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接上一篇)
六、英语的句子构成相对汉语更加复杂
这一点就涉及到了令很多英语学习者感到痛苦不堪的语法问题了。语法在语言学习中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命题,因为如果要细化的话,其包含了词类、句子结构、时态、语态、搭配、单复数等等等等各方各面的问题。要真正学好英语,并不是单单解决了单词问题或者上面提到的各个方面具体的问题就可以了,而是要全盘综合去整合每一个具体的细节,在每一个句子的表达中都要将各个细节考虑进去,否则就很容易出错。比如我们汉语中的“已吃”、“在吃”、“将吃”,仅仅通过三个不同的字就可以完美表达出英语中完成时、进行时、将来时这三种不同的时态,而如果要用英语来表达的话就是:"have/has eaten", "is/am/are eating" 和"is/am/are going to eat 或 will eat"。这些意思在英语表达中除了要时刻注意不同时态各自的表达公式之外,还得时刻记得动词形态的变化以及主谓一致等等问题。可见,我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就特别需要注意从整体上去把握每一个英语句子的构成和搭配,否则很容易因为顾此失彼而出错,而且如果大家稍微用心去分析一下现在初、高中学习考试的试题,就会发现其实大部分的题目都在考察学生这种对英语句子整体把握的能力。
英语的句子构成相对汉语更加复杂
而汉语在这方面就简单得多,句子意思的改变仅仅通过增加或者减少某些字词就能轻松完成,每一个汉字和词语在表达的过程中并不会发生任何偏旁部首的变化,该是哪个字就是哪个字,从来不需要像英语一样要去考虑词尾是该加ed还是ing。
而且在口语方面,在很多日常场合下,用词顺序的错乱对我们整体意思的表达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比如“你这是什么意思?”“什么意思你这是?”在语意的表达上并没有什么差别。这当然也得益于我们对于自身母语的熟悉,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汉语在表情达意上的灵活性,相反如果在英语使用中也出现这种随意颠倒的现象的话那就是不折不扣的语法错误了(虽然英语中也有倒装句型,但没有我们汉语使用得那么灵活)。
七、英语的表达重心靠前,而汉语的表达重心靠后
相信我们如果跟老外接触过或者稍微了解过欧美国家人们谈话方式的话,都能感觉到欧美国家的人讲话的时候一般是比较直截了当的,在日常生活中各种个人的喜怒哀乐基本上都会直接表达出来,因而在跟他们相处的时候也不太需要拐弯抹角(涉及隐私问题除外)。而我们中国人平时讲话很多时候喜欢先做一番铺垫,然后再将关键的问题说出来。这是跟中西方文化大背景有很大的关联的,西方人比较强调个性,因此说话时不会过多考虑别人的立场;而中国人更加注重集体,因此说话时会从大局上先做铺垫缓冲,然后再表达个人的意见。
这种差异性其实也很容易在句子中表现出来,比如:I went to the theater by subway with my friends last week。这个英语句子的关键意思是“我去看电影”,至于怎么去、跟谁去、什么时候去等信息是作为一种补充或修饰,从而放在了句子的后边。同样的意思,汉语的表达就不一样了:我上周跟朋友坐地铁去看电影。“上周”、“跟朋友”、“坐地铁”等这些在英语表达里面的补充信息在汉语表达里被提前了,而“看电影”这一关键信息是在前面做完一番铺垫之后最后再说出来。
这种重心不一致的现象在英语句子表达与汉语句子表达中表现得异常明显,几乎可以说其存在于绝大部分的英语句子表达当中。我们很多英语学习者经常所犯的“中式英语”的错误其实很大一部分是表达顺序方面的问题,说白了也是对英语的句子结构理解得不够深刻,使用不够灵活并且容易受到汉语句子不同的表达顺序所影响的问题。所以,如果大家平时在打算用英语去表达某个意思的时候,千万记得不要先在脑海里想好中文,然后再逐个字词去翻译出来---这么做不但会增加自己的表达难度(翻译不是那么好当的),最关键的是特别容易犯语法句法方面的错误。
对于这样的问题,要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要加强对英语句子结构的学习和理解,按照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这个从浅到深的顺序去踏实学好;同时也要弄清楚陈述句、祈使句、强调句、疑问句、感叹句各种句型的表达方式。这些句子构成方面的知识就像我们在中学学过的数学公式或者物理公式一样,一旦熟练掌握,就相当于往“英语思维”的方向迈进了最关键的一大步。
以上几点(此文为下篇,上篇与中篇请参考上两篇文章),就是本人对于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特征、表达习惯以及学习方法方面的一些个人的理解和总结,希望能给大家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供一些帮助,当然也并不一定全面,同时也是希望能以此抛砖引玉,大家如果对这个话题有什么看法或者新的见解,欢迎留言,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