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中学生作文-第十五届“叶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作品(有五篇为特等奖)

中学生作文-第十五届“叶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作品(有五篇为特等奖)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2-10 16:57:01
阅读:
最新资讯《中学生作文-第十五届“叶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作品(有五篇为特等奖)》主要内容是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主办的"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是迄今为止全国级别最高、最有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的中学生作文赛事之一,备受全国中学师生及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瞩目。-中学生作文,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主办的"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是迄今为止全国级别最高、最有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的中学生作文赛事之一,备受全国中学师生及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瞩目。


第十七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正在进行中,之前分享了第十六届的优秀作品,本文要分享的是第十五届的优秀作品。


请欣赏。


与你共享好时节

山东省莱芜第一中学高三 杨鸣


听说,你要被重建。我听着,仿佛半点不留意,其实心上却淹过淡淡的轻愁,脑海里翻腾起我们共度的过往。四季流转,恍惚如梦。


春·青葱正茂


中国何其辽阔,你是星罗棋布的一个小村子,我在你依山傍水的一条街上生活。那时我尚年幼,不曾晓得天外仍有偌大的天地等我来闯,只依偎在你怀里,仿佛拥有天地。那时你正年青,街面宽阔却又坎坷蜿蜒,路边崭新的黛瓦白墙,高高翘起的檐角似展翅的鸟儿正欲飞起。记忆在时光的冲刷下历久弥新,我只觉得满眼绿意,生机勃勃。墙角鲜嫩的草被邻居爷爷家的羊啃得参差,娃娃们和小猫小狗在街上疯跑,尚还年轻的奶奶婶婶们或吆喝着自家的羊,或扛起锄头准备上坡播种除草,或忙着全家人的针线细细纳着手底斑斓的鞋垫,嘴里笑骂着邻家二三琐事。春日煦朗的阳光下,处处笑声琅琅。


夏·郁郁繁盛


三伏天儿热得吓人,日头透过密密匝匝的葡萄藤架仍旧烫得地面火热。正当茂盛的满院蔬果被晒得蔫蔫低着头,家家都避开火毒的正午回屋休息。天地间一时万分寂静,护院的狗也都吐着舌头眯着眼睛,只有柳枝上不知疲倦的蝉鸣声声,却扰不了偷闲躲懒的人们的清梦。我躲在你垂下的小小阴影下漫无目的地瞧,街坊都一一大门紧锁,掩着门的是劳作的人们正短暂的闲暇,锁着门的家里晚辈出息,带着老人进了城,去看看外面的繁华世界。你仍旧健壮,支撑着千百人的家,只是也禁不住酷暑一般微微沉默着。我走进堂屋,进到卧室,看到奶奶正睡得安详,床头的墙上挂着她当年陪嫁的绣品,绯红牡丹开在月白的丝绸上,静静地俯视着这张铺着凉席的双人床,一看就是几十年。房顶上垂下的电风扇吱呀地转,发出清风的声音。一派时光绵长,岁月静好。


秋·飘零萧瑟


老街终于被拆了,你终于不再完整。遍地的秋草枯黄,一两株树木上飘落片片残叶,落在遍地的废墟上。曾经大气又不失精巧的飞檐被打落在地,曾经富丽堂皇的影壁被碾落成泥。我第一次这样完整地看过这片土地――不再被密屋、矮巷遮挡的土地。目之所及,处处是断壁残垣,只剩一道不知为何挺立的墙壁,孤独地、残破地站在原地。四下人家已搬走,这一次是彻底的冷清。我呆呆地站着,茫然地注视着这片曾熟稔于心的土地,几近西山的太阳留下如血的漫天云霞,凄美壮绝。悲恸吗?不至于此。只是独立于泣血残阳下,空茫地感受到你与我的疏离,你我之间真切的伤痛。


冬·暗藏生机


皑皑白雪,凄凄寒风,却又恰逢了难得的暖阳。我拎着一双破损的鞋,满腔不乐意地再次来到这里。若不是奶奶要求,我一定不会回来,我不想看到你已是遍体鳞伤,不想再次目睹你的凄凉。但我还是来了,看到了一个超出我狭隘思考范围内的你。踏过成片的白雪,我怔怔地在那块唯一挺立的墙下看到了我要找的补鞋老人。四下空旷,他在墙下整理出一片开阔地,铺开了所有的工具,从容地干着自己的营事儿。我把鞋递给他,他放在一旁,按着那些"废品"被送来的顺序一一修补。冷峻惨白的日光下,墙角处,他坐在矮凳上,带着一副老花镜,粗砺的手指灵巧地穿梭,脚边一台破旧的收音机,咿咿呀呀地放着京剧。我静静地看着,等着。


老人说:"快好了。"


我说:"这墙早晚要拆,您还有地方修鞋吗?"


