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贵的是纸,不是文。
说起洛阳纸贵这成语,很多人都说知道知道,有个人写的文章老好了,一时间象流行歌曲一样风靡全城,大家都买纸来抄写,以致于洛阳城的纸都快供不上了,涨价了。
这事儿不假。说的是西晋左思写了篇《三都赋》,倍受推崇,豪贵们竞相传抄,以致洛阳纸贵。
同学,你可曾注意,重点是纸贵了,不是文贵。
西晋的左思,只是为卖纸的店老板,增加了收入。
老师从来不给你说穿这一点。要么是老师也笨,是朽儒,他不会从商业角度去透视这个成语。要么他有轻商重文的劣根性,故意愚民教育,要引导你写好八股文,不向往商贾。
左思靠《三都赋》赚了多少稿费呢? 构思十年才写成,那也是成本很高的创作了,这样好的文章应该卖个好价钱吧,至少得卖几斤猪肉钱吧。但,自古只听说洛阳纸贵了,就没听说左思文贵,没听说左思因《三都赋》而入帐颇丰。
现在拍部电影,《战狼2》票房破56亿了,《羞羞的铁拳》才上演11天票房破15亿了,制片人,收入都不错。写文章的,象莫言那个《红高梁》等文章,也卖得不错,比纸贵。但是清朝以前,我真没听说哪个是靠卖文章成为富豪的。
自古以来,中国对纯文学,都喜欢读喜欢品,喜欢它的社会效益,却对作者的经济效益闭眼忽略,有意识忘记给稿费。文人也常常陶醉于虚名,不好意思谈钱。这种风气漫延至今,虽略有改变,但还是太纯了。比如一首歌《但愿人长久》,邓丽君,王菲都靠它赚了钱,那些歌厅酒吧也靠它赚了钱,但谱歌的作者得了几文钱呢,想必是有限的。《但愿人长久》还可以源源不断的让别人赚钱,但谱歌的作者,想必没有人源源不断付给他版费。至于歌词的原创者苏东坡,死了上千年了,没收入也罢,不提。
如果哪一天,我的文章能使洛阳纸贵,我希望同时,文也贵,能给我带来相匹配的经济收入。毕竟,大家都要吃饭,不能说卖纸的老板赚了,看文的人们爽了,让写东西的人犯愁饿着。
说是说,网络的发展,让写作的人更难赚钱了。一篇文章,只要露面,马上全网络都是,还卖什么钱。最多是首发时,一次性赚点小费。有网络在,洛阳纸也贵不起来了,纸老板跟写作的人一样,望网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