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炙手可热造句-成语:炙手可热的衣冠禽兽为何呆若木鸡

炙手可热造句-成语:炙手可热的衣冠禽兽为何呆若木鸡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1-16 19:15:56
阅读:
最新资讯《炙手可热造句-成语:炙手可热的衣冠禽兽为何呆若木鸡》主要内容是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代表了一。-炙手可热造句,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很多在沿用的过程中词义根据词面发生了变化,我们浅谈几个有代表性的成语。


炙手可热


炙手可热字面意思是手一接近就感到很热,使人接近不得,引申比喻为一些人权势很大,气焰嚣张。关于这个成语也有历史渊源。


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后来任用李林甫为相,整治开始腐败。公元745年封杨玉环为贵妃,纵情声色,奢侈荒淫,政治越来越腐败了。李林甫死后,唐玄宗便任命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做宰相,把朝廷政事全部交给杨国忠处理。一时间,杨家兄妹权势熏天,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公元753年,杨贵妃等到曲江江边游春野宴,轰动一时。诗人杜甫对这种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的行为极为愤慨,写出了著名的《丽人行》一诗,诗中说:“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讽刺了杨家兄妹生活的奢侈和权势的显赫。意思是,杨家权重位高,没有人能与之相比;千万不要走近前去,以免惹得丞相发怒。


宋代李清照《逸句》诗:“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现代作家沙汀在《淘金记》中说:“亲眼看见他成了这镇上炙手可热的红人,而且目空一切。”所用“炙手可热”含义都与杜甫诗中表达的意思相同。


因而,从古到今,炙手可热都为嚣张跋扈之意,媒体扩大其适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了该词的本义。



衣冠禽兽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朝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


品及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和九品穿绿袍。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


到了明朝中晚期,官宦专权,政治腐败。文官武将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声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盗匪瘟神,于是“衣冠禽兽”一语开始有了贬义,老百姓对为非作歹、道德败坏的文武官员斥为“衣冠禽兽”。


其贬义之称最早见于明末陈汝元所著《金莲记》一书。清代以后,“衣冠禽兽”一语遂用做贬义,泛指外表衣帽整齐,行为却如禽兽的人,比喻其道德败坏。



呆若木鸡


要是形容一个人有些呆头呆脑、痴傻发愣的样子,人们往往会用“呆若木鸡”这个贬义词。然而,“呆若木鸡”最初的含义和现在的用法没有丝毫关系,反倒是一个褒义词。


“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篇》,原本是个寓言。


因为周宣王爱好斗鸡,一个叫纪渻子的人,就专门为周宣王训练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纪渻子是否训练好了,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么底气。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马上就紧张起来,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


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忍耐不住,再次去问,但还是不行,因为纪渻子认为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气势未消。这样又过十天,纪渻子终于说差不多了,它已经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说明它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宣王就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别的鸡一看到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掉头就逃。


“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实际上却有很强的战斗力,貌似木头的斗鸡根本不必出击,就令其它的斗鸡望风而逃。可见,斗鸡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