老人说:"不愁,只会越来越好。"


我默然……


我终于明白,我的故乡,纵使人们已经离去,你已渐趋残破,可谁能说重新建设后的你不是你的新生?过去经历的,我会铭记,未来要走的,我陪你一起。良辰美景奈何天,纵四季流转,我陪你一起走过好时节。


【指导教师】陈祥芬


【获奖理由】作者按照时间线索,围绕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书写了故乡的美,并赋予它不同的含义,从青葱正茂,到飘零萧瑟,直到暗藏生机,表达作者对渐渐消逝的美好事物的期待。文章用第二人称,将故乡拟人化,各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颇有真情实感。将人间好时节铺陈在回忆里,铺陈在故乡里,虽然写景,但富有哲理,体现了作者的深思,和淡淡的人文情怀。本文获冬季现场决赛特等奖。


夜雨寄北

□浙江省瑞安中学高二 谢惊鸿


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尽管这里只有一池秋水,但我不想天天下雨,因为阴晴与否,你都不会来,我亦无法离开。


曲曲折折的石板被雨水泅湿,在夜色中更加幽黑,像绵密的针脚,隐藏在黛色的山间,太难找寻。你我二人就在这芳草萋萋的路两端吧,思念都寄与了迢遥。抚掌对坐,交谈甚欢时你的笑颜,在梦里模糊了又清晰。可当时的寻常风景,都消融在眼前的风雨凄迷里。巴山的秋雨真是冷得彻骨。


今夜没有明月来照映我的无眠,只有巴山的池水,一点点涨过时间。思念被扭成灯芯,在雨声潺潺的夜里,燃烧得灼热又冰凉,像我迢遥绵长的想念,明了又暗,暗了挑明,把时光一丝丝一缕缕修剪得漫长。烛光摇曳,闪闪烁烁,躲避着我心中呼啸涌出的风,时亮时暗,像我的心事,一半明朗,一半凄迷。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你的来信像一片枯叶,沿着曲曲折折的青石板来到我的案上时,栖在那里已恍如一只疲倦得不言语的蝴蝶。写信时你大概还怀有春日花朵般的期待吧,可是这封信和我曾经的足迹一样颠沛流离,辗转不停,叠加了北方猎猎作响的风裹挟的严寒,看过十里复十里的长亭,夕阳滚烫,如一颗离人的泪珠缓缓坠向远方。来不及收藏驿站墙头枳花的明丽与微香,被你在心里冷掉的泪水浸润了,密密麻麻泻下的小字,如同窗外绵绵细雨细细排开的秋雨,一样让我因苦涩而微颤。君问归期,我又何尝不想归来,我厌倦了与时光的躲猫猫,厌倦了在宣纸上晕开的想念,疯狂地回忆赌书的场景,记忆中的清茗还在袅袅升烟,可现实已是人走茶凉。


你呢,你在北方的风里翻开我们共同读过的字句,想起我们剪烛长谈的夜晚。你是否也会有些体己又快意的话涌到嘴边,却只能默默咽下;你是否会在难得的好时节里摘下一枝花想寄给我一个春天,又想到我们相隔山海,山海却栖不了一尾鱼一只雁,只能缓缓垂下手,凉了指尖;你是否又觅得一坛好酒,却想到它无法抚慰我的风尘,于是悻悻埋于窑中,任情绪日日年年发酵;你桌上的棋局,是否还是我离开时的模样,从此你没再落下一子,只是落寞地空掷黑子白子,一边不肯原谅我仓促得下不完一局棋,一边殷殷地等我归来……如果北方也正好下雨,你也会枯坐房中,将时间与愁肠剪成灯花寸寸吗?


在独身一人的寂寥里,只有时间挥之不去。我们也只能将一点点期望押在时间上了,像疯狂的赌徒,赌上下半生的时光,期待有一天翻盘,那时的你我方能相遇在久别之后,最好那是花开的季节,我们四目相对,相互的凝望穿越了时光,消弭了你我两鬓的白霜和脸上岁月皱皱的裂痕,温柔眼底端坐着的还是原来那个翩翩少年郎,一如周围开得繁华如织锦的花朵,流光溢彩的是生命的美质。


