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自己,提升自我意识,你可能马上就会想到自我反省。中国有句古话,吾日三省吾身。
我们会努力理解自己的感受,怀疑自己相信的东西是不是可信,或者努力解释一个消极的结果为什么会发生。
看上去我们是在认真反思,但实际上,作者发现,这样的自我反省不能让人提升自我认知。
举个一本名为《真相与错觉》的书的例子。女性房地产经理人凯伦事业有成,但婚姻却不太顺利,接连离了两次婚。她感到非常挫败,开始自我反省,我到底哪里做错了?
她想啊想啊,一直追溯到了自己小时候被父母抛弃的经历。她觉得这就是根源了。接下来,凯伦又开始反省,为什么小时候爸妈不要我呢?
反思的结论是,凯伦认为,自己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要归结于被父母抛弃。那这样一来,这些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
你看,凯伦的反思看上去有结论,但实际上对自己没帮助。因为被父母抛弃这个关键问题,没有解决方案,也不能推动她采取什么行动。何况,这还会让她更沮丧,对认清自己,提升自我意识没有帮助。
你可能会问,是自我反省没用吗?
不是,自我反省仍然是常用的提升内在自我意识的手段,不过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怎样进行自我反省才是有效的。
一方面,避免反刍思维。
这个概念你可能不熟悉,但这种思维的表现你肯定不陌生。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问自己为什么管不住嘴,多吃了一块蛋糕;问自己为什么摆脱不了消耗自己的亲密关系,等等。
这时候我们关注的是自己的恐惧、缺点和不安全感。表面上看是在反省,实际上是掉进了反刍思维的坑。
那怎么打破反刍思维呢?
有一个管用的方法是,当你又开始为一个错误纠结的时候,可以问问自己:别人会像我一样关心这件事吗?
如果答案是“不会”,那就努力去忘掉这个错误。事实上,很多时候,别人并不会特别关注我们的错误,我们也没必要在情绪上苛责自己。
除了这个方法,你还可以尝试下分散注意力,作者给这个方法起了个名字,叫“按下暂停键”。
也就是当你又开始纠结和自我怀疑的时候,可以去做一些快速的、有积极意义的事。
比如打扫房间,去见朋友,或者锻炼身体。
等你稍后再回到这个问题,可能就会想出好办法,甚至可能觉得这都不是个问题了。
另一方面,不要一个劲儿地问为什么,而要问自己想要什么。
如果一直问“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还是自己的局限。要是改成问“什么”,能帮我们看到自己的潜力。
同样是《真相与错觉》里的例子,作者欧里希有一位朋友名叫丹,有自己的公司。欧里希觉得丹的生活很不错,挣钱多,住别墅,每周只需要在家工作几个小时。
但是丹非常不满意,想卖掉公司,却又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欧里希就问他,为什么要改变目前在做的事。丹就列了一长串自己的缺点,比如容易厌倦,越来越愤世嫉俗,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做贡献。丹说完之后更加困惑。
欧里希意识到,这次谈话已经变成了抱怨和责备。她马上换了问法,问丹喜欢什么样的工作。这个问题,就在引导丹进行自我洞察。
丹也立刻回答,说我喜欢演讲,我喜欢面对观众。
这个问题就引导他关注自己的内心,提升自我意识,避免在过去中纠结,而是更多地考虑解决方案。
以上是如何进行有用的自我反省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源自《真相与错觉》,作者塔莎·欧里希,组织心理学家、美国著名高管培训师,《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