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
吴妮在2019年国际中文教育大会上发言。 孔子学院总部供图
我是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的一名汉语教师,常有人说我的汉语发音带点中国“南方”口音,这可能源于我在江西时教授我的老师,也可能源于我在江西师范大学两年的留学生活。
2010年刚到中国时,我看不懂菜单,每次点完菜,自己也不知点了什么,像等待一份未知的礼物,幸好中国美食都很好吃,经常给我带来惊喜。我到中国的目标就是要学好汉语,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中国,也让父母为我而骄傲。为了这一目标,我不停地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在老师和朋友们的帮助下,我的汉语水平很快有了明显进步。老师不断鼓励我参加各种文化活动,这让我更深切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爱上了中国文化,同时也让我的汉语表达能力得到快速提高。两年时间转瞬即逝,我与汉语、与中国已结下不舍情缘,在这个与马达加斯加相距甚远、曾经十分陌生的国度学习和生活,我没有感到一丝的孤独和漂泊,反而有了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汉语、中国已永远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为了回报孔院,也为了帮助千千万万个像我一样的马达加斯加年轻人实现人生梦想,毕业后我选择重返孔院这个大家庭,成为了塔那那利佛大学孔院的一名本土老师,开启了我人生的新篇章。记得教第一堂课时我才22岁,教学对象是大二学生。刚到教室门口,一名同学看了我一眼,说:“学校真奇怪,到现在还录取新生,她能跟得上吗?”当知道我是老师时,他们惊讶得合不拢嘴,我心里则充满了骄傲。在孔院当教师,工作很辛苦,压力也很大,但这份工作带给我的幸福感让我一点也不觉得累。当看着我的学生通过汉语水平考试,拿到这本走近中国、改变命运的“护照”,我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感觉自己是最幸福的人。孔院是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也是我的第二个家,我在孔院遇到了自己人生的另一半,他也是一名本土教师,我们俩待在孔院的时间比待在自己家的时间还多。去年,我们的女儿降生了,我们都期待20年后,她也能够到中国留学,和我们一样成为中马友好的使者。
中国的快速发展给像马达加斯加一样期待实现更好发展的非洲国家带来了新机遇,也为非洲年轻人带来了新机遇。越来越多非洲国家希望拓展与中国的合作,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扎根非洲,学好汉语,有出路,已成为马达加斯加和众多非洲国家年轻人的共识。学好汉语,掌握专业技能,将会给非洲年轻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他们的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非洲与中国虽远隔万里,但“一带一路”让我们不再遥远,汉语让我们心灵相通。随着中非合作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非洲国家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本土老师将在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孔子学院也必将大有可为,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为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孔院本土教师)
国际中文教育专家谈(链接)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
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中文学习需求与日俱增。如何实现中文教育实体与虚拟交流平台的相互补充与良性互动?如何实现与社会力量之间的合作?这些都对孔子学院等各级各类中文教育机构提出了新挑战,也为统筹办学资源、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创造了新的机遇。
我们要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个方面发展国际中文教育。首先,我们应当加强孔子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公派教师,广泛吸收国内外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人才。其次,我们应深化教材、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革,加强制度、标准、品牌和内容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再次,未来还需要持续强化社区服务功能,融入当地社区、中外企业的发展中,在服务社区和企业中释放活力。最后,继续强化文化交流与互动,提供经贸、科技合作的信息咨询等服务,丰富和拓展空间,开展多姿多彩、不同层次的文化活动。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
中文教师需要本土化是大势所趋,具体而言,本土化要采取因地制宜、各美其美的方式,充分调动各国所拥有的资源,相互合作。
要加快构建本土中文教师的培养培训体系,同时要加强学历培养和非学历培训的相互结合。在选择和培养本土教师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来华留学项目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