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龚阿姨的小孙女恬恬今年5岁,小姑娘聪明伶俐,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是大家都很喜欢的小宝贝、小天使。
龚阿姨是退休老教师,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自然有很多心得。我曾问过她是如何培养恬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她告诉我:“阿姨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秘诀,就是按照孩子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地启发和引导。”
龚阿姨给我举了几个例子。比如,恬恬刚学会说话,只能发出一些简单的单音节的时候,龚阿姨就经常和她做对话练习。当然,龚阿姨采用的也是非常简单、短小的字词,而且她一边对恬恬说话,还会一边做出相应的动作,像教恬恬认识身体部位的时候,龚阿姨会一边抚摸恬恬的小手、小脚丫,一边念出这些部位的名字,让恬恬加深印象。
等到恬恬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能够说出“爸爸”“妈妈”“要”“吃”等有意义的字词的时候,龚阿姨就顺势提升了训练的难度:不但开始用完整的句子和恬恬“对话”,还购买了很多童书,给甜甜讲故事、读儿歌,让恬恬对语言更加敏感,同时也积累了不少语言素材。
后来,恬恬越来越爱说话了,龚阿姨就一边对她进行鼓励,一边纠正她的语法,帮助她把语素、词语等用语法串联起来,让她能够更加自如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在龚阿姨的精心辅导下,恬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很快,每次出门,恬恬都会因为吐字清晰、用词准确、说话有条理而受到大人们的夸奖。
恬恬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发展得如此迅速,是因为龚阿姨很注意系统化、条理化地进行训练,恬恬处于什么阶段,龚阿姨就给她做什么阶段的语言练习,这样的训练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
与龚阿姨相比,我们很多家长在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时,却缺乏这种系统化的意识,常常是想到哪儿就训练到哪儿,有的时候对孩子的启发甚至是违背语言发展规律的,最终往往付出了很多努力,却难以获得满意的收获。
由此可见,在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时,家长一定不能盲目,而应当先熟悉孩子语言发展的规律,并要对语言系统有科学的认识,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教育。
以语言系统而言,我们应当认识到,汉语是形、音、义的结合体,由不同的层级(如语素、词语以及短语等)组成,它们层层相扣、紧密联系。
整个语言组成的过程,就如同百溪成河、百河汇海一般,因此,我们在训练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时候,也要严格遵循着语言系统中由从低到高各层级所组成的这条脉络,按照以下四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第一步:语言初萌期的训练
在孩子的语言初萌期,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很不成熟,有时只能通过口腔运动来发出类似“咕咕、咕呜、呜呜”的声音,而这些声音没有任何语言实义。
在这个阶段,孩子对父母的话语会有非常积极的“咿呀”应答,但孩子并不能明白父母话语的含义,因为他们还处在对语言的懵懂状态中,之所以会对父母的声音有所反应,是因为人类有原始的交流欲望。所以,即使孩子听不懂父母在说什么,也喜欢父母与自己交流。
那么,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训练呢?
- 妈妈是孩子最先接触的人,也是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因此训练时建议妈妈们微笑着将脸贴近孩子,并重复用温柔、愉快的语气发出“啊—啊……呜—呜……妈—妈”等单音节。妈妈在发音的时候,注意口型要夸张,每发一个单音节后都应该停顿一下,这样可以提供给孩子充足的时间来模仿母亲的口型和发音。
- 爸爸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爸爸训练孩子时可以拿起某种物品,边向孩子展示这件物品,边叫出该物品的名称,并重复多次。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帮助孩子熟悉身边的事物,建立孩子对世界最初的认识。
- 父母也可以边抚摸孩子身体的各个部位,边叫出这个部位的名称,如摸到胳膊,就对孩子说“这是什么呀,这是宝贝的小胳膊呀!”而摸到孩子的脚,就对孩子说“这是我宝贝的小脚丫。”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能够不断接受语言的良性刺激,这不但能够加速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还能促进孩子的自我认知意识以及逻辑能力、记忆能力等的提升。
第二步:词组增长期的训练
慢慢地,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较大发展,词汇量也在不断增多。父母要注意扩充孩子的词汇量,并尽可能为孩子创造早期阅读环境。
