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的古玩界,提起南通二甲(通州区二甲镇)的瓷器贩子(圈内简称“二甲人”),很少有人不知,原因有三:一是他们很早就全国各地跑,能买会卖;二是他们眼光好,真伪“一眼头”;还有就是他们会修补瓷器,且一段时期内难以看出。
据笔者所知,二甲人修复的古瓷器被当做“全品相”交易的,上至大型拍卖会,下至民间古玩市场,时常可见,甚至一些有专家把关的国营文物商店,都不能幸免。近年来,他们还紧随古瓷高仿古新潮流,收集古旧光洁白瓷或印、贴花瓷进行后加彩,非常成功。一些古玩商家、藏家与二甲人做生意,因贪图便宜而放松警惕,花钱买修复的古瓷或后加彩瓷,吃亏上当是常有的事。所幸古玩界自古有行规:买卖凭眼力,既允许错卖,也就允许错买。这样一来,二甲瓷器贩子的名声不好。其实,这只是对二甲人片面而肤浅的认识。
二甲瓷器贩子担的是二甲的名,实际只是二甲镇几个村的部分村民。他们虽然没有什么文化,经济上也谈不上有多富裕,起步时甚至一贫如洗,然而,他们凭借投机致富的先天悟性、敢于冒险的闯荡干劲、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机敏灵活的经营风格,愣是在富有文化气息、动辄一掷千金的古陶瓷买卖行当中取得一席之地,乃至圈内名声大噪,他们身上,确实有着非同寻常的独特之处。
起步早、具有投机致富的先天悟性,是二甲人做瓷器买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处于极其困苦之中。二甲人也不例外,一些生活用品,如碗盘之类,新的买不起,只能到旧货店买旧的用。这使当地旧货店生意非常红火,还吸引了其他地区的人纷纷拿物过来寄卖。如此一来,二甲人手上旧货甚多,且老瓷器用多了,自然也就能分辨些好丑。
1972年,如皋文物商店、南通市文物商店先后在二甲设点收购文物。让二甲人没想到的是,家里的老瓷器值了钱,拿出来卖掉再买新的,还有结余。他们投机致富的先天悟性得到激发,大家骑自行车到没有文物收购点的地方挨家挨户收货回来赚钱,周边收完了就往外地跑,慢慢发展为全国各地跑,结果动作太大,成了打击投机倒把的重点对象。
天无绝人之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二甲瓷器贩子的头上,国家提倡文物藏之于民,更让他们如鱼得水。他们甩掉包袱,放开手脚,收来贩去,赚得盆满钵满。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二甲人名气很大,还吸引了上海文物商店、友谊商店、进出口公司,以及江苏省文物收购部门等单位前来收购。
敢于冒险的闯荡干劲,是二甲人性格的重要特征。文革期间,农民贩只鸡鸭都要被作为投机倒把罚没处置,更别提是“破四旧”的古物了。二甲人敢闯敢为,他们带上省吃俭用下来的钱远出家门收购古瓷,但如何带回家成了一大难题。每当乘坐火车或长途汽车,他们总是将行李放上行李架后,人在远处看着,若被执法人员抽查到,就自认倒霉,概不承认。这种游戏玩多了,也悟出许多经验。有人收到青花大罐,将其外表涂上防锈漆,内放臭咸菜,上摆秤杆,假冒卖咸菜的,屡屡得手。
有个叫顾宝康的,在浙江收到一只青花缠枝莲纹大缸,器型硕大规整,辅首衔银环,精美绝伦,因无法隐藏只得打“摩的”带回,此事被当地工商部门得悉,派人来通追缴未果。顾宝康将青花大缸卖给如皋文物商店,如皋文物商店又转让给无锡文物商店,可惜未能留在南通。在1992年上海展览馆举办的“瑰宝——华东地区文物商店精品联展”上,此缸被拿出参展,大放异彩。
说到二甲人的闯劲,不能不谈谈他们对修复破损古瓷的摸索。古玩界有句老话:瓷器一毛(破损),不值分毫。此话虽有些夸张,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情况。二甲人在外生意做多了,常能见到精美的瓷器因破损而贱卖,他们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将低价买回的破损古瓷修复如初,多赚些钱,殊不知修复古瓷正是我国文物专业机构亟待攻克的科研难题。二甲人的闯劲来了,说干就干,家家户户在家搞试验,攻克难关。没几年,他们的古瓷修复技术和水平,一点都不低于国家科研机构所能达到的水准。由于这是能挣钱的技术活儿,每家搞出的成果都秘不示人。据说,几十家就有几十种不尽相同的方法,有的专门修复青花器,也有专门修复釉上彩瓷;再往细处分,还有专门修复山水、人物、花鸟等等各种纹饰图案的,真是应有尽有。他们修复古瓷的名声之大,连景德镇的瓷器商家也慕名前来大批修复破损瓷器。
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是二甲人难能可贵的又一特性。二甲人能吃苦是有名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们骑着自行车外出收货,一连几天,几百公里,风餐露宿,他们乐意承受;后来条件好了,他们在外做生意腰缠万贯也不忘节俭,住澡堂、下面馆是经常的事。笔者亲眼所见,南通自有古玩市场以来,每次开放,天还没亮二甲人必定先到,收货、摆摊一两个小时,再到周边城市继续做买卖。
机敏灵活的经营风格,是二甲人成为“门槛精”的关键因素。他们走四方,生意做多了,自然眼光就好,好瓷器一上手便能准确说出什么年份、做工如何、价值几何。在古玩市场上,他们收货范围很广,常常是好货高价收;档次低的只要其他地方好卖也不放过。他们卖货心态平和,好东西卖好价,差的有利就做;对于修复过的或后加彩的古瓷,以低于同类完整器的价钱开价,引诱贪图便宜的人就范。他们对各地藏家的喜好和需求非常了解,经常北方的货贩到南方,南方的货卖到北方,总能赚取最大利润。他们对行情之熟,一般人占不了他们的便宜,如果他们走眼,让个别古董商家、藏家捡了漏,便成了圈内奇闻,佳话美谈。他们文化程度不高,做瓷器生意讲究实在,只谈经济价值,不谈艺术价值。他们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如今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古玩店的不在少数。
二甲人凭自己的能耐拼出了一番天地。他们毕竟是些农民,受小农意识的影响,没有高尚的境界,理想目标也很单纯:赚钱过好日子。然而,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他们在贩卖古瓷奔小康的过程中,无意中却也做了好事:往早处说,在“破四旧”严重损毁文物的时代,他们收购文物卖给国家,无形中是对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种保护,单南京博物院就有瓷塑“赛龙舟”、瓷板“红楼梦人物故事”等不少精美藏品来自二甲人手中;往近处说,二甲人从全国各地带回精美古瓷在南通出售,让南通藏家大开眼界,相当部分被南通藏家收藏,不仅提高了南通民间古瓷器收藏的水平,更促进了民间瓷器收藏文化的繁荣发展。从这个角度看,二甲瓷器贩子值得一说。
本文出处 冯健郁 - 《三角洲》 -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