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不可言的趣对谐联故事
苏小妹与佛印智对
相传,一日苏轼的妹妹苏小妹见到苏东坡的朋友和尚佛印。苏小妹有意考考和尚,就出了对子:“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此联是个很巧妙的拆字拼字联,“僧”是 “人曾”相拼,“佛”是“人弗”相联而成,而其中又暗藏不恭。佛印闻言一愣,立即慧至心头,脱口对道:“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佛印不甘示弱,也给小妹 出了一联:“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小妹看这佛印的光头,立即来了灵感,对出下联:“清水池边洗和尚,浪浸葫芦。”以“葫芦”而隐喻和尚的“光 头”,幽默滑稽。这次该小妹了,小妹不紧不慢地吟出上联:“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佛印也在一旁沉思,无意间低头瞧见小妹的倒影清晰地映在池水 中,顿开茅塞,随口对道:“一位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小妹与佛印各自都佩服对方的才华,从此也成了好朋友。
东坡佛印对哑联
相传苏东被贬黄州的时候,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 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 “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隐字谜联多风趣
明代冯梦龙的《古今谭概》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歇后谜联故事。 一个家贫的读书人,应邀前往一个朋友家去给友人祝寿,但家无余钱买酒,就用瓶子装了一瓶水,给朋友送去做寿礼。他给朋友解释道:“君子之交淡如。”朋友也 是个读书博学的人,一听笑了,随即应声对道:“醉翁之意不在。”其他前来祝寿的人都蒙在鼓里,不知就里,而这两个人则相与大笑,倾杯尽欢。原来这副对联是 歇后谜语联。构成联语的两句话在末尾都隐去了一字,而且都是集的古人名句。上联出自《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下联出自北宋欧 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此两人引来又隐去“水”、“酒”两字,风趣而幽默地表达了各自的心曲,可谓巧妙。
塾师联催一顿饭
相传乡村塾师在某家任教,事前讲明七夕乞巧节要设宴好好招待一顿。到了七夕,主人家里毫无设宴的动静。老师便出了个上联给学生对:“客舍凄凉,恰是今宵七 夕。”学生对不上来,便去告诉父亲。主人已领会联中的意思,笑着说:“啊!我真的忘了。”并且代为对了下联:“寒斋寂寞,可移下月中秋。”到了中秋节,还 是没有动静。老师又出上联叫学生对:“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主人见了,又笑道:“我又忘了。”代对下联道:“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转 眼到了重阳节,依然没有动静。老师又出了上联:“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主人见了大笑起来说:“三杰是汉朝人,狄仁杰是唐朝人,老师怎么忘记了?”学 生把父亲这番话转告塾师,老师说:“我没有忘记。只是你父亲前唐后汉都记得清清楚楚,却偏偏忘了一顿饭。”
奇联妙赞关夫人