- 早期阅读环境是指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并坚持每天为孩子朗读。这个时期父母说话发音的时候,也建议用比较夸张的口型,来帮助孩子学习发音方式。
- 处在单词阶段的孩子,会特别钟情于节奏欢快、语言活泼的儿歌。儿歌节奏感强,对培养孩子的音感有很大帮助,同时儿歌简单、有趣的情节,也很容易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不会让孩子产生乏味的感觉。在给孩子读儿歌的时候,父母应该做相应的知识拓展工作,比如当朗诵到“小鸭背小鸡过小溪”这首儿歌时,就可以配合图册,为孩子讲解什么是“小鸡”,什么是“小鸭”。
- 朗读也是这个阶段很有效的一种训练方式,它可以帮助父母和孩子进行有条理的互动,帮助孩子理解语法结构。在读物的选择上,我们推荐父母购买线条简单、角色突出的婴儿画报,这类婴儿画报色彩鲜艳,视觉冲击力很强,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父母可以边解释画报上图画的含义,边用清晰、准确的语言给孩子讲画报上的故事,帮助孩子更多地接收信息,更有效地扩充词汇量。
- 父母也可以向孩子提出指令,要他们来完成,比如要求孩子叫“爸爸”、比如“拍拍手”或是跟妈妈说“再见”等。这个训练是为了培养孩子对父母指令的敏感程度,同时加深孩子对于动词的体会。另外,这个训练也可以帮助父母树立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使孩子养成听从父母命令的好习惯。
一般来说,父母训练孩子无法做到专业幼教那样的程度,但市场上会有很多为孩子们量身定做的录音带,教育光盘等,这类幼儿音像读物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完全能够满足孩子的需求。
所以我们不妨精心挑选一些音像制品,并注意合理运用,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目的,还能为繁忙的父母们节省下大量的精力。
第三步:造句期的训练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他们逐渐学会用短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了。此时孩子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活跃期,所以表达自己的愿望会特别强烈,对语言信息的吸收能力将会远远超出父母的想象。
这时我们要进行的训练会相比之前的训练更复杂一些,信息量也更大一些,但形式却并不复杂,主要以背诵儿歌、背诵唐诗、讲故事为主。
- 背诵儿歌、背诵唐诗需要由孩子主导,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父母只要扮演好听众的角色就可以了。
- 讲故事则需要父母主导,中外故事,童话、寓言都可以,在不引起孩子反感的前提下,父母可以反复讲,加深孩子的印象。
- 在讲到某个故事的时候,父母可以考虑改编其中部分内容,孩子如果发现了,可能马上就会纠正说故事不是这样的。这个时候父母就应该立即说“哎呀,我忘记了!还是宝贝来讲吧,宝贝讲的更好!”这样子既鼓励了孩子,也检验了孩子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个故事。
- 父母也可以针对故事问孩子一些问题,诸如“故事里谁是好人谁是坏蛋?”“大灰狼是怎么被打败的?”以这样提问的形式与孩子沟通,既加深了孩子对于故事的印象,也培养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是非观念,等孩子熟悉故事后,再鼓励孩子再把故事叙述给其他人,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表达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处在造句期的孩子而言,“说”是非常重要的,但这里的“说”指的是让孩子自己去说,而不是逼迫孩子说。
对于这点,父母们在态度和做法上,要做到三“要”和三“禁”:
- 三“要”:“要鼓励”、“要规范”、“要耐心”。
- 三“禁”:“禁责备”、“禁强迫”、“禁急躁”。
所谓“要鼓励”是积极鼓励孩子去表达;“要规范”是指要及时纠正孩子表达中不规范的语言;“要耐心”是指在听孩子表达时要耐心。
所谓“禁责备”是指无论孩子表达的好坏,都不要责备孩子;“禁强迫”是指让孩子自由去表达,不要限制孩子表达的内容,更不要把成人的思想强加给孩子;“禁急躁”是指在与孩子的交流中不要流露出急躁的情绪。
我们只有做到了这三“要”和三“禁”,才能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愉快中成长。
第四步:语法掌握期的训练
经过之前三个阶段的训练,孩子无论是在词汇量上,还是在语法能力、造句能力上,都具备了一定水平,此时他们虽然仍会不断扩充词汇(词汇的扩充贯穿一生),但幅度会明显减慢。
可以说他们的语言构架已经基本成型,具备了和成人交流的能力,因此此时的语言训练就不应该再拘泥于互动性与交流性,更要注意增加阅读和书写的比重。
除此之外,父母还可以买一本童年生活的杂贴簿给孩子,让他们用绘画,剪切图片或者任何其他孩子喜欢的方式来记录他们的每一天。
至于记录的内容则没有什么严格地限制,可以是生活中发生的趣事、孩子喜欢的动画片、一起玩耍的小伙伴,甚至是马路上开过的小轿车等等。
孩子完成绘画或者剪报后,父母可以在旁边注明时间以及备注,待孩子长大了再和他一起回忆童年的往事,将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我是【亲子育儿堂】,您在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够给您带来帮助,为您消除育儿的困惑与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