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读读名人的赏月佳联,心驰神往,既增加知识,又陶冶情操,可谓一乐。
唐代诗人李贺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曾一度被视为“奇绝无对”,宋代奇才石曼卿却对出了下联:“月如无恨月常圆”。不仅对仗工整,内容更是一脉相承,可谓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十六岁那年的一个晚上,雨过天晴,月色清亮。他的老师触景生情,出了一个上联:“雨过月明,顷刻呈来新境界;”让他对下联。他望着皓月,想到朝廷之腐败,立即对道:“天昏地暗,须臾不见旧江山。”少年壮志,尽显其中。
明清时期,文人李渔游览扬州桃花庵,庵中方丈好客,陪他登经台赏月。二人对起对来。方丈出上联:“有月即登台,无论秋冬春夏;”李渔才思敏捷,随即对道:“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东西。”方丈紧接着又出上联:“天尽山头,到了山头天又远;”李渔略思片刻,又对道:“月浮水面,撬开水面月还深。”二人对得头头是道,普普通通的自然现象,一经诗化,让人倍感优美。
苏州沧浪亭是有名的赏月胜地,亭中的石柱上刻有一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联意高雅淡泊。其亭左侧,还有“闲吟亭”,亦有一联:“千朵荷花三尺水;一湾明月半亭风。”
扬州瘦西湖中有个小金山岛,早在清代初年,岛上就设有“月台”。一年中秋夜,郑板桥登上小金山岛,临台赏月,诗兴大发,挥毫泼墨,写下一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此外,全国各地名胜景点,还有很多优美的“赏月联”。
诸如:
江苏金山楼联:“帆远浮天阔;江空得月多。”
苏州寒山寺联:“枫桥不改旧时月色;古寺依然今日钟声。”
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
“平湖秋月”联:“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等等,不胜枚举。
中秋佳节,观月赏趣联,可谓一餐文化盛宴。细嚼慢咽,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