那时的我们一定要再欢谈一个个夜晚,细细叙说风里雨里那些摇摇曳曳的细密心绪,点最亮最好的红烛,把时光剪得温暖如火,悠长似夜,相视而笑时,那份珍重与留恋让如今这巴山秋雨的夜都在回忆中温厚柔软了一些。还要执手卧花阴,听莺鸟婉婉转转地唱歌,看柳叶把风细细地裁;醉倒在陈年的佳酿里,半生流离都模糊迷蒙成酡红,好似一场大梦,梦醒后,我们便能相携相伴,从此朝朝暮暮与君度;棋局不再是残谱,执子闲敲,听得见黑白子轻叩棋盘的声响,沉静而笃定,就像两颗心,纵浪之后,平和、慈悲而时时喜乐,在我们相知相守的寂静里跳动。我希望此后的每一次月圆,都是与你共婵娟,皎洁的月光温暖了如今巴山冷冷的雨。


可如今只有我一人,枯坐在这巴山的屋中,烛光渐渐地惨淡了,但我已不想去修剪。在黑暗里听觉格外灵敏。我听见雨声已不止潺潺,现在它们仿佛滚滚而来,如惊涛拍岸,激起我心头多少遗恨。我听见池中的秋水不断地上涨,终于溢漫出来。而它们,都不及我的青衫湿透,因为思念纷至沓来,像一江春水,但是流向北方,全部争先恐后地奔涌向你。巴山的树像风一般摇得猎猎作响,如同我站立在秋雨中,悲痛得全身颤抖。而风掀动你寄来的书信,那些跋山涉水的书信在风中抖动,发出啜泣一般的声音。


虽然这一夜很快就要过去,但重复的日子还是一天天如期而至。北方的你,还有耐心备下长明的蜡烛等我吗?秋雨和我一样一言不语,又渐渐恢复了最初的潺潺声,可我不想住在溪边,不想守着巴山浓浓的花青色的夜,只想归去,站在你面前,不论阴晴,不论杨柳依依,还是雨雪霏霏。


秋雨依旧落在巴山,让雨载着我的思念侵入大地吧,如果它迁去北方,而那一端的你正好眼角微湿,那你一定要秉烛卧听风吹雨至夜阑。因为这都是我寄去的书信呀。


【指导老师】蔡瑞琛


【获奖理由】本文以诗化的散文语言再现了原诗中的意境,更以串珠一般的句子,浓墨重彩地叙述了一个虚拟的“你”和“我”的相知与相念。不但准确而丰满地再现了原诗中“巴山夜雨”“西窗剪烛”等传统的意象,而且在此基础上,较为恰当地融入了山路、鱼雁、棋局等其他的意象,共同构筑了一个迷离倘恍、亦梦亦幻的相思之境。本文获决赛特等奖。


再为你,赋一曲离歌

□ 李聪聪(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实验学校高一)


第一次遇见你,是在燕国的集市上,你在街上旁若无人地纵酒,我在路旁我行我素地高唱。你说,你叫荆轲;我说,我叫高渐离。


我们在集市上不过只是偶然相遇,却互相斗酒高唱,直到泪如雨下,仰天叹息;我们不过是莽莽红尘中的孤独患者,却从此成为一生的知己。


你是位失意之人,好巧,我也是。我们出身和地位并不高,你是小小卫国的无名侠客;而我平生之能,不过是会击筑罢了。还好,我们都是志趣相投的性情中人,都感慨命运无常,人生无定数,都碌碌地活着,以那苍茫的天地为家。今朝有酒今朝醉,谈笑风生间,手舞足蹈,击筑长歌,曲罢复饮,一醉方休。就这样,我被你的侠客风骨,随性率真所感动,感染;而你,想来也很欣赏我这位白衣琴师吧。


后来听说,你已成为太子丹的门客,很受其赏识;而我,也因为演技出众,成了名赫一时的琴师。贫贱之交莫相忘,我庆幸我们还能是同道中人,还能无所顾及地谈天说地,高歌数阙,酣酒淋漓。只是,我愈来愈珍惜,像是冥冥之中感受到了无法挽回与更改的生死别离,你与我共饮的每一壶酒,与我合唱的每一首歌都随之化作无法磨灭的记忆。


果然,你要去刺秦王了,这是你身为杀手的宿命,面对没有选择余地的不归路,你我都无可奈何,可我所盼的,真的如你所说的一样——“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安然无恙,再陪我同饮高唱。当我白衣胜雪在寒风凛冽的易水上为你践行的时候,你可知我指间悲凉的变徵之声是对你的不舍?


筑声悲恸穿长空,冷风呼啸寒易水,问君何时归?


