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中国梦的诗歌-每个诗人心中都有一个还乡梦,更是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

中国梦的诗歌-每个诗人心中都有一个还乡梦,更是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1-27 17:16:19
阅读:
最新资讯《中国梦的诗歌-每个诗人心中都有一个还乡梦,更是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主要内容是“故乡的云”是20世纪80年代一首流行歌,当年曾在海外游子中广为传唱。在古代,文人也有一个白云之梦。王维有“别妇留丹诀,驱鸡入白云”的名句。诗仙李白似乎特别钟情于白云。陶渊明、苏轼等一众诗坛大咖更是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中国梦的诗歌,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故乡的云”是20世纪80年代一首流行歌,当年曾在海外游子中广为传唱。在古代,文人也有一个白云之梦。王维有“别妇留丹诀,驱鸡入白云”的名句。诗仙李白似乎特别钟情于白云。陶渊明、苏轼等一众诗坛大咖更是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


岭上多白云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李白似乎特别喜欢白云,在《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中也说:“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



其实李白还不算过分,陶弘景就写过一首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这首诗是他隐居之后,梁武帝(一说是齐高帝)给他下了诏书,问他山里有什么,他就这样写了封拽得没边的回信。令后辈望尘莫及。


不仅仅是李白、陶弘景或陶渊明,几乎中国古代所有文人心中,都有一个白云之梦,只是或强或弱的区别而已。所以贾岛访一位隐士不遇,就说: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隐居——文人的必修课


隐士这个词放在今天,若非猎奇人士的猎物,至少也会被看做神经病。但是古代则不然,隐居在山林之间,从很早开始,就成为一种高标独立的象征。如商周之际的伯夷叔齐、汉初的商山四皓。去翻翻历代绘画,画夷齐图的、四皓图的一大堆。这种做派,甚至成为了一种时尚,一种评价士人的标准。南朝齐孔稚圭有一篇《北山移文》,就是讽刺一个隐士抛弃了山林,出去做官的——做官还做出毛病来了!并说,你要是敢回来,山神就“扃岫幌,掩云关”,白云都看不起你了!



到了唐代,文人若是没有一段时间的隐居经历,都不好意思在圈里混。作诗、喝酒、隐居,这是唐代文人的标配。或许在山谷中,或许在寺观里,总之得能说几句“林泉盟”,“烟霞亲”,就像今天年轻人结婚得去麻袋(马尔代夫)一样。李白就算已经当了官,也没关系,那就在郊外修个宅子,过亦官亦隐的生活。所以读唐诗遇到“田家”这样的词,千万别自作多情地以为那是贫下中农的住宅,兴许就是一栋高级别墅。


人们都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因为不愿意迎接上面派下来的小官,竟然辞职走了。其实这既不空前,也不绝后,甚至也不算什么记录保持者。东汉的范冉,十八岁(古代算虚岁,其实才十七周岁,高中生的年龄)时做县里的小吏,因为不愿卑躬屈膝地迎送督邮(就是被张飞抽一顿鞭子那个官),干脆归隐去也。这和韩寒十七岁退学是一样的,人家认为,这才是人生;而他的父母,也竟然没有反对。



“不求闻达”科、“高蹈丘园”科


统治者对隐士的态度,大抵是又爱又恨的。正如面对天上的白云一样,看得见,摸不着。大体说来,有三种态度。


第一种是欣赏,如梁武帝不但容许陶弘景写那种拽诗,还和他唱和往来,有事咨询。南朝宋文帝给雷次宗修了“招隐馆”,礼遇有加。不过这样的皇上是比较少的。



第二种是合作,君主把隐士视为人才库,一有需要,就设计方案来征用。唐代,出现了“不求闻达”科、“高蹈丘园”科等,意思是说,只要你隐居得出了名,就可以参加这些科的考试,从而做官。看似矛盾,其实很合情合理。这是试图把隐士也纳入体制化管理的轨道。在这样的气氛下,就出现了许多假隐士。


唐代卢藏用想作官,就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借此得到很大的名声,终于成功上位。还有一个唐代文人,在路上跑得气喘吁吁,旁人问他:“你这么着急干什么?”他说:“我赶着去京城,考‘不求闻达科’。”


以上两种,都是因为隐居而受人敬重的,这样的社会共识,和今天一提隐居就是神经病完全不能比。



文人与王权


在《史记》中,七十列传之首就是写中国隐士之祖的《伯夷叔齐列传》,似乎向我们暗示着一种象征意义。


《史记·伯夷叔齐列传》的安排,照俺看,这是太史公的大见识!这种安排其实是在说:王权之外,另有一套权力无法撼动的秩序在。正如皇宫所代表的无远弗届的版图,却管不着白云所代表的不可触摸的天宇。


文人(或者叫“士”)和王权,总是有一种天然的分野。碰上理解甚至鼓励隐居的朝代,就过得舒服;碰上强势的君主就要闹矛盾。


话说姜太公帮助周武王统一天下,封在齐国。可齐国偏有一个这样的“格色”的高人,叫华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姜太公叫他几次都不来,一怒就把他杀了,理由是:“管不了他,叫不来他,这不是反了吗?我姜某人这一把手怎么当?”



战国时赵国垂帘听政的老太后赵威后也是这样的。一次齐国使臣来,她就问起齐国一个叫於陵子仲的人还在不在——这是一个洁身自好的隐士。赵太后说:“这样的人,不服从领导,不团结群众,在广大人民中起到了极坏的消极影响,干嘛不杀了他?”她是赵国的铁腕女人,但毕竟不能干涉别国内政,齐国终于没有动他。后来,於陵子仲带着老婆跑了,做了一个给人浇菜的仆役。


这些君主虽然过分,但还算是奇葩。到了明清以后,奇葩就成了常态了。


朱元璋专门设过“不合作罪”,杀了许多不肯合作的文人。“寰中士夫不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诛其身而籍其家,不为之过”。其实意思就是:“你的命都捏在我手里,还拽什么?”文人也是人,终要吃饭养家。清朝初年,许多前明读书人誓不服务新朝,但终于有人忍不住出来做官了。于是有人写诗讽刺说:“一队夷齐下首阳,几年观望好凄凉。早知薇蕨终难饱,悔杀无端谏武王。”等到文字狱兴起,隐士们更没有存身之地了。



白云千载空悠悠


明清几轮屠戮、整肃、教训之后,文人和白云终于渐行渐远。


于是,我们在明清的文学中,看到了这些人:《红楼梦》里的单聘仁(善骗人)、詹光(沾光),《儒林外史》里的权勿用(全无用)、杨执中,都是被嘲讽、讥笑的反面人物,猥琐而卑微,活在社会的底层。


近百年来,一场场的运动,一场场的整合,更把这个群体荡涤得丝毫不剩。风景名胜之处,再无高人隐士,只有售票处和摆摊卖纪念品的人们。


什么时候,白云重新进入人们的心中,也许我们这个民族才会更有希望。


文 | 三度 个人微信号:18260357886


品读更多经典诗词、国学、书画与精美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唐诗宋词品读


很高兴能够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与你相识。每天推送经典诗词、国学、书画与精美文章品读,让我们在这浮躁的年代,静下心来,陪三度一起品读鉴赏那些快被时光遗忘的经典,修身养性,传承经典,约否?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