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在大学之前漫长的学习生涯中,父母长辈多都是这样教育我们的。于是,我们每天最重要的事情是学习。我们能认识到跟别人有差别的地方,也只有学习成绩,好像课余生活的一切都微不足道。
很多人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更不了解自己,即使到了填报志愿的时候,也说不上自己喜欢什么。就这样,我们“愉快”地抱着各种憧憬上大学了。
新的城市,新的生活环境,周围的熟人很少,同学都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面对新的室友,你总得介绍下自己吧。新的班级,辅导员也要求每个人做自我介绍。加入新的社团,不但要填写报名表,还得在社团聚会的时候当着所有人的面,做简短的自我介绍。还有各种选修课、讲座、活动、比赛、实习……好像一下子需要站出来展现自己的场合都冒出来了。
可是,我原来只会讲“我叫小明,今年19岁,来自××省,有××特长……”那么多人,这么介绍根本就没人记得住!更何况,你介绍的时候,其他人根本没在听!因为大家也都在心里暗自盘算怎么介绍自己。那么,怎么介绍自己才不会显得太窘迫,又容易被别人记住呢?
1.名字。
这件事我放在第一位,因为它太重要了!即使你的父母并没有给你起一个容易被记住的名字也不要紧,你还有很多可补救的办法!比如,把名字拆解出来,找跟名字里比较容易联想的词汇。
比如,周靓(jìng)雯,不是很好记是不是?她当时是这么介绍自己的:“大家好,我叫周靓(jìng)雯,靓(jìng)是张靓(lìang)颖的靓(jìng)”;又比如盛安陵,他的介绍是:“我叫盛安陵,安息的安,陵墓的陵。”是不是一辈子都让人难以忘怀……
所以,要好好研究自己的名字,如果能知道自己名字的来历,跟大家讲讲,也能让周围的人迅速记住这个名字,因为我们对故事的兴趣度和记忆度总是高得可怕。
再不济,名字只是个称呼,目的是让别人对应你本人,用比较通俗的昵称也是很好的选择。而且还能趁机推广自己的新名号,多机智!我的同事叫“戴英”,她一般都直接跟大家说“可以叫我美美”。所以,她总是第一个被记住的人,昵称简单。
还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活动,活动刚开始也被要求做自我介绍,当我们正想着怎样开口时,现场一个哥们儿说:“大家好,我叫常疆。”于是轮到我,我就说:“我的真名其实不重要,今天已经有了一个‘长江’,那大家就叫我‘黄河’吧。”
2.名字之外,释放一条与你有关的最有特点的信息。
高一开学第一次班会自我介绍,班上一个微胖的男生上去冲大家笑了一会儿,然后说了两句话:“大家好,我叫××,我喜欢吃西瓜。”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此记住了他。我初中一个同学介绍自己的生日,说是AABB型,11月22日,我到现在还记得。
刚到大学,新生做自我介绍,有个同学说:“大家好,我叫×××,我们家在成都市区,卖二手房的,你们要是想买房子可以找我……”那时我低着头刷手机,但是谜一样地记住了这句话到现在。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说自己是“深井冰(神经病)儿童欢乐多”,其实把自己生活中很重要的怪癖或者习惯,总结成这样的“神经病症”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比如我们就总结过这样一批,总有一款适合你—高冷症、传染性脑残、中二少年、晚期起床先摸手机症、知识Mark(做记号)囤积癖、感觉自己萌萌哒综合征、Wi-Fi失联型癫痫、不自拍会死症……举一反三,你也可以创造很多这样好记又醒目的词组!
3.从其他角度入手,进行自我介绍。
一般网上政要们的简历多为这个类型—某年到某年,在什么位置上担任了什么角色。普通人不会有那么多的变动,但是也可以把角色往更广泛的方面说。
比如你可以这么贫地历数自己角色:我一出生,就是某人的儿子。然后上了幼儿园变成了某人的学生。因为童年时期老生病,就是某医生的常年病号。小学时生性活泼,参加过很多活动,包括这些名头:演讲者、小歌手、班长、志愿者、鼓乐队指挥、播音员……一般来说,你拥有过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你过去经历的缩写。
“位置坐标”这个点也很有意思,之所以没用家乡或者常居地,就是因为位置坐标的变动性。它可以包括以下这些方面:你的祖籍、你的出生地、你去过的地方、你待过最长时间的地方、你最想去的地方等等。
很多人有搬家或者整个家族从南方迁往北方或北方迁往南方的经历,这种位置的变动通常会带来很多的故事。常居地就不说了,各地风俗差异明显,尤其南北方,吃个粽子都要因为应该吃甜的还是咸的先争论一会儿。
你去过的和想去的,更代表了你身上的某种气质,这个很难用语言来形容,总之,一个想去土耳其坐热气球的人,和一个想去拉斯维加斯赌城感受一下金钱进进出出的人,还是挺不一样的。
“多数人对我的第一印象”这个其实是他人评价的角度,比如“我室友说,我最大的特长,就是头发特长”,有点类似别人起外号。我们都知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过这个角度还是要慎用,因为你得确定自己有能客观看待这些印象和评价的能力。
4.前面都是小聪明小技巧,真正的干货必须要有。
对,要说什么东西真正吸引人并且让人记得住,当然是你擅长的技能、兴趣爱好等。爱好那么多:玩乐器、手绘、跳街舞、跑马拉松、刻橡皮章、养多肉、写小说、做轻粘土、会设计、会写诗、会剪发、会裁剪、会做视频、会编程、会烹饪、摄影控、动漫控、美剧迷……你将近20年的生活,总有一点是自己喜欢的吧!
这一点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你自己去剖析。如果不知道哪些能算是技能或者兴趣爱好,可以尝试回答我下面这些问题,帮自己找到。
除了吃饭睡觉,你在什么事情上花费的时间最多?如果今天多出来一个小时,你准备拿来干什么?除了吃饭睡觉,没有什么就活不下去?生活中,什么事情会让你废寝忘食?想到要做什么就会觉得特别有激情?
这些信息的最大好处就是,你能快速地在周围找到气味相投的人。如果你还想借着自我介绍找找同类的话,甚至还可以聊聊你最喜欢的电影、书籍、音乐。文化生活最大的意义还在于,透过你的喜好,能大概了解你是什么品味。
不过如果你实在找不出的话,这样的“技能”介绍也会让大家印象深刻:我是手机控玩过100个APP;我看过的玄幻小说超过1000本;我能在一分钟内吃掉3个麦当劳汉堡;我会花式系鞋带;我能动耳朵……看出来了吗?在一堆文字自我介绍中,数字也是很好的记忆点,所以把你在某个领域的积累数量清晰地亮出来,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相信你对自己进行了认真剖析之后,定能发现自己还有某种奇葩的异于常人的能力。这年头,想做一个“骨骼清奇的少年”,还是很容易的!
文章原载图书《大学来了1》,作者为刘玥,书中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想要了解更多资讯请点击“订阅”或关注“大学来了”公众号
绘制水彩大学景致,热点大学气质呈现
学长学神倾心传授,能量加身安放梦想
校园攻略指点迷津,详实专业助你前行
大学来了
有品,有范儿,为高考终极梦想献礼!
《破茧成蝶》编辑部倾力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