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气急,自尊心强
我们在家玩磁力拼搭积木,小D搭一个立体三角形后,想在这上面继续搭,没想到整个都垮掉了。她顿时脾气就上来了,大叫了一声,把积木推开。几秒以后,她自己对自己说,“啊,等等,我还没完成呢”,然后转过头对我说,“妈妈你能帮我吗?我们一起想想”。
这个几秒之间的反转一下子让我的思绪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小D8个月大的时候,玩叠叠杯,怎么放就是叠不起来,突然她大叫起来,把杯子推开,还开始扔杯子,之后就是怎么也停不下来的大哭,足足哭了有一小时。
记得那一次,我们和父母通视频,我随口说了一句,这个孩子不知道像谁,事情一做不好就发脾气,真的是脾气又急自尊心又强。话音刚落,视频那头的父母都笑而不语,默默看着我。
原来她就是我的加强版啊
顿时我的童年回忆被唤醒了。我从小手笨,幼儿园开始要做的手工作业,即使最简单的用胶水粘一下,我却总是做不好,于是经常火气一大就把手工作业撕掉,然后自己大哭,“我做不好这个”。
印象最深的是,上小学后写字,总是不能写在规定空格内,而自尊强的我总是用橡皮擦,擦完再写一遍,还是不行,再擦再写,后来急了,就把本子擦破了,然后眼泪也就跟着往下掉,“我写不好字”。
直到我长大后,这些小故事还经常被家人津津乐道,说三岁看到老,从来没见过一个孩子脾气这么急还自尊心那么强的。
养育孩子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在小D的行为举止里我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而现在的小D几乎就是我小时候的加强版,一岁不到,我就看到了这样强烈的沮丧感,对自己能力不行的沮丧,这份沮丧背后我深深地理解,这是她希望自己做的更好的无力感。
“你是暂时做不好而已”
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但我们都曾经是孩子。童年记忆的唤醒让我对自己的育儿有了一份觉察,我们的孩子就像是一支荧光笔,把父母身上的优缺点都加粗放大地划了出来。
有意思的是,现在几乎没人会觉得我轻易放弃。那次以后我就在努力回想,我的童年发生了什么?
我父母其实都算急脾气,但是唯一不同的是,爸爸在教育这件事上却是少有的非常有耐心。我记得小时候每次我哇哇大叫时,爸爸总会和我说一句话,“你是暂时做不好这个”;“你是暂时写不好字”。然后他就会特别耐心地带着我,一步一步告诉我怎么做,演示给我看怎么粘手工可以粘的又牢又好;怎样写字才能不出框。
我还是有无数次的因为做不好而发脾气,爸爸每次都是这么和我说,然后耐心地引导我。好像快升初中时,我发现自己就此发脾气的情况越来越少了,我发现每次发脾气之前,我自己也会对自己说,“我暂时做不好,我来看看可以怎么提高”。自那以后,伴随我的评价都是,这个孩子很有韧劲。
后来和父母通视频时,我还特地问爸爸,当年你为什么可以这么耐心呢?爸爸说,孩子嘛,都是慢慢教的啊。我也没像你们现在这样学那么多育儿知识,我只是觉得,你自己说“做不好”没关系,如果父母也对孩子说“你就是做不好了”,那就是对孩子能力判“死刑”了。人的一辈子这么长,很多困难都是暂时的,继续努力至少可以比现在做的更好。
后来我上班了,工作内容的一部分是帮助公司制定战略,带我入门的老板教会我很多,其中有一点就是她告诉我,我们部门的价值所在就是帮助企业重新框架(Reframe)。人倾向于用过去的经验、认知来框架(frame)周围的一切,因此就容易变成固步自封,举步不前。只有重新打破这个框架才能有新的视角,有了新的视角才能有进步的空间。
孩子认为自己不行时,告诉TA“只是暂时的”
小D因为早产导致肌张力异常,各方面发育一开始都是严重落后的。特别是当她开始会表达,会去关注身边孩子一言一行后,我可以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她的那份因为自己能力不足的沮丧。
运动能力始终是她的弱项,好多次她想尝试同龄孩子可以做的动作,但尝试几次却做不到后,她开始发脾气了。开始会大叫地和我说,“妈妈,我不会转圈”;“妈妈,我不会骑车”;“妈妈,我不会跳”。
每次遇到小D这样的情况时,我脑海里都会出现这样两幅画面,爸爸的那句“暂时”,前老板的那个“reframe”。是啊,当孩子开始给自己下定义时,就是在用自己目前的经历给自己设定框架。而孩子的人生经验和认知都无法让她自己跳出这个框架,如果一次又一次地给自己设定这样的框架,那慢慢地,孩子就陷入了这样的框架而出不来了。于是,本来只是一件事的“不行”就会变成一个人的“不行”。
你无法用相同的视角解决问题,你必须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
因此,父母需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进行重新框架,而最简单的就是,每次孩子因为做不好发脾气,因为做不好放弃而大叫,在表达“我不行”时,记得先蹲下来,温柔但坚定地看着孩子的眼睛,非常肯定地对孩子说,“你只是暂时不行,但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然后带着孩子一起想解决方法。我们传递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平静,是信任的力量,更是一份转变视角的能力。
这个神奇的词语就是“暂时”
当我们使用“暂时”这个神奇的词语后,我们就告诉了孩子,遇到的困难不是用来定义自己“很笨”,遇到的困难是我们成长的契机。我们只是暂时不行,但通过努力学习,我们就会成长,而成长就是这样一个持续的过程。
而最可贵的是,当我们对着孩子说“暂时”时,父母自己的认知也在发生改变。曾经很多父母,特别是发育迟缓孩子的父母都问过我,你们是怎么可以坚持,面对一个几乎已经被医学判死刑的孩子,却能一直坚持努力不放弃呢?我想,那就是相信“暂时”的力量,不管当时小D现状,我始终觉得,“她不是做不到,她只是暂时做不到”。而现在回头看,她的确做到了。
曾经很多全职妈妈问我,你怎么可以坚持,三年来不仅带娃,还自己学习、分享育儿知识、跑步健身美容一样不拉。我想这也是相信“暂时”的力量,我也有过无数次因为一地鸡毛而觉得自己的人生就此毁了,但那无数次我都会告诉自己,这样的困境只是“暂时”的。于是这三年多,我也做到了很多一开始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面对问题,我并不是更聪明,我只是坚持的更久一点
写到这,我不禁想起了Carol Dweck的成长型思维模式,所谓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就是我们坚信困难都是暂时的,通过学习和锻炼大脑,提升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思考能力,我们就能克服困难。这个曾经分享过一些具体的方法,感兴趣的可以戳->当年一本落榜教会我的育儿道理,潜力是这个意思
当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相信,能力是可以增长的,那我们就不会浪费时间去抱怨,去焦虑,去一蹶不振,我们会恨不得抓住这一切的机会,这是让我们能力增长的机会。
我们不是做不到,我们只是暂时做不到!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直接阅读
1、成长型思维模式
- 比天赋智商更重要,美国人最希望自己孩子拥有的品质
2、引导孩子动脑筋
- “你怎么学习不动脑筋呢?”原来这个能力需要从小启蒙
- 掌握一个方法|普通父母灌输内容,聪明父母教会孩子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