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清·袁枚《所见》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只见牧童直勾勾的盯着树上的蝉,小心翼翼的靠近。原来这是想捕只蝉来玩呢!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唐·白居易《池上》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铺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此诗主要描写乡村田园风光。第一首诗写酒楼、柳条上的春光,清明节的村歌社舞,先观察乡土风俗,暗示了作者的客居他乡;第二首写篱落、菜花、儿童、黄蝶,运用细节描写,表明诗人对田园情怀的敏感度。全诗语言清新,形象鲜明,富有情趣。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宋·杨万里《舟过安仁》
杨万里看到两个小孩子坐在渔船上,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诗人很疑惑没下雨,他们怎么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这小孩子真是聪明机灵的很呐!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唐·吕岩《牧童》
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反映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唐·胡令能 《小儿垂钓》
看这孩童钓鱼,故意把自己藏在草里,生怕鱼儿看到自己就不上钩。这时候有一个人要过来,那还得了,肯定会把鱼儿吓跑的。这小孩着急又不敢应声,只得隔老远就挥手,意思就是:别过来,别过来,别吓跑我的鱼儿!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宋·黄庭坚《牧童诗》
往往发现真正生活的却是孩童。他们简单、纯粹,没有糅杂。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吹的真是响得很,这隔着田陇都能听到了!真是无忧无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