科技如此发达,要做文献检索汇总的难度(这就是大数据?),比古人轻松太多。按照潘富俊先生的统计,《全唐诗》诗中写到的植物种类,一共有379种(全世界目前有植物近35万种植物,我国有3万种左右)。然后,唐代诗人写到最多的植物,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大诗人都有写到的植物,是柳树、竹子、菊花和松柏。近5万首唐诗中,写到柳树的诗,有3463首。


好,那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这些历史上有记载的唐代诗人们(大诗人和小诗人),他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在自己的诗中写到植物呢?高兴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或者在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还是在漂泊他乡、叶落归根之时?等等。同时,在回答上面问题的过程中,可能还会涉及到古今植物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等问题。咱们开始吧。


柳树


一、大家都写了,我不写也不合适呀

这种情况类似于从众心理,但又不全是。从众心理直白来说,就是随大流。它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情况。别人都这样做了,我不做不合适的呀,这就是被动的从众心理,是迫于群体的引导和压力的反应。另一种情况,则是主动的。因为某种情势,主动去做和大家都在做的事情,这种情况不是受迫的,而是自发甚至近似于谄媚、阿谀奉承的。


这种例子很多。翻开《全唐诗》,我们会读到非常多的内容是“应制诗”、“奉和诗”,意思是说,当朝皇帝写好一首诗或者去哪里游玩心情很好了,底下的大臣们,赶紧都来写一首诗表达一下心意吧。不写不行呀,不写别人会怎么看我,皇帝会怎么看我?所以得写。这类诗几乎都是在拍马屁,没有什么文学审美可言的。


比如写柳树。唐朝皇帝在大明宫摆宴,酒足饭饱之余,皇帝就说,众位爱卿,大家来写诗活跃一下气氛吧,这时候大家就都开始写了。赵彦昭就写,垂轩弱柳万条新。意思是说,春天来啦,园子里的柳树都长出小嫩芽来啦;刘宪说,柳色梅芳何处所,风前雪里觅芳菲。春天在哪里呢?春天在咱们的眼睛里、鼻子里呀,不信你看虽然天气还有些冷,但是柳树的嫩芽、梅花的芳香到处都是呀。


柏树


再如写柏树。元旦的时候,皇帝赏赐给大臣们几片柏树叶。这时候大家也得写诗表示感谢。还是那个赵彦昭,他说,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另一个大臣说,愿持柏叶寿,长奉万年欢。大家看,是不是换汤不换药?千岁叶和柏叶寿,意思一样,说的是松柏这类的植物,是寿命很长的植物。长寿,正好用来献给皇帝,所以说是“万年杯”、“万年欢”,希望皇帝能和柏树那样,万岁万万岁。


哪有什么万岁万万岁呀,是吧,这就是在拍马屁。这时候出现在诗人作品里的植物,只是一种道具,不是活的植物。


二、活的植物给人什么感受呢?

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看到的(视觉)、闻到的(嗅觉)、听到的(听觉)、碰到的(触觉)。


葡萄


看到的情况也很多。看到植株的,比如看到一架葡萄,就写“葡萄长带一边垂”(李端)、“葡萄百丈蔓初萦”(沈佺期),这是在说葡萄的藤蔓,很大很长;看到果实的,还以葡萄为例。葡萄的果实颜色,紫红紫红的,一眼就被吸引了,就写“筐封紫葡萄”(姚合)、“柿红蒲萄紫”(韩愈)。看到花开的,花开好美啊。比如桃花,桃花是粉红色的,和姑娘的脸蛋一样哦,这就是“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写木槿,木槿的花以红、粉、紫为主,所以是“槿艳繁花满树红”(李绅),等等。这种情况,是植物给人的第一印象,直观的,高大或者漂亮。


嗅觉方面,还是以植物(花)的香味为主,虽然有的植物其实有很难闻的气味。什么植物的花有香味呢?很多。比如桂花,王昌龄说“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再如荷花,夏天的时候,孟浩然在凉亭里睡大觉,一阵风吹过:啊好香啊!什么香?荷花的香。这就是“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竹子


上面孟浩然的那首诗,《夏日南亭怀辛大》,除了写嗅觉方面的,还提到了听觉。竹露滴清响,竹叶上的露水往下滴落的声音,虽然微弱,但是诗人还是听到了,滴答一声,很清脆的。这是真的吗?大家不要去怀疑它的真假,诗人作诗,有时候不跟你讲事实摆道理的,那是一种心境、意境。


植物的触觉方面,或者你去摸它,或者你不小心就触碰到了它,比如含羞草。含羞草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唐代的时候估计还未传入我国(待考证)。含羞草的特性,大家都清楚,我们轻轻一触碰它,它就会含羞似的把叶子合起来。唐太宗李世民,在《全唐诗》里也留下了不少诗,其中一首,写他在秋天的某个早晨遇到的情况:衣碎荷疏影,花明菊点丛。袍轻低草露,盖侧舞松风。这四句,全是实写。衣服上有荷花的影子,花丛里菊花开的正好;袍子碰到了草上的露珠,还有阵阵松风吹过。


