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当之无愧的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符号,没有之一
文:枯木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而中华文明得以延续流传,从未间断,最主要的是有数以亿万计的准确文字记载,当然还有辅助的实物证据等。而文字是记录和承载人类言行、思想以及交流的图像和符号,没有文字,一切都成为虚无。历史上一些文明,就是因为缺乏文字的原因而湮灭在历史长河当中。
世界所有文字当中,最优秀最富有魅力的当属汉字。汉字不同于其他表音文字,是象形表意的文字结构,与发音无关。自黄帝时期汉字发明以来,到了夏商周时期天下同文(《礼记•中庸•第二十八章》:“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即便是方言不同,然而文字是统一的(书写略有差异,秦朝后统一),因而都可以看懂,毫无阻碍的交流思想文化,为我国文化繁荣昌盛和延续不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汉字的最早发明和创建,传说是黄帝时期的左史官仓颉。先人们最早是结绳记事,仓颉等受鸟兽足迹的启迪,集中众人智慧,呕心沥血数十载,搜集、整理流传在先民中的象形文字符号,并加以规范、推广和使用,取代了结绳记事,从而形成汉字的最原始雏形。文字的创立,惊天动地,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从此文明文化开始得以记载和流传。
汉字从发明至今,历史上人们对之无不是充满了敬畏和崇拜,《淮南子•本经训》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文字的伟大,在于博大精深,无所不包,不但可以记载历史,辨别忠奸,传播文化和文明,还可以承载思想,抒发情感,美化心灵,陶冶情操。
汉字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书法是我国特有的文字艺术。汉字的五种主要字体篆隶楷行草,每个字即可独立表意,又可联合抒情,在书法家的挥毫下,形成了一种张弛有度的独特艺术,给人以美的感受和精神的启迪。
而且汉字由于平仄声调不同,在不同组合下,形成了韵律优美、富有节奏的诗词歌赋以及精美华章,从而使得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极大地享受,这是其他文字所难以描摹的境界。而拼音文字即便是诗歌,可也仅仅是押韵,很难体现出中国诗词特有的意境和情趣。因而汉字之美,汉字之灵,是我国传统中华文明得以傲视世界的显著标志。
然而到了近现代,由于国力衰弱、经济落后使得一些人产生了动摇。其原因是,汉字虽然含蓄优美,组合变化多端,表意丰富,可是由于历史上科举制度以及重农抑商的原因,学文识字是文人的专利,再加上繁体字相对比较难以书写,大多需要努力学习才能掌握文字的技巧,因而一般老百姓只是略微认识常用字,大多都不认识,从某些方面来说阻碍了知识的传播和生产力的发展。
于是在西方列强用枪炮轰开国门后,向西方学习科技成为时尚,同时,囿于当时的背景,有些人片面地认为汉字极其落后,需要废除,向拼音化表音转化。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刘复(半农)等都是“国语罗马字运动”的主要支持者或参与者。
“五四”运动前后,在“文学革命”的影响下,《新青年》和《新潮》等杂志讨论文字改革,提出采用罗马字(拉丁字母)拼音的问题。钱玄同的《汉字革命!》、蔡元培的《汉字改革说》、黎锦熙的《汉字革命军前进的一条大路》、赵元任的《国语罗马字的研究》等文章无一例外的是呼吁用罗马字代替汉字。
就连鲁迅也认为“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倘要生死,首先就必须除去阻碍传布智力的结核:非语文和方块字。如果不想大家给旧文字作牺牲,就得牺牲旧文字。”在众多文人精英的呼喊下,1928年9月,蔡元培主持公布《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被称为“国语罗马字运动”。当然,这些是当时知识分子对国家落后的一种危机感,因而冀希望能够找到一条可以促使国家迅速强盛的偏方,代表了当时历史背景下的一种潮流。
幸运的是,这些国语罗马字始终没有走出知识分子的圈子,最终走向低潮。新中国成立后,也认识到国民教育落后的境况,全国文盲众多,因而为了普及教育知识,全国开展扫盲运动,采用了汉字简化字,使得大多数人都可以识字写字,可以说成果斐然。
然而,如果说教育普及水平是繁体字的原因,似乎又说不过去,因为我国台湾省、港澳地区一直采取繁体字,整体教育水平并没有下降,反而也不弱于内地。因而,从历史角度和现实来看,教育和繁简字关系不大,而和经济有着莫大的关系。
如今,国家经济强盛,全国开展普及义务教育,使得广大百姓可以接受基础教育,文盲率大大降低,我国教育水平整体得到飞升。然而,在信息化时代,电脑和手机的普及,键盘拼音文字输入法使得书写汉字越来越少,人们动手率越来越低,很多人提笔忘字成为平常,认字和写字出现分化,不能不使人担忧。
虽然智能化是时代潮流和发展方向,可是,汉字的重要性是无法替代的,机器永远替代不了人类,汉字的优美和丰富涵义组合也是其他文字所无法替代的,那些片面认为汉字已经落后是一种悲观的杞人忧天的观点。
就拿我们的邻国来说,历史上,周边国家大多采用汉字,诸如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越南在法国殖民期间,强力推广拉丁文,1917年更是直接废除了汉字,然而百年后,当地人发现,文化出现了断层,以前的文献资料很多人已经看不懂,就连建筑物上的汉字,大多人都不认识,这对一个具有特色的民族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而韩国,韩文字中含有大量汉字,由于历史原因,上世纪七十年代废除了汉字,以彰显自己民族性。虽然当时可能拥护者众,可是,几十年过去了,随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中韩交流的增多,韩国人才发现,自己还需要重新学习汉字。并且太多的人对以前的汉字古文献资料都看不懂,这不但影响交流还影响自己历史研究,因而恢复汉字的呼声愈来愈高,2015年,韩国的小学开始用谚文和汉字并列标记,汉字在韩国又开始复活了。
而和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确有先见之明。上世纪曾经有过多次关于文字改革和废除汉字的争议,可是日本人在深思熟虑之后,考虑到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重要载体,一旦出现变更,很有可能发生重大变故;而不改革又没有创新性,或者说很难得到某些流派支持,所以最终决定采取折中方式,进行改革但留下数千重要汉字。
于是如今,日本人感到很欣慰的是,幸亏没有全部废除汉字,否则日本以往的古文献资料还需要进行翻译和整理,才能进行学习和研究,多此一举。况且如今面对日益强盛的中国,交流是难以避免的,而汉字的保留,使得普通人即便是语言不通,也可以根据文字看个大概,这对日本来说,应该是幸事。
追溯以往,审视当今,汉字博大精深,在我国传统文明和历史演变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无以伦比,是华夏民族精神文化得以传承不断的根本,是中华文明取之不竭的思想源泉。我很骄傲自己是个中国人,我很自豪自己的母语是汉语,祖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没有之一。
汉字的动人旋律,必将伴随人类历史到永远!
2019/12/7榆木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