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尊重生命的名言-对生命的尊重

尊重生命的名言-对生命的尊重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19-12-30 12:22:54
阅读:



这种题目,有太多的解读,不同的切入点,可以写出不同的文章。


虽然十年前就开始关注『癌症儿童』,但我不会就罗尔事件中涉及的「对生命的尊重」再作任何展开。我不喜欢拾人牙慧。不过,今天罗尔先生发出一篇长文,其情切切,其言凿凿。最关键的是,文中提及一些记者的「作恶」。由于感同身受,所以,我乐意相信了这一次的罗尔。于是,我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他这篇文章,并加上几句评论。(将来,我亦会专门写一篇文章,讲一下我对一些所谓的「公益媒体」的看法)


虽然曾参与一个动保机构向『社会企业』的转型,但我不会随便从对动物生命的尊重转到『生命教育』。因为,『生命教育』我学了好多年,至今仍然不敢拿出来做项目。


当然,我更加不敢评论最近的『聂树斌冤案』。早在 twitter 时代,我已经见到太多的人间悲剧。在一个充满***符号的社会,每个人都深刻体会到『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其实,到头来也只能做到『尊重自己的生命』。



今天,我只能讲讲世俗。这样比较安全。


事实上,我想讲三个女人的故事。她们有两个共同的标签:


非常用心去做公益,非常爱自己的女儿。



1


D女士,一个在大学时期就开始关注环境教育热心公益的女生,毕业之后很快就结婚生子。并逐步转做绘本阅读,亲子教育。我很欣赏她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坚持,也想帮助她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大概三年前,开始与她有一些项目的合作。由于我最近几年时间,长居鹏城,而D女士就住在穗城。每次约在穗城面谈,我都要事先做好一些准备功夫,以提高沟通的效率。


可惜,几次之后,发现一个很令我头痛的问题。D女士有一个小女儿,三岁左右,正是最为活泼可爱之时,并且开始有点小小的「自我中心」,但又有强烈的「粘度」。好几次谈工作,D女士只能带着小盆友一起出席。一开始,还好,但小公举熟悉我们之后,就开始各种的「抢镜头」、各种的「乱入」。


每每谈到一些重要的地方,总会或多或少的被打乱节奏。于是,我要同样一句话,可能要反复讲几次。甚至,整个要点,需要重新阐述一遍。有好几次,我几乎崩溃。



2


L女士,一个颇为资深的热心公益的商业界别人士,去年做了妈妈。育有一女,刚刚周岁。


由于处于最关键的「亲子抚育」阶段,L女士目前只能做一个全职妈妈。不过,她初心不改,热爱生活,并且推己及人,和一个同样新晋妈妈的朋友启动了一个项目。希望能够表现出一种新生代的年经妈妈的风采。


最近,我和L女士闲聊了一下。我帮她们梳理了一下群体标签:


1、年轻妈妈,正处于抚育幼龄子女的关键时期;


2、大量碎片化时间,但又无法从事正常的「朝九晚五」的工作;


3、普遍接受良好的教育,「心有不甘」,期待有新的成就感;


4、追求美好的生活,追求经济独立。


这个群体,与我手上另一个支持「妇女赋权」项目的参与群体有很多的契合。因此,我就主动联系了L女士和她的合伙人,看看我能不能帮到她们。


见面之前,我就有点担心。果不其然,L女士带着她的小公举出来,我们约在某个咖啡馆谈项目合作事宜。


整个过程,L女士几乎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她女儿的身上。我几乎看不到她对潜在的合作项目的讯息接收。L女士全程心系小公举,对外界的一切,就心不在焉。


毫无疑问,这一次的面谈,是没有什么果效的。最关键的是,L女士无意快速启动与我的合作。好吧,谁知道过了年之后,又有什么变化呢?



3


最后讲一下C女士。一个在我眼中,其实是悲情的妈妈。不过,基于我自己对「对生命的尊重」的理解,我只能说得简单一些。


C女士育有一女,被诊断出有亚斯伯格症。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C女士耗费极大的财资与心血,每分每秒都以这个特殊的小公举为中心,恨不得把天下间所有最好的资源都投放在女儿身上。


自从十年前开始接触「特殊儿童」,就发现中国公益机构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创办人,是因为自身或者亲人的特定的「病、疾、患、障」而开始关注、学习、最后创办相关的NGO。


C女士亦是。她在宝岛及鹏城都成立了专门服务「亚斯伯格症」群体的公益机构,时常奔走各地,时常声撕力竭。但一提起她的小公举,立马就有如打了鸡血,神采飞扬,滔滔不绝。


我一直认为,天下间做公益的,最悲苦的人,莫过于这些特别的创办人。


于是,这些年,我亦力所能及,给C女士提供了一些帮助。


去年,我策划了一个项目,觉得可以和C女士谈谈合作。于是,趁她正好在中国大陆的时候,我从另一个城市赶赴到她停留的城市与她见面。


非常遗憾,那一次的见面令我极度的愤怒。


在此先简单插几句题外话。我刚出生的那一年,得了一场急病,几乎夭折,大量吃药,结果小命保住了,但落下一个终身的生理「障碍」――声带严重受损,说话极度沙哑。所以,现在我为什么几乎不使用电话,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我喜欢用电邮的方式、或者社交软件的方式进行交流,或者直接面谈。我非常不喜欢打电话的感觉,因为,一个陌生人,在打电话的时候,会根据声线、语调、口音来综合判断对方是什么人。事实上,几乎所有的陌生电话的人,都会对我进行错误的判断。我讨厌这种感觉。所以,我会选择直接面谈。


回到C女士去年与我的一次面谈。


她那个小公举一见我,就表现出非常的「自我中心」(如果 妳/你 大概了解「亚斯伯格症」就会明白我的意思),直接表达出她对我的看法:『哈哈,你是一个鸭子』。


第一次听到有人在我面前如此的大胆来讥讽我。看在C女士的份上,我忍了。


可惜,那个晚上,C女士放纵了她的小公举。而那位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做社交礼仪的小公举,足足叫了我十几次。


于是,我微笑地离开。迄今不再主动联系C女士。



我对妳们给予了充分的尊重,亦一直自认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具备良好的「社会性别」观。而且,众生平等,悲天悯人,我从来也不会对任何弱势社群进行标签化处理。


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正是因为「过于」尊重妳们,才会选择与妳们合作。期许能够或多或少地帮助到妳们。


可惜,你们只停留在对自己生命的尊重,而没有给我起码的尊重。



估计有人说,「你一个男人,为什么非得要和女人过不去」,嫌我不够豁达,不够宽容,甚至,不够「男人」。


但在我看来,我和我的合作伙伴(包括潜在的)见面,我几乎都会主动迁就对方,时间、地点都方便对方。有时候,不惜从一个城市转到另一个城市,就是为了一起面谈。很多时候,作为一个有世界观的吃货,我也会做东,一起吃点东西。


我表达了足够的诚意,我懂得什么叫做真正的「生命的尊重」。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人,还没有学会什么叫做「将心比心」。



这也是我为什么最近终于要坚定告别「纯公益」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回归到商业社会,遵守本来就很基本的一些原则与契约,然后,秉持心中未曾泯灭的社会良知,还是可以继续为这个社会做点事情的。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其实,最最基本的,就是「尊重」二字。


为什么,在公益圈里,反而变得那么的诡异?


恕我资质愚钝,看不懂习惯做「纯公益」的那些达人的思维方式。


我只想说,从现在开始,


和我谈项目合作的,请学会最基本的「尊重」。


我不曾欠过你们什么。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