此外,植物的食用和药用是也是很大的主题,唐代诗人多有涉及,篇幅的关系这里且按下不表,将来有机会另写一篇再详细来讨论。


某种兰


三、和个人命运密切相关的植物

这一点和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密切相关。从《楚辞》、《离骚》开始,植物在文学作品中的出现就不仅仅是植物学方面的范畴,而是人们借以抒发内心情绪,表现个人意志的一种象征。例子可以举出很多,兰(泽兰)、棘(酸枣)、梧(梧桐)等等。在之后千百年的文学作品里,某类植物代表着什么,某种草、某种花背后有什么文化寓意,内容是极为丰富的。


比如梅、兰、菊、竹、莲、松、柏等等,如果我们在唐诗中看到这些和它们有关的诗句,要注意,诗人们往往是有所比喻的,文学的专业术语叫作“比兴”。比兴是一种写作技巧,也可以说它是思维惯性。诗人们在触景生情之后,就借用这些植物来说事。如写松柏,松柏是两种植物,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四季常青,耐寒,它代表的是一种坚贞不屈的品格、高洁的情操,唐诗如“雪后始知松柏操”(慧忠)、“坚贞谕松柏”(元稹)等,就是写松柏所代表的品格,而非植物本身。再如写菊花。菊花有多重寓意。第一,菊花是秋天开的,其他花都凋谢了它才开花,所以它是生命顽强、高风亮节的象征,如杜甫诗“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韦应物诗“霜露悴百草,时菊独妍华”;第二,陶渊明是个隐士,他特别喜欢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后世大部分文人的理想,所以就出现了常把菊花和隐士并列,菊,花之隐逸者也,借用菊花来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如卢照邻诗“南涧泉初冽,东篱菊正芳”,白居易诗“爱菊高人吟逸韵”等等例子非常多。


另一方面,是借用植物的特征或生长习性来说自己的生活遭遇、理想抱负的,还有说世事变迁的。有一种植物,叫蓬草,唐诗中很常见。它对应现在的植物大概是小蓬草(拉丁学名Conyza canadensis)、飞蓬(拉丁学名Erigeron acris)这一类的植物。这类植物的特征,就是随风飘荡,四海为家。在诗人们看来,这和自己的命运是多么相似啊,自己马不停蹄的四处奔波,孤独无依。如李白给一个远行的朋友写诗,就说“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咱们就此分别,以后就像蓬草那样孤零零的了;再如杜甫写,多少残生事,飘零似转蓬。这就是杜甫一生的写照,他像蓬草那样,一辈子东奔西跑,没个落脚安身的地方。杜甫也真是可怜,在他的诗歌里面,提到“蓬草”这种植物的诗,我粗略统计了一下,至少有20首!飘蓬啊,转蓬啊,走蓬啊,都是这样的词。真是让人心酸。


四、其他情况及结束的话

除了以上主要的几种情况之外,唐代诗人们还会在什么时候写到植物呢?其实咱们多想一下大概也能猜到。比如,闲得慌的时候。人闲,怎么样?人闲桂花落呀,只有像王维那样悠闲自在的人,才会注意到桂花飘落了,松果掉下来啦(空山松子落)等等细微的瞬间和意境。一个大忙人,一个像杜甫那样居无定所的人,他能写这样的诗吗?不能够。饭都吃不饱,房子车子都还没买,没有几个人能有闲心去观察植物,描写植物。


桂花落


再如,看到奇花异草了,也会写,也会记录一下。这也和我们现代人一样。我们去外地旅游,看到了以前没见过的花啊,树啊,好漂亮,赶紧拍下来发一下朋友圈,是吧。唐代诗人也一样。唐代是一个开放的朝代,各种外国的新鲜事物不断的传入进来。诗人一看,好家伙,新鲜,奇葩,得写首诗记录一下。比如唐代有一种花,叫玉蕊花,外来品种,数量稀少,非常珍贵,好多唐代的大诗人都写到它:白居易诗“唐昌玉蕊花,攀玩众所争”,要想看一眼玉蕊花,大家热情高涨就差动手打架了;刘禹锡诗“玉女来看玉蕊花,异香先引七香车”,这玉蕊花多好看呢?连天上的仙女都开着香车下来看了,能不好看嘛。玉蕊花现在还有吗?非常遗憾,据说是没了。失传了。按照现代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先生的考证,这玉蕊花,可能是现在的白檀,拉丁学名Symplocos paniculata。开白色花,花有芳香。


白檀(网络图片)


总结起来说,唐代诗人和我们大体上还是一样的,都是普通人。看到花开很好看了会高兴,闻到花香了很舒服,看到一棵高大的树了也会赞叹,啊,好高啊,赶紧拍下来朋友圈……等等。在这种情绪的直接表达方面,古往今来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都应该具备的。一个对花开无动于衷的人,多么无趣呀,是不是?


此外,因为个人的生命遭际的不同,以及因为个人的理想抱负不同,在对待植物的态度方面,也就有了不同。某些植物绵延千年,被赋予了更多的寓意和象征,被诗人更为重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梅、兰、菊、竹、松等等植物,就比其他植物由着更为丰富的内涵。这就提醒我们,在阅读唐诗等古典文学作品的时候,一方面要保有本真的生命体验,另一方面还要观照更深层次的文化传统。


20191112


主要参考资料:


《增订注释全唐诗》(陈贻焮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唐诗植物图鉴》(潘富俊著/摄影,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叶嘉莹著,中华书局 2015)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