难道,这竟是最后一首离歌?不,你挥手自兹去,决绝地连头都没有回,仅固执地留下那自以为潇洒的瘦削背影。不,曲尽人散,泪眼蒙眬间,我看到那熟悉的轮廓渐行,渐远,渐离。不。


那“一去不复返”终究是一语成谶啊!可你不是竖子,你是我永远的知己,心中的英雄。


天凉凉的,风凉凉的,心也凉凉的。指间轻拂早已凉透的筑身,却再也弹不出原来的音调,我没有能力伴你刺秦王,我没有机会陪在你身旁。


我闭上眼,指间轻弹宫调,看到你如何仗剑而去,一路风沙,来到咸阳城下;我闭上眼,弹一曲商音,看到你如何为了第二日的刺杀,彻夜未眠,为了雪洗国耻,等待着黎明的到来;我闭上眼,拂出角音,看到秦王如何环柱而走,侧身避退,慌乱中得到了逃跑的机会,你又如何挺身而进,一掷飞刀,却无可奈何无力回天;我闭上眼,徵声渺茫苍凉,看到你如何倚柱而笑,笑得那样绝望与倔强,如何箕坐于地,骂着秦王之罪过,念着太子丹之夙愿,如何视死如归地等待着生命最后一刻之终结;我闭上眼,弹出慷慨羽调,看到当湛凉的铁剑无情刺穿你胸膛时,当你满载一腔豪情与赤子丹心却敌不过时光错落岁月虚枉时,你眼角流下的,那一滴,英雄泪。


我闭上眼,琴弦骤断,白裳泪染。


我是高渐离,是你的知己,我会带着你的使命,走上那条你曾走过的路,哪怕只为了换一句“君子死知己”。


风萧萧兮易水寒,既然你终究被锁在我的记忆里,就让我再为你,赋一曲离歌吧。


我指间飞舞,悲歌慷慨,听闻我离歌之人,无不垂泪涕泣。感慨万千,可我却不能哭,因为我要去刺杀秦王。我眼瞎而文弱,却依旧要这么做,为燕国、为荆轲,为那一曲离歌。


当秦王也久久沉浸在我离歌的伤恸中,我决定拼一次命。临行前,且让我再为你,赋一曲离歌。


你,可听得见?


【指导老师】刘继平


【获奖理由】


一个年轻的生命,跨越时空,为我们弹奏了一曲乱世离歌。这首歌,关乎国家大义,更关乎知己真情。饱满的情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让这首离歌苍凉悲壮,感人至深。本文荣获初赛二等奖。


一抹月亮

□ 施姝含(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高二)


于我而言,写作也曾是个烫山芋。压榨平凡无奇的一周,搜肠刮肚熬成一篇周记,谈何容易?


又是一个思维枯竭的夜晚,托着腮帮子冥思苦想可做文章的话题。弟弟在一旁埋头做作业,铅笔在纸上拘谨地前行着,发出簌簌的响声。


他突然停笔,抬头,问我:“姐姐,这题哪里错了?”


我接过作业本,量词填空,几个歪歪扭扭的铅笔字写着“一(抹)月亮”,还挂着一个鲜红的大叉叉。我漫不经心地回答道:“这都是有标准答案的啊,一弯新月,一轮圆月……”


“哗——”,不等我说完,他急着扯开了窗帘,灰尘四起甚是呛人,他倒是丝毫不在意,指着月亮,理直气壮:“你看!”


这几日暮云霭霭,月亮淡得十分雅致。厚厚的云层如一淙溪水,不停歇地向前流淌,月亮也被冲刷得失去了边际,像是深山老林中缕缕炊烟,又像是泼在漆黑画布上的牛奶。这时若把月亮比作不经意的几笔涂抹,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这时我才细细地咀嚼这几个字,“一抹月亮”,多美啊!而像他这样的孩子,心灵宛若一张白纸,思想未经过多少打磨,一切都是最质朴的样子。他不知道苏子曾说过“一溪云”,不知道张岱曾写下“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他所有的语言输出都来源于他对生活最自然的看法。我们绞尽脑汁布局妥当的一两个词,却是他再理所当然不过的行为。


诚然,“咬文嚼字”,精雕细琢是不可少的,文章斐然可观,对读者而言也是一场视觉盛宴。但是过度堆砌辞藻以彰显文采,文章内涵却显得空洞乏味,不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空有一副好皮囊。语言只是思想的载体,而并非文艺的身份证。可是如鲁迅先生一般字字掷地有声,以笔为戈,振聋发聩的又能有几人?看遍了钱塘潮起,黄山晨出也会有审美疲劳。虽然脱口就能背出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月色,但神思却早随他的妻儿一同熟睡帐中;反而是眼前这个不谙世事的小屁孩,随口一句“一抹月亮”,却能让我心头漾起层层涟漪。


究其根本,莫过于“共鸣”二字。华丽的语言可以博人眼球,但若要使文字真正烙进人的心里去,便得依靠共鸣,而共鸣往往来源于生活。可惜又庆幸的是,我们一代孩子生活在一个和平安逸的年代。我们认真学习教科书里的一字一句,试图走进作者的心境,却无法完全同等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我们无法同等地分担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纪突然残废了双脚的痛苦,无法同等地体会在战争中美术教室变成手术室的悲哀。我们所生活的不过眼前一方小世界,却要从日复一日流水账般的日子中翻出写作的素材和共鸣。