纪晓岚满腹经纶、才高八斗,乾隆很想出个题难为他一下,以压压他的才气。一天,君臣来到关帝庙,乾隆忽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个怪题,对纪晓岚说:“纪爱卿,关 武帝君是个大忠大义之人,歌颂他的联语随处可见,可是从没有见过吟咏他妻子的对联。朕命你吟一联,颂扬关夫人的品德。”此题的确很难,因为不论史书《三国 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都只字未提这个关夫人。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如何“歌功颂德”呢?不过,纪晓岚毕竟是纪晓岚,只见他略一 思索,就吟了出来:“生何年,殁何月,皆无从考;夫尽忠,子尽孝,岂不谓贤?”妙!关夫人的事迹,书无所载、史无从查,自然是生和死“皆无从考”了,然 而,既然其夫大忠、其子大孝,那么她理所当然可以称为“贤”了。乾隆皇帝听后龙心大悦,重赏了纪晓岚。
太师师太巧联对
有一位太师荣归故里。一日行至离家乡不远的地方,他信步走到山上,看见有一尼姑庙,上书“水月庵”三字,周围煞是清幽,只见清泉潺潺,松木葱郁,自有一派乡野情趣。想到自己宦海沉舟数十年,如今一旦年高还乡,不觉有些清闲失落之感。
庵内老尼听说有位还乡官员来到山上,便整衣迎进庵内,烹茗相待。一杯香茶饮罢,太师触景生情,随口吟出一句联语来:“太师上山遇山上师太。”老尼一听,便知 他腹内确有学问,你看这上联,乃是一副回文联,前后相读都是一样。于是,她略略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兄弟下冈会冈下弟兄。”正好和刚才那句对个正着。太 师平素对联句颇有兴趣,一听老尼也不是等闲之辈,有心想考考对方,便起身走到石栏前,望着山下逶迤而过的一条溪流道:“丽水水丽水水丽。”这又是一副回文 对,且全联只用了两字,内含叠字、复字等多种技巧。老尼想:看来今日老太师有心要与自己比试比试,心里不肯示弱,脱口吟出一佳句来:“青山山青山山青。” “妙!妙!”太师连声称赞。他抬眼望去,只见满眼春光,十分明媚,于是又出了一句:“春露夏雾秋霜冬雪,春夏秋冬露雾霜雪。”心想这下可把对方难住了。谁 知道不一会儿,就听师太一句绝妙的下联在他耳际响起:“东江南河西湖北海,东西南北江河湖海。”
太师频频点头,连连作揖,表示钦佩,并相约以后倘逢晴好日子,再联佳句。老尼连称“失礼失礼”,将太师及随从等人送出水月庵外。
生动形象拟声联
相传吴中才子沈周和祝允明一起郊游,看到池塘中鸭群游弋,叫声嘎嘎,不由触景生情,吟出一联:“鸭游阔阔池塘,口称狭狭。”这是一个拟声联,而且拟声字“狭 狭”与前面的“阔阔”意思相反相对,属对难度较大。祝允明瞥了一眼岸边大树,知了声声叫个不停,立即有了下句,对道:“蝉噪高高溪岸,声叫低低。”也是拟 声对,而且拟声字“低低”与前面的“高高”相反相对,属对工妙,沈周非常满意。(图三十六)
(祝允明书联)
与 此类似的,有这样一副别致有趣的对联:“独榄梅花扫腊雪;细睨山势舞流溪。”看上去这不失为一副诗味浓郁的写景联。然而,细心品读,你会发现另有所指。原 来,上联是由乐谱1、2、3、4、5、6、7的谐音而来;下联则是阿拉伯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的谐音化出,不过这种读音只是浙江地区的方言而 已。还有一副拟声联,也很有趣:“山童采栗用筐接,劈栗扑簏;野老买菱将担倒,倾菱空笼。”联中很富生活情趣,是一种善意的取笑。
妙联佳对寓养生
清代名士张仲甫诗酒风流,倜傥不羁。一日到寺庙中游览,看见庙中的方丈大和尚年高体健,满面红光,就请教养生之道。方丈微笑着说道:“贪嗔痴,即君子三 戒。”张仲甫自然心中明白,从容对道:“定戒慧,通圣经五言。”这是一副养生妙联。此联把儒家的入世与佛教的出世兼收并蓄,合二为一。意思是说,佛教上说 的贪婪、嗔恨、愚痴,这三者和《论语》上说的“君子有三戒”是一样的,务必戒除。佛家所讲的禅定、守戒、得智慧,跟儒家所讲的“定、静、安、虑、得”这 “五言”是相通的。做到这些,无疑有益于身心健康。
养生对联,不但寓意深刻,富于哲理,而且胜似良方妙药。再如:“静亦静,动亦静,五脏克消失欲火;荣也忍,辱也忍,平生不履于危机。”谈的是动静皆宜、宠辱不惊的养生之道,对常搅心伤神、易动肝火之人确系一付灵丹妙药。
学子妙对答先生
过去在私塾里,学生背不出诗文,教书先生常以戒尺打手心。一日,塾师命学生背杜甫诗《闻官军收蓟南蓟北》,某生背道:“即从巴峡穿巫峡。”突然卡壳,左想右 想难以为继,先生拿起戒尺欲加责罚,该生恐惧之中,急中生智,突发奇句:“不许先生打学生。”顿时哄堂大笑。该联一雅一俗,却成巧联,别有风味。教书先生 也忍俊不禁,认为该生对出了一个好对联,就免于该生受罚了。
