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T时代到DT时代,再到整体步入AI环境,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组织结构的理论和概念层出不穷,组织结构的实践也越来越丰富多彩;逐渐我们能够看到组织的变化也已经不再只是管理上的优化,而是进入了变革式发展。
传统的机械思维和隐喻,开始受到生态、网络和复杂性思维的持续冲击。生态化、生命化思维的广泛引入;互联网上那些看似无序的活动;“网络”视角的普遍应用,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企业之间、企业之间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联网;最后便成了复杂系统视角在组织管理领域的逐步兴起。生态、网络、复杂......这些视角都是在底层对旧有的组织管理模式进行撼动。
“大平台+小前端”的结构,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组织变革的“原型”结构。任何企业都面临纵向控制和横向协同,或集权控制和分权创新的难题。互联网和云计算,为此提供了基于后端坚实的云平台去支持前端的灵活创新,并以“内部多个小前端”去实现“外部多种个性化需求”的有效对接。“大平台+小前端”是一种外在的、显性的静态结构,隐性的、内在的动态结构是组织的“动态网状化”。
互联网让跨越企业边界的大规模协作成为了可能。一方面是公司中很多商业流程,漂移出了企业边界,用过去的概念描述就是外包的普遍化;另一方面是自发、自主、快速聚散的组织共同体大量出现,也就是被称为“无组织的组织力量”。“组织”任将存在,但“公司”可能越来越弱化。“社会性”仍是人们的基本属性,但是人们发挥自我能力和市场连接、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却与过去大不一样了。这样差异化,直接带来了组织边界的开放化,从价值链角度,研发、设计、制造等很多商业环节,都出现了突破企业边界、展开社会化协作的大趋势。
互联网也加速了“小微化”的趋势。信息化时代,“多品种、小批量”正在不断扩展自己的空间,使得更多组织的规模,相应地逐步走向小微化。在这样一个小微化的进化中,个体的潜能得到极大释放,每个人的特长都可以在这个市场上方便的“兑现”;同时工业时代那种工作、生活、学习割裂的状态也将得到极大改变,类似工作、生活、学习一体化的SOHO式工作、弹性工作等新形态将更为普遍。
组织模式的改变,将直接影响企业战略;而组织模式的重新构建以及人力资本的价值呈现,则成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