但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言,写作,本应就是极其平常的事。并不是每段人生都如壮烈史诗,也并不是每个故事都有欧亨利式的结局。然而名家们往往善于嗅到鸡毛蒜皮中的不平凡,他们以孩子一般纯净而不受拘束的思想,透过文字的窗棂,看到每一天的日升日落都各有风采。张爱玲笔下坏掉的热水汀和夜晚吵闹的电车都可爱无比;Miles Davis眼中掉了一颗门牙的John笑起来像一架钢琴;老舍写贫穷不说瓮牖绳枢,而戏称锅干净得像个体面的寡妇;钱锺书写爱慕不说愿为女子的发簪,却更爱作唐晓芙的牙刷。小市民的柴米油盐的生活其实本就是一出独一无二的戏,只不过多数人在长大的过程中,习惯了老套的剧本,欣然落入了套板效应,而少有孩子一般看世界的纯粹。


“月亮藏起来了。”弟弟的自言自语让我回转过神来。窗外月色已不能见,可我却由衷地觉得这个夜晚格外美丽。月圆月缺都各有风味,失意时点一盏明月,释怀时煮一壶月光,世间草木都尤为可爱。而人们写作时往往忽略了生活的点滴,为赋新词强说愁,又何来共鸣?兜兜转转一圈才发现,不应为了写作而写作,文字只是我们情感表达的工具,但透过它更应看到的,是我们的生活态度和方式。不能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我们为何出发。


我还有好多好多想告诉弟弟的,我想告诉他生活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想告诉他在今后长大的旅程中勿忘初心,继续保持他的天真和纯粹……可他未必能听得懂,我也未必能说得清。


迟迟无法下笔的文章,突然有了许多东西可言。


我望着弟弟,千思万绪,千言万语,最后却只是咧了咧嘴:


“我想给你贴一朵小红花。”


【指导老师】朱 俏


【获奖理由】


本文作者以“一抹月亮”的细节入手,对“写作”这件“大事”进行了真诚、有益又深邃的思索。为什么孩童时纯真的写作特质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失去?这是小作者发出的疑问,也值得我们每个成人认真思索。作者在文中用扎实的文学积累、坦率的写作姿态为这个问题作了最佳的注解,展现了率真的性灵。本文荣获初赛二等奖。


一人食

□ 孙嫣然(江苏省洪泽中学高一)


“有些人的孤独是与生俱来的。”


那是2014年秋某个自习结束后的夜晚,吃着热乎乎的关东煮得出的结论。


那年我初一,十四岁。背着藏青色背包到一百多公里外念书。说是外地,也并非真正的背井离乡。如果我妈想递来她做的干锅土豆煲和我爸炖的鱼汤只要1小时。


我性格偏内向,又带着那个年纪特有的小清高和自持,因而那时我总是孤独而沉默。一个人打水,用温热白开灌满玻璃杯。黄昏时一边看窗外的漫天霞光,一边慢慢喝掉茶包泡的伯爵红茶,身周都浮动着红茶中佛手柑的清香;一个人吃饭,去吃口味远不能与家中相比的“大锅”饭。默默地吃下夹生米饭,咬几口酸甜奇怪的叉烧,咽几口漂着寥寥几丝蛋花的汤。一个人进小店,买新品味小烤肠,然后席地而坐,幻想自己正在罗马的大广场上看着鸽子度过假日。然而实际上我只是个坐在台阶上喝原味奶茶,吃白巧克力的学生。


既然内心时常空荡荡的,只好用吃聊以慰藉。胃离心脏很近,孤单寂寞的心被温暖的食物填饱后便变得明媚了。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体会过一个人吃饭的感觉。那是2014年的某个普通下午,我端着盘子找到一个靠窗位置后平静坐下。盘子里有椒盐排骨,火腿烩豆腐,清炒芹菜。饭有些硬了,菜有些冷了,汤有些洒了。窗外阳光很好,正透过明亮的玻璃窗落在桌上,落到盘里,把几道菜照得看起来诱人了些。抬头,有几只长尾巴喜鹊飞过了破旧的天窗站在房梁上梳理着灰蓝色的毛。往外,透过窗外看得到校门外柏油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抬眼,我看见食堂里一片欢愉热闹,大家三三两两坐在一起,快快乐乐,吵吵闹闹,让我想起了家中除夕夜的团圆饭。


