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都知道“世上唯一不变的便是‘变化’”,但在一百多年前,这道理在中华大地上还是大逆不道之言。
荣禄可是对康有为等人说过“祖宗之法不可变”。维新刚刚百日,谭嗣同等六君子惨遭菜市口斩首。
戊戌六君子
可见这等力量之强大。
更旷论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商鞅便已经悟透了这个道理。
当时的秦朝是秦孝公时期。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各位看官跟随笔者来看看当时中华大地上的格局,当时是秦孝公与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文公、韩昭侯、赵成侯并立。黄河和肴山以东的战国六雄已经形成,他们皆因变法受益,魏国在几十年前抢占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之地。
秦孝公
秦孝公一直图强,颁布求贤令,可秦王朝偏居一隅,立国之君只是给周天子养马的,一直被中原大地瞧不起。
而卫国有一个人叫公孙鞅也是苦苦不得志,便来到秦国,说服秦孝公变法革新。
这里多说一句,商鞅这个名字是后人称呼的,他原名公孙鞅,是卫国人,所以有称为卫鞅。后来是变法有功,秦国封他在商地,因此才叫商鞅。
秦孝公被商鞅变法图强的想法打动,但在制定变法的法令时,被一些守旧的大臣反对,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甘龙。他可是世族大家的代表,首起发难:“古代的圣人都不改变民俗而教导他们;智慧的君主也是不变换法令而治理国家。这样不必花费很大的力气就能成功。按照旧的法令办事,官吏熟悉,百姓也习惯,何必变法呢?”
商鞅
商鞅驳斥道:“你这是目光短浅,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旧闻;这样的人做官守法还是可以的,但不能与他们谈论变法、革新的道理,因为他们的思想过于保守了。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从古至今哪有不变化的道理呢?贤者智人变法更礼,而愚人不肖者不明变通,才阻拦限制实行变法!”
大夫杜挚诡辩,“反正效法古人是无罪的,遵循古礼是不会犯错误的。”
商鞅真想扇他两巴掌,怒道:“商汤和周武没有效法古制,但却得了天下;夏朝和纣王没有改变礼法,然而却灭亡了。所以,违反古例不一定是错,遵循古法也不一定对!”
这话真的是打动了秦孝公,毕竟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一腔热血,更是以恢复秦穆公的霸业为己任,力推商鞅为左庶长,全面负责变法事宜。
经过商鞅的变法,秦国慢慢变强,奠定了一统全国的基础。
可惜公元前38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即位,就是芈月的老公;因为变法损失的利益集团联合陷害商鞅,而秦惠文王也要安抚世家大族,变车裂了商鞅,熄众怒。
秦惠文王剧照
要知道车裂可是极刑,叛国者受之,可见众怒如黄河之水,一发不可收。
但好在秦惠文王也算是秦国的一代明君,知道变法确实使秦国强大了太多,虽杀了商鞅,但变法却一直实行下去。
安于故俗,出自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比喻思想老旧,喜欢按老一套办事。
吾辈可不能如此,当知现今社会,一年之后会是神马样子,又有几人知??
孔子剧照
这里留个小问题:孔老夫子一直强调遵循古制,恢复周礼,却为何没被痛批,反而被奉为圣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