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接下来说的都是干货,纯手工文章,欢迎收藏!
有个初中生的妈妈说,儿子从小学开始就不会写作,初中以后作文题目更难了,分数更低,真是愁死人。我经常监督他看书练笔,但是没有用啊,考试还是写不出来,反而产生了抵触心理。
相信类似情况也发生在很多中学生身上。本来就不喜欢写作,一直学不好就更容易厌烦语文学科。到了初中阶段,字数要求变为600,孩子经常抱怨无话可写、不知从何写起。
其实,写作的确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提高的,提高的秘诀在于两个词:积累和练习。
有人会说,这种空话谁都会说。
别急,因为接下来说的都是干货。
先从积累开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就是在“找米”。
1.阅读
首先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建议读三种读物:课文、范文、课外书。
读课文,是因为教材上的课文都是专家们精选出来的,其价值不仅仅是应付那些考试。在背诵课文的过程中更培养语感,再读课文的过程中勾画好词好句,让孩子在阅读中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妙处。
读范文,就是一个总结中考作文套路的途径。中学阶段的作文题目会有很大的相似性。而读范文,读的是文章结构,读的是文章的立意角度,读的是语言技巧。孩子要学会发现范文的亮点,试着点评,比如,分析出该范文首尾呼应,哪些句子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作者从某角度写的文章所以很有意思,等等。再有就是总结写作套路。有的文章结构很巧妙,可以总结一下套路用于下一次写作。
课外书,是用来开阔孩子眼界的。一方面是基于孩子的爱好保证其阅读热情,另一方面可以扩充知识面,积累素材。有时候感到无话可写,就是因为没有“源头活水”,而这些课外书正好增长见识。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单很丰富,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就好。
2.摘抄
在阅读中摘抄是一个必须让孩子养成的习惯。摘抄的过程就是积累素材的过程。
挑摘抄本很有讲究,随便拿个破本做摘抄是不合适的。可以让孩子亲自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本子,当然也可以适当装饰。这样的仪式感的意义在于,加强孩子对此事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提高兴趣。
摘抄的内容包括两种:一种是表达,一种是故事。
表达,可以是在文章中发现的优美句子和段落,可以是对某事物的某种哲理性思考,也可以是名人名言。
故事,可以是名人的事迹、热点人物的故事、甚至自己喜欢的明星做过的一件很美好的事。
在摘抄的文字后边,一定要总结关键词,标注该素材适合写什么话题。要提醒的是,一个素材很可能适用多个角度,在标注时要充分挖掘素材的价值。比如说记了某个明星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的经历,除了认真、坚持、勤奋、挫折这些关键词,还可以从人格上分析,比如慈善、爱心、善良、礼貌等等。这样就相当于拓展了素材的应用领域。
3.观察
我的中学语文老师一直强调的那句话,至今仍记忆犹新,就是“生活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作文中无话可写,也可能是对生活不够关心,观察不够仔细。其实生活随处都有写作素材,善于发现并思考很重要。
需要观察思考什么?身边的小事、国家的大事、社会上的热点事都可以观察。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对某些事物产生关注,也可以就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引发思考。
比如孩子养了一只宠物,就可以引导其思考人与动物的感情;看了一本书就可以和孩子聊聊收获;对于某个孩子感兴趣的新闻聊聊自己的看法……
注重练习
要做成一锅饭,有米还不行,还要在实践中体会怎样煮才好吃。练笔,就是“学煮饭”。
素材积累很多却落不到笔下,仍然提不了分,所以练习很重要。前边提到的阅读、摘抄、观察、思考都是铺垫,想要提高,必须把平时积累的素材变成文字输出到笔端。
练笔可以从两个方面练习,一是像考试一样限时限题写文章,二是平时的随笔。
为了锻炼考场写作能力,需要进行一些限时训练,找一些考卷上的题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
提醒孩子在练习时调动素材。
- 看见题目,有没有产生一些观点?
- 这些观点涉及什么关键词?
- 摘抄的哪些素材可以运用在这些这篇文章上?
- 可以用怎样的结构和技巧?
- ……
在写作之后,鼓励孩子翻阅素材,看看怎样自己的文章还可以怎样优化,不断对文章进行改进。
鼓励孩子将所见所闻所感随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促进有深度的思考,培养对身边事物的敏感度。
这样,从点滴积累到逐步学会运用,从对一草一木的思考到完整的文章构思,在不知不觉中,写作思路会逐渐拓宽、清晰,考试套路也慢慢摸清。如此,作文分数必将得到提升。
本文出自状元手写提分笔记,欢迎各位读者关注、转发、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