一切似乎都是很好的样子。


我却突然没了胃口。即便一切似乎都很好。


这么多天来积压在心底的情绪还是翻涌了起来。那种一个人打水,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进小店的孤独感还是包裹住了我,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想哭的我。


我沉默着倒掉了饭菜,背上藏蓝色背包,一个人走路回宿舍。前天妈妈快递的咖啡燕麦卷还在柜子里,蜂蜜抹茶蛋糕也还未拆封,蔓越莓饼干也只吃了几口。那些总能让我坏心情一扫而光的甜食在那个中午莫名失去了它们的神奇疗效。


胃很空,却被某种酸涩愁苦的情绪涨溢得满满。仿佛上帝在我的心头挤碎了一个新鲜柠檬。


我想吃一口妈妈做的干锅煲,里面一定有腊肉香菇红肠;我想喝一口爸爸炖的鱼汤,喝到最后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汤底卧着一个荷包蛋,荡漾着淡牛奶味。


我想念家。


我拨通熟悉的号码,我听到了妈妈像糟米糍一样温柔的声音。我能听见厨房里“滋滋”的炒菜声,甚至是我幻想之中热汤沸腾时充满幸福感的咕咕声。


爸爸在一百多公里外另一座城市上班,妈妈也是一个人吃饭。可我会打电话给她,啰唆而矫情地提醒她好好吃饭,早饭不要跳过,午饭不要泡泡面,晚饭也不要拿饼干搪塞。妈妈总是笑着认真地答应我。角色似乎奇怪地颠倒了,那为什么握着听筒哭泣的是我?


妈妈似乎没说什么,可我想我一定明白了些什么。


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去吃了关东煮。久违的蟹肉棒依旧鲜香,甜不辣胖乎乎的身子十分瓷实,鱼豆腐方方正正,贡丸体重不减。我招呼着曾和我分食过同一盒金枪鱼寿司的舍友。她们微笑着坐下,手上端着鲜肉小馄饨和堆满笋片的米线。滚烫而粗糙的甜蜜。热气氤氲间彼此的笑脸同每一张十四岁的面孔一样美好,明亮。抬头,看见窗外升起了一枚浓稠如蛋黄的圆月。


周国平说:“孤独产生于爱。”


但即便是孑然一身,也并不孤独。


因为陪伴我的还有干锅土豆煲和鲜奶鱼汤。


【指导老师】孙东昭


【获奖理由】


“一人食”这个词最早出自网络上的一部美食短片,而作者借用来,将之融入日常饮食当中,通过家里的饭菜和外面的饭菜做对比,把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自己对父母的爱表现得极为细致,让人读了感人至深。一枝一叶总关情,把情感和饮食联系在一起,是这篇文章的独到之处。本文荣获初赛二等奖。


当我老了

李晓晗(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


“当你老了,眉眼低垂,灯火昏黄不定。”诗中的老去是如此温馨,婉约而诗意,但当我们走出远方的诗与幻想,走入有些无情与残酷的现实时,却不得不承认:老去是一个难以接受,不愿面对,却又无法抗拒的事实,生死更迭轮回,死亡总与衰老如影随形。当我老了的时候,我又该如何面对老去,面对死亡呢?


引发我思考的是前段时间的一则新闻,琼瑶的丈夫平鑫涛重病在床,失去意识,他曾在清醒时立下遗嘱说,如果自己失去意识,便立刻放弃治疗,想要尊严死去。面对已失去意识的平鑫涛,平鑫涛子女想要坚持为父亲治疗,维持生命,而琼瑶坚持尊重丈夫选择,放弃治疗,一时间,琼瑶成为众矢之的,收到广大网民的抨击。


我却支持琼瑶的做法,死亡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面对医院中冰冷的呼吸机与食管,当我老了,我愿尊严死去,如秋叶般静美。


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的今天的中国,这样一种现象普遍发生:失去意识的老人被插满管子躺在病床,子女不顾老人的意愿坚持倾尽一切方法延长老人的生命,他们自以为是的认为这样苟且延长生命是对老人最好的照顾,甚至以倾尽家产让老人住了多久的ICU病房为孝为荣。只是,如此低质量中苟存,真的是老人想要的吗?


不可否认,倘若老人想要如此延存,子女的做法是理所应当,但事实上,在不少老人看来,如此的“孝”是子女强加给老人的负担,当呼吸只能依靠呼吸机,进食依靠鼻胃管,一方面要承受身体的疼痛,一方面又要忍受家人“爱”的挽留,如此痛苦地苟活着,难道真的有意义吗?当我老了,何不能平静地离开呢?


