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持续时间最长的选官制度。在封建专制时代,科举制度对封建统治者巩固统治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自从有了科举制度,整个统治阶级上层牢牢控制了全国的人才资源,促进了社会的统一和进步。
科举制度之前,中国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度。九品中正制度,将人分为九个等级;其实质与推荐无异,最后的结果与世袭制类似。在九品中正制度的背景下,世家大族控制了选官途径,进而掌握了国家的人事权利,严重威胁统治阶级利益。
自从隋炀帝开科举以来,科举制度一直在进步,一直在创新,科举制度经历了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在唐朝,科举制度主要考试进士和明经;到了后期,进士科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一直到以后的各个朝代,进士科成为了科举制度最重要的科目,科举制度也成为最重要的选官途径。在科举制度前期,是存在很多不公平因素的。并且,十分遗憾的是,中国诗坛历史上最耀眼的两位诗人李白和杜甫却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真是一大遗憾。
科举制度分为若干等级,殿试是其中最高等级;有句话叫做“殿试八百”;就是大约有800人通过殿试,成为了天子门生。当然了,800是虚指。其中,一甲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是科举制度最幸运的人。在科举制度的历史上,发生过很多著名的故事;有很多故事都被拍为电视剧或者电影。有很多成语就和科举制度有关,比如金榜题名、“鲤鱼跃龙门”、独占鳌头、“名落孙山”等。
发展到后期,尤其是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变成了刻板无用的“八股文”,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最终,在现代社会到来之前,科举制度终于因为不切合时代被清政府在1905年取消,结束了长达1300年的历史。从此,科举制度,消失在历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