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宗祠对联-寿州名门望族——从孙氏宗祠牌坊的楹联说起!

宗祠对联-寿州名门望族——从孙氏宗祠牌坊的楹联说起!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2-03 01:56:34
阅读:

早就听说寿县孙家因耕读传家久远,后代领风气之先并得大成而成为名门望族,并有清代皇帝御赐修建的孙氏宗祠。近日驱车从蚌埠到霍邱,路过寿县双桥镇孙厂村,便顺道参观位于此处的孙氏宗祠。



我来到这座始建于1880年的孙氏宗祠,却见祠堂的大门紧闭。从外形看,祠堂正门三间,青瓦盖顶,饰有脊兽,飞檐翼张。祠堂大门两侧安设青石抱鼓,门楣上“孙氏宗祠”金色大字熠熠生辉。由于祠堂当天没有开放,我在略觉遗憾之外,却看到孙氏宗祠前不远处有四根才高八斗旗杆和一座石牌坊。我走过去,看到高耸的牌坊之上,镌刻一副楹联,上联是“克俭养廉尊祖训”,下联是“守勤茹苦效前人”,给人一种庄重之感。我由此想到这里曾经出现过的一位大人物---孙家鼐。


查阅史料。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号蛰生、容卿、澹静老人,安徽寿州(今淮南寿县)人。清咸丰九年(1859)状元,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累迁内阁学士,历任工部侍郎,署工部、礼部、户部、吏部、刑部尚书。1898年7月3日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受命为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首任管理学务大臣,1900年后任文渊阁大学士、学务大臣等。卒后谥曰“文正”。翌年,家人扶柩回籍,葬于寿县城南九龙乡柳树圩附近。



对于孙家鼐的为人,据《清史稿》载,“家鼐简约敛退,生平无疾言遽色”,说明孙家鼐的品格修养是极高的。有例为证。孙家鼐16岁离开家乡,1899年向朝廷告假回乡探亲时,已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73岁的老人了。寿州知州得知孙状元回来,率领文武官员到北门(靖淮门)列队迎接,一直见不到孙家鼐。后来衙役报告:孙大人早已从东门(宾阳门)回到“状元府”了。知州和其他官员为此十分敬佩孙家鼐。一天夜晚,孙家鼐身着便服、手提灯笼独自去探望亲友,遇到官府人员夜巡,孙家鼐便面墙而行,以示礼遇,不料被对方误认为形迹可疑,当即被缉拿带走。走到“状元府”门前,孙家鼐要求叩门请人作保……。次日,知州带人前来请罪,孙家鼐不但没有怪罪,反而称赞夜巡人员忠于职守,并建议提升,一时被传为佳话。


孙家鼐虽无“疾言遽色”,但也不当“老好人”。一天,孙家鼐依然身着微服回访一位长辈。路上遇到一个挑着粪水的壮汉,壮汉因为走得急,把粪水溅在了孙家鼐的衣服上。孙家鼐仅仅看了他一眼,孰料壮汉却冲孙家鼐大吼:“我是状元家种田的,你敢把我怎么样?”孙家鼐说:“状元家种田的也要讲道理,不能仗势欺人呀!”有人告诉壮汉:你碰到的正是孙状元……


家风,好像看不见、摸不着,但实际上家族所有成员的一言一行,无不反映一个家族的家风。一个状元家的种田人就敢对他人任意撒泼,那宗族子弟说不定更加厉害!孙家鼐通过这件事情,深感重振家风的重要性。于是,他严格家规,提出家训,要求子孙后代必须以儒家十三经之一的《仪礼》为做人准则,明理躬行,敦品砺德,严禁胡作非为,以期光大门庭,保持家族的兴旺发达。《孙氏家训》全录如下,“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二、丧葬必遵家礼,随家道之丰歉勿奢俭致敬致哀。三、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春露秋霜君子履之必有凄怆怵惕之心。每年庙祭墓祭必于春二月,秋八月择日,各具衣冠同集宗祠庙。祭墓毕必有酒食,一以展孝敬之思,一以联敦睦之宜。四、和睦九族,念祖宗一派流传各宜相亲相爱,勿恃强凌弱,勿以智欺愚,有事告于同族处分,不可因小忿构讼有伤族好。五、尊卑长幼礼节不可紊乱,疎忽不讲。六、居家宜戒奢侈,崇勤俭,或耕或读,务正业,以培根本。七、居心要存仁厚。勿事残刻奸巧,上亏祖德,下剥削子孙。八、平时宜敬师傅,亲正人,不可呼朋引众、聚饮赌博,有坠家声。九、族中子弟有聪俊者,宜敦品读书以期上达,不得问外事交接官府。十、婚姻要择门第,不许论财”。从此,孙氏后人严守家训,“醇良世泽、敬慎家风”,延续至今。现在的寿县孙家,人丁兴旺,不仅在大陆有数万人之众,还有千余人移居海外,可谓百年家族,树大根深,枝繁叶茂。孙家鼐虽为朝廷重臣,一生却没有大起大落,这亦与他的内敛低调、自奉敛约有关。


“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百年历史,仿佛依然在眼前浮现。如今,孙氏宗祠石牌坊镌刻的 “克俭养廉尊祖训,守勤茹苦效前人”的楹联,对孙家后人来说,仍然需要发扬;对我等每一位参观者来说,仍然有所借鉴。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