一项关于生命质量的权威调查显示,中国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位在世界上倒数,而生命质量指数最高的是英国。据说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在国外不少老年人选择在老到不能动的时候,在家人的陪伴下,享受这世界最后的美好,然后安乐死,而不是在冰冷机器中苟且存活,或许有些人认为,这是不珍惜生命,对生命的不尊重,但当我们不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存在的价值,活着只是痛苦与煎熬时,怀着对世界的爱离去,不正是对生命的最大尊重吗?


死亡的话题太过于沉重,于是我们便避而不谈。在中国的传统中,我们总对死亡有所避讳,于是我们懂得生的可贵,却不知如何面对老去。面对死亡,子女将自己对老人的依赖与挽留当作孝,老人也只能满怀着对子女的愧疚不安地离去,我们在面对未知而空洞的死亡的时候,总是躲避与恐惧,而少了一份面对同样未知的生时的旷达与坦然。


我是浩渺宇宙中的一颗星,你是我临近的一颗星,当我老了,当我的光芒暗去,变成暗物质消逝在宇宙黑洞时,我愿我能永远改变着你的星轨,而你依旧明亮地看我离去。


当我老了,我愿这世界留给最后的我是美好,原我能如秋叶般静美而优雅地离去。当我老了,在死亡面前,我愿有一份平静,坦然与正视的勇气。


【获奖理由】


本文从“老”出发,讨论了一个沉重的话题:“死亡”。死是老的结果,是生命无可逃避的归宿。本文针对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了应该让老人有尊严地离去,而不是痛苦地苟延残喘。文章观点清晰,论述集中。语言准确流畅,作为限时考场作文来说,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本文获夏季现场决赛特等奖。


当我老了

□宋和煦(山东省济宁一中高二)


二十二世纪,世界人口大爆炸,地球已无法承受日益增长的人口负担。经各国领导人协商,联合国议会投票决定,从2100年起实施“老人回收计划”,各国每位年满70周岁的老人都必须被送到“老人树”进行回收,以维持世界人口总量平衡。


我的故事,从这个时代开始。


一、噩梦


乌鸦。


成群的乌鸦。


它们盘旋在屋顶上方。巨大的气流形成一个恐怖的旋涡,将屋顶彻底掀飞。成片的乌鸦暴露在我的视野里,躺在床板上的我暴露在它们的利爪下。它们盘旋着、啸叫着,忽而向下俯冲,对着我。


我在惊吓中醒来,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我转过头去,在劫后余生的感觉里,发现身旁的丈夫也并未入睡。或许有一种同为高龄老人的恐惧,我将自己蜷缩到最小,躲进他的怀里。


“兰惠,你今年,有多大岁数了?”丈夫年迈的声音低沉而喑哑,我不禁浑身一震。


“69岁362天大了。”年龄念出的霎那,我只想把自己缩的更小,小到让这个世界找不到。


“快了啊。”丈夫有些怅然若失。


或许因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我们都不再说话。


一阵静默。


“兰惠,我看到了许多乌鸦。”


是啊,许多乌鸦。


乌鸦。


二、惊梦


人老了,就变得怀旧,常常回忆之前的故事。


我想起了父亲,那个小时候倾尽一切为我好,老了却被我送到老人树的男人。


他走的那年,我30岁,一个愿意为国家,为社会奉献一切的年龄。那一年,我决定严格执行“老人回收计划”,在做好所有准备工作之后,我和丈夫及工作人员坐上车,送父亲去老人树。


那天天很阴,天气预报说那几日会下暴雨。夏日午后特有的闷热,以及刺耳的鸣蝉,让人无比心烦意乱。赶到老人树所在山脚时,天色已经暗下来了。


在起初的路程中,父亲一直很配合,在车的后座哼着小曲,玩着风车。及至到站,要父亲下车时,或许他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死活不肯从车上下来。周围的工作人员也围了上来,一面帮着父亲下车,一面数落我作为女儿没有告知老人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我们决定让父亲安静一下。我陪丈夫出车转转,等回来再做努力。可回来后,我们却发现父亲不见了。


那时我哭了,责备自己没有看好父亲,没有履行身为公民的义务。丈夫在一旁,不停递给我纸巾。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我哭之后,父亲戴着彩色的纸制三角帽,左手拿着风车,笑容慈爱地出现在我面前。他向哭泣的我伸出右手,说:


“惠惠,爸爸带你去上学!我们的惠惠真是长大了,昨天老师又和爸爸表扬你了呢!她说我们惠惠是个好孩子……”


我任由父亲牵着手,呆呆地听着父亲逗我笑的话,直至走到老人树下,我们分别。


转身往回走,我脑海里回想着父亲招手作别的神情,却听到了乌鸦的叫声。抬起头,成片的乌鸦朝着老人树的方向飞,遮天蔽日。


是乌鸦。


那天之后,我哭了好久。恨自己没有照顾好他。


三、美梦


随着“老人回收计划”的实施,它的配套服务“老人之家”一夜间兴起,致力于为即将送去老人树的老人提供最后的快乐时光。


“徐女士,鉴于您的母亲徐兰惠女士退休前是教授,在杏坛享誉盛名,她的积分是一万两千零四点,我们决定给她提供最高级别的服务,保证她在生命的最后三天享受到最大的快乐。如果您母亲没有婚配的话,我们也提供了老人配对服务,说不定就找到真爱了呢!”