贪玩学子对先生
从前,有一位私塾先生因事 外出,行前给学生留下一道对联题,上联是:“风吹豆角豆角和豆角斗。”这个对联属于谐音对,“豆角”的“豆”和“斗”异字同音,下联也得是谐音对。先生走 后,学生苦思苦想,总是对不出来。学生们总是玩心不足,既然老师不在,我们先出去玩一圈再说。于是一帮学生跑出门到后山山泉里去洗澡玩水。一个学生看到泉 水冲石,石头与石头相磨,都磨成了圆圆的鹅卵石状,忽有所悟,暗自笑了。老师回来后,这个学生就对老师说,“我对出来了”,于是对出下联:“水冲石头石头 与石头蚀。”老师一听,你们又去洗澡玩水了,不过这个对联做得还不错,这一次就不罚你们了。
猎手牧女喜联姻
在野外山间,年轻英俊的猎手扛着猎枪与漂亮的牧羊女碰到了一起。猎手说,我有一对联,不知道你会不会对上。牧羊女说对对看吧。猎手就一拍猎枪,说道:“枪装 药,药装枪,射去浓烟散雾。”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而且“枪装药,药装枪”,两种东西打颠倒,真不好队。但只见牧羊女手里正拿着一把采来的野花,她高兴地 对道:“瓶插花,花插瓶,打破流水落花。”对的自然恰当,两人哈哈大笑。从此二人互相在一起作联吟对,互生爱慕,后来两人就成就了美满的姻缘。
坐卧谜联对蛇蛙
有一天,一个好友来探访,纪晓岚十分开心,和他倾谈到深夜。友人道:“我有一上联,是个谜语,打一动物,你来对吧。”说完吟道:“卧也坐,行也坐,立也坐, 坐也坐。”聪明绝顶的纪晓岚说:这有何难?对道:“坐也卧,行也卧,立也卧,卧也卧。”纪晓岚对完,还说:“横批是:我吃你。你出的是青蛙,我对的是 蛇。”可不是吗?坐着的是青蛙,卧着的是蛇。朋友一听也哈哈大笑,赞叹纪晓岚的智慧。
塾师妙联羞秀才
相传从前有个秀才,自以为读了几本书,就学问大的不得了,时时恃才傲物,处处盛气凌人。一日,他外出经过一所学堂门前,看见教书先生正在给一群学童上课。他 不屑地露出鄙视的目光,为了显示一下自己的才学,他推门而入,故意问道:“稻粱菽,麦黍稷,这些杂种,哪个是先生?”这是对联的双关格,表面是在问:如果 将这些作物一起掺杂这种在一起,究竟是那种作物先生出来?其实字里含义是在骂教书先生是个杂种。学生们一听,是在骂老师,霍的都站了起来,想要教训这个狂 徒。老师则摆摆手,示意大家坐下。原来教书先生是个博学多才的人,只是平时深藏不露而已。只见教书先生不慌不忙地答道:“诗书易,礼春秋,许多正经,何必 问老子!”下联也是一语双关,表面上是在说,既然是读书人,应该读读《诗经》《尚书》《易经》《三礼》《春秋》这些正式的经典,何必读不算经典的《老子》 呢?字里涵义却是骂秀才不正经,我是你父亲,你是我儿子。学生们一听哄堂大笑,更加钦佩自己的老师了。秀才听了,满脸羞愧,灰溜溜地走了。
居正自修联语互讽
明 代宰相张居正与艾自修是同科进士,二人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户开玩笑。一次闲谈中,张居正对艾自修说:“艾年兄,在下不才,今有半联请教,望不吝赐教!” 艾自修说:“宰相大人不必客气,有话尽管吩咐。”张于是吟出上联:“艾自修,自修没自修,白面书生背虎榜。”艾自修一听,原来是在讽刺我呀,实在可恶。艾 自修对道:“张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卧龙床。”在场的人都啧啧称赞,对得好,对得妙。
明代绝联清朝对
相 传明代的时候,有位佛门画家画了一幅《池塘菏韵》,因为仰慕大画家唐伯虎的名气,拿去找唐伯虎题字。唐伯虎顺手写了一句:“画上荷花和尚画。”并对来人 说,这是个绝对,如果有人能对出来,此人必定是个大才子。因为这是一个谐音的回文联,既可以正读也可以倒读,再加上“上”与“尚”、“和”与“荷”异字同 音,而且还要自然成句,确实不好属对。后来有许多人都想对上这副对联,但最终也没有对理想的下联,成了名副其实的绝对。
据说过了 200多年后,清代四川才子、翰林院编修李调元一次游览来到这个庙中,主持方丈拿出了珍藏在庙里多年的那幅画,请李调元观赏,并说出了画上绝联的故事。李 调元看过荷画及唐伯虎题款后,思索了半天,无奈摇摇头。回到京城,一日临写汉隶书法,忽然想起这幅绝对,对出了下联:“书临汉帖翰林书。”非常兴奋地告诉 亲朋好友,大家一听确为妙对。就这样,一副隔代对联终于对上了,此联也被传为佳话。
