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治夷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我来到涞源职教中心工作已有7年时间,回首过往,有过酸楚,有过伤心,但可能更多的是收获与成长。
2012年,我初登职教讲台,周围的一切对于我(从普通高中升入大学)来说是异常的陌生,这种陌生令我产生了诸多不适感,生气乃至气哭都是常有之事,有时我甚至想到了放弃,因为我觉得学生完全不理解我的良苦用心,那时的“寡人之民不加多”常是我心中的疑问。
2013年7月,我的班主任生涯暂告一段落。两年的沉淀中,我发现高三学生和班主任的情感十分深厚的,且要远深于任课教师,虽然班主任管他们管的最严。从彼时起,我意识到在之前的班级管理中,我和学生之间缺乏“情”。那时的我多是生搬硬套学校的规章制度,以严苛的纪律约束每个学生。几年的教书生涯令我意识到:职教中心的学生其实最不怕的就是规矩,他们从初中甚至小学时期就已经成为了班级里的“后进生”,批评教育、叫家长、回家反省等是家常便饭,他们早已深谙这种“老套”的管理。同时加之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以规矩来管理他们不会扭转糟糕的局面,反而会加重。“以己度人不如以人渡己,所以我决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情唤情。
2016年9月,我很幸运,学校又给了我一次当班主任的机会,从那时起,我暗暗告诫自己“这次一定要做好”。也就是在那时,我在处理问题时,多是换位思考,从他们的处境去思考,去梳理他们在“任性而为”中所犯的错误,并且给与一定的建议,当然这种建议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循善诱,慢慢引导,每天进步一点点。当时班里有一名男生名叫小郭,上课爱接话茬,而且老师在批评他时,总是振振有词。任课老师也总是向我反映这一情况,按照我原来的管理套路,肯定会将他劈头盖脸地训一顿。但是那一次,我没有,我将他叫到办公室里,和他唠家常,在唠嗑中,我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很孝顺的孩子。他,父母离异,母亲再嫁。从小学时,他便与父亲和年迈的爷爷相依,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因而他在上学的同时也需要照顾年迈的爷爷。为此,我觉得他是一个缺乏家庭关爱的孩子,于是我以一个大姐姐的身份,在肯定他孝顺同时引导他认知到“上课接话茬”很low,而且会影响到他现实的生活的行为习惯,给人留下极坏的印象,想说话本身没错,但要看用到哪里,而且男子汉说话要言之有物,不能空谈、妄谈、乱谈,否则难成气候。同时我给了他一个建议,如果想说话就在我的课堂上多说一些,诸如读课文。那次谈话气氛很融洽,最终以我和他的会心一笑结束,而他在后来的课堂学习中,也逐渐戒掉了“接话茬”的不良习惯。
职中的学生其实是很脆弱的一个群体,他们大多家事不好且极需要关爱。作为陪伴他们三年的班主任来说,我们有责任陪他们走好三年的青春时光,打与罚只能会他们感觉没有面子,并不会意识到人生到底该如何掌舵。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因此我们需要用自己的情来感染他们,这情有亲情、友情、爱情、恩情等等,我们要让他们成为一个个有人情味的人,那么德育管理将不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