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以为三生有幸遇到的那个人,可能只是匆匆过客;我们发誓生生世世的爱情,最终也不过曲终人散。
人们口中所说的“缘分”是个很微妙的东西,相聚相离,缘起缘灭,不过是霎时一瞬之事,无关乎对错,只是缘分尽了。
既然缘分已尽,就体面地道别,也不枉相恋一场。
文月和承宇谈了三年的恋爱,最终无疾而终,分了手。
分手时,没有了往日里的争吵和歇斯底里,亦没有泪水,两人异常的安静。末了,承宇反复搓着手说,文月,谢谢你所有的陪伴和照顾,以后的日子,我真心地希望你过得好,过得比我好。
文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你也一样,不过,这一次,我们就各自安好,不再联系。
各自安好,不再联系。短短的八个字,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何谓“相忘于江湖”,也承载了文月对这段感情所有的珍重和释然。
我想,这才是分手后对恋人最好的祝福。
文月清楚地知道,所谓的“分手依然还是朋友”,不过是离不开对方的掩饰。那些分手时说着这句话的恋人,终将复合又分手,重蹈覆辙。
在度过了短暂的热恋期之后,文月和承宇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倦怠和腻烦,从一开始的小矛盾、小冲突,到后来面红耳赤的争吵,都不肯低头的冷战和僵持——两个人都被这段感情伤害得遍体鳞伤。
在真正分手成功之前,两人已有过许多次分分合合。每一次,说好了以朋友的身份相处,最终都因为藕断丝连的纠缠不清,留恋、不舍交织在一起,又重新在一起。
碎过一次的镜子,即使重圆,也终究是有着刺眼扎手的裂痕。破裂过一次的感情,即使复合,也终究会重蹈覆辙,以同样的原因、同样的方式分手。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沉没成本”,用来指那些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
一般来说,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沉没成本投入越大,在选择坚持还是放弃这件事的时候,往往越难以保持理性,也就越容易陷入“沉没成本谬误”的困境。
文月和承宇几次分分合合,藕断丝连,实际上就是因为不甘心那些在恋爱中付出的沉没成本,所以宁肯一次次地回到充满矛盾不合的恋情中,也不愿意离开对方。
其实最后一次分手的时候,承宇所说的那一番话,还是为了挽留文月,至少希望像之前的分手一样,仍旧保持联系。
可是文月早已在一次又一次离合中看透,一段死掉的爱情,仅靠旧情分和舍不得,是无法起死回生的。分手后的保持联系是对双方开启新生活的巨大干扰。
所以,文月即便心生不舍,仍旧一字一句地“放了狠话”:各自安好,不再联系。
其实,文月和承宇也曾经有过一段甜蜜美好的热恋期。
文月还记得,初次见到承宇,是在大学的毕业晚会上,承宇在台上弹着吉他,为主唱伴奏,所有的人都在赞美和欢呼主唱那酷似阿信的嗓音,只有文月看到了承宇身上散发的光芒,那样一股不争不抢、忧郁的浪漫气息。
喜欢一个人的时候,眼睛真的会闪光——因为满是小星星。爱一个人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他——每一次欢笑,每一次落泪,甚至每一次呼吸。
在一起之后,承宇为文月弹吉他,还专门为文月写了一首歌。那时候,承宇是文月的盖世英雄,文月是承宇的一生所爱。
只是,不爱的时候,也是真的缘分尽了。缘分已尽,所有的情话都是矫情,所有的爱意都是多余。这时候,最好的祝福就是互不打扰。
文月收拾行李离开的路上,脑海中反复闪现着一句歌词,“不打扰,是我的温柔”。是的,她一直记得,当时的毕业晚会上,承宇弹的是五月天的《温柔》。
喜欢就去追求,爱不下去了就分手。这个时代多的是深情,也不缺薄情,少的是爱与不爱的决绝与果断。敢于面对自己的内心——所有那些不加掩饰的欲望和爱恨之间的取舍。
爱的时候纵情去爱,去珍惜,去拥有;不爱的时候,为彼此留一份尊严,多一份果敢,去告别,然后优雅地转身,此生,再无瓜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