宋湘自对自家联
清代大诗人宋湘,以善对联知名一时。传说他一次外出游玩,经过某集镇时,在一个路边小店中吃饭,店主人认出了是大名鼎鼎的宋湘,就免去了饭钱。但要求宋湘给 小店写副门联。宋湘一听:“好哇,但也有一个条件,我过几天办完事回程还要经过此地,我给你写一幅上联,看你们这里有没有人能对上下联。如果没有人能对 上,我回来给你补上下联。到那时你可要再请我吃顿饭哟!”店主人一听,连忙答应,没问题没问题。只见宋湘提笔写道:“一条大路通南北。”可是等他再回来 时,又路过此地,见并无人应对下联,于是就如约自对下联:“两边小店卖东西。”店老板非常高兴,又是一顿好酒好肉地招待了他。
拆字巧联免父役
明代首辅之一杨溥幼年家贫,父亲年老多病。相传有一次,县官派人捉他的父亲去服劳役。杨溥是个孝顺孩子,独自一人跑到县衙,为解救父亲去求见知县大老爷。县 官出来一看,见杨溥是个孩子,非常好奇,就刁难说:“我出个对子,如你对上了,我可以释放你的父亲。”杨溥自信地说:“好的,但大老爷说话要算数。”县官 说:“那时自然。”接着县官出了上联:“四口同圖,内口皆归外口管。”这是个拆字合字联,图书的“图”繁体作“圖”,包含了四个口字,属对起来非常困难。 小杨溥听了,略一思忖,就对了下联:“五人共傘,小人全仗大人遮。”对句也是个拆字合字联,雨伞的“伞”字繁体作“傘”,包含了五个人字,对得非常工妙, 而且对句内容还有央求知县大人之意。知县大人一听,好聪慧的孩子,既然由此孝心,我就成全你。于是真的就把杨溥的父亲放了,免于他的劳役。
张玉书手势解哑对
清代尚书张玉书和几位同僚其家乡镇江游览,他们在地方官陪同下饱览了名刹金山寺。有位文臣想试一试镇江人的文才,指着寺旁的一座宝塔高声吟道:“一塔巍巍七层四面八方。”并向陪同人索取对句。镇江地方官搜索枯肠,也未能对上。此时张玉书“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游金山寺结束,朝中官员们坐船离去,官员们在船上还嘲笑当地无才。这时地方官站立江岸向他们挥手送行。张玉书见状喜出望外,拊掌对同僚们说:“这么简单的对 子,他们不屑以回答,你们看,送行的人一个个不约而同地对出了下句,以摇手示对呢。”同僚们不解:“什么呀?”张玉书连忙解释说,这是镇江文人经常作的哑 对,他们的意思是:“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两短。”同僚们听后无不捧腹大笑。
李渔庵主妙对月
明末清初,著名作家、戏曲理论家李渔一次游览扬州桃花庵,庵中住持好客且有文名,见到名士李渔更加高兴,饭后就邀李渔同登绎经台赏月。二人兴致勃勃,边赏月边作对。住 持看着皎皎月光,欣然出对道:“有月即登台,无论春秋冬夏。”出对不凡,可见庵主境界之高。李渔不由得深表钦佩,这时正好一阵风吹过,李渔见景生情,朗声 对道:“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西东。”住持一听称赞,果然好联。又出上联:“天尽山头,到了山头天又远。”虽为实际境况,却蕴含无限哲理。李渔见到旁边水 池中的明月倒影,又对出下联:“月浮水面,撬开水面月还深。”普通的自然现象,一经诗人点化,使人感到分外优美,诗意盎然。
李渔与庵主晤谈甚欢,从此二人结成诗文佳友,不时聚谈吟哦。
梅兰芳对诸葛亮
清代对联大师纪晓岚曾自夸:“天下未有不可对之对。”可是在某一月夜,他的妻子指着窗纱出一上联:“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要他应对,他思考再三,却 终未对出,自信自负的对联大师也交了白卷。原来此联前后有机结合,因果相连,一语双关而一脉相承,而且其中还镶嵌了古人诸葛亮的名字与别号,欲找一个“门 当户对”的“佳偶”配对,实在是太难了。
据说,近代有人偶从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身上发现了“奥妙”:梅兰芳,字“畹华”,其字与名正好可与“孔明诸葛亮”对仗。于是续得下联:“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可谓“佳偶”天成,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