一夜间,我回到了熟悉的地方,仿佛之前为父亲办理入住手续还在昨天,今天我却成为一名入住者。就好像你原本在袖手旁观,转眼就被卷入其中。


“老人之家”无愧美名,这三天里我被照顾得很好,当然,我并没有接受它的老人配对服务。但是,这几天里,我最担心的却并不是我即将被回收,而是无法看着孙子长大,无法陪伴女儿的余生。


四、迷梦


到了我该走的那天了。和老人之家的朋友们告别后,我、丈夫、女儿一家,踏上了前往老人树的路途。


我靠着丈夫,乖巧地玩弄着孙子的风车。


天气很阴,很闷热。蝉声刺耳。


老人树下的山脚到了,我和家人一一拥抱作别。


和父亲一样,我左手拿着风车,右手牵着女儿,装作对老人树一无所知,说:


“曼曼,妈妈带你去上学!……”


然后在老人树下,我和目光呆滞的女儿挥手作别。


他们走了。


成片的乌鸦啸叫着袭来,围着老人树上下翻飞,遮蔽天日。


我感受到自己保持着挥手姿势倒下,成片的乌鸦扑向我,带着它们的利爪和锐喙。


一场夏日的盛宴。


五、梦醒


“叮——”


闹钟的声音将我惊醒,我冲到洗手台前,在劫后余生的恐惧里发现,我还年轻,还有一张富有胶原蛋白的脸,“老人回收计划”,“老人树”等都不过是梦。


我在二十一世纪,世界还未改变,我还未老去,父母也健在,一切都还来得及。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存在于21世纪的人。世界还没有变得文中那样糟糕,一切都还来得及。我们都还在,还可以为父母尽孝,无论是多么差的关系,都还有修复的可能,让这个生我们、养我们、将一生心血投入我们的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让自己在余生里,了无遗憾,无愧于心。


趁一切都还来得及。


【获奖理由】


乍看之下,文章描述了一个荒诞而离奇的故事——满一定年龄的老人被送走“回收”,“我”当年以“社会”的名义送走了自己的父亲,多年之,“我”自己也被以同样的理由送走。细细想来,这样的荒诞背后折射的其实是社会的真实:我们都有各种各样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来逃避对年迈父母的责任。等我们真正到老的时候,同样的理由给了我们的孩子,我们也许才能体会当年父母的苦涩。本文获夏季现场决赛特等奖。


当我老了

□邵诗棋 河南平顶山市一中高二


当我老了,那是什么时候?


深秋的落叶积得很厚,


初冬的寒意卷起风霜。


当春去秋来蓦然回首,


一眼往后望不到头。


何处行走?


我也许步履蹒跚,鹤发鸡皮,


也许颤颤巍巍,老态龙钟。


手指抚摸花猫的毛皮,


斜躺在紫藤花下的老藤椅,


细细咀嚼回忆,不漏点滴。


当我老了,仍要挺直脊背,


穿新潮时髦的鞋衣。


在灯红酒绿的街头,


匆匆地跑过无数春秋,


折花簪发,嬉闹游戏,像在梦里。


爱恨都已走远,消失不见,


如四季更迭,昼夜相接。


楠木拐杖敲打青石地面,


我佝偻着腰渐行渐远。


终于坐上人生的渡船,


一同消失在彼岸。


我已老去。


我和小花猫紧挨着红泥火炉,


火光里的女孩梳长长辫子,


搂着妈妈撒娇真没个样子,


雪被融开露出绿的影子。


我们终将变老,而春风十里,


春草离离。


【获奖理由】


大赛提出“新作文”,倡导创新,而创新就要打破套路作文,提倡从文学创作的层面去学习写作,因此大赛也鼓励写现代诗。在本次决赛作文中,大多数选手只选择了写散文,而这位同学写了这首诗,而且写得情意缠绵、诗句凝练、意象跳跃闪烁、韵味深长,很好地描绘抒写了“当我老了”的情景与情怀,表达了面对生命老去既留恋又豁然的一种人生态度。通过这首现场诗作让人欣喜地看到,这位选手喜欢诗歌,并有了一定的写诗基础,具备了做诗人的素质。本文获夏季决赛特等奖。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