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最近火爆的综艺节目,那就要数央视的《国家宝藏》了,这个综艺通过小剧场演绎的方式,将文物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吸引了一大批观众关注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
尤其是第一集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各种釉彩大瓶”,更是备受关注。在现场表演中,不光景德镇督陶官唐英说乾隆“17种花色太过”,节目组还设计让乾隆与王羲之、黄公望、雍正梦中相见,小小diss了一番乾隆疯狂在书画上盖章和到处题字的行为。
的确,乾隆是一个拥有“谜之自信”的任性boy,但他与瓷器的故事却不尽然只剩下对于他“农家乐”审美的吐槽。
江子在《青花帝国》一书中写到,乾隆给景德镇的督陶官唐英颁旨,交代瓷器的图案、造型及烧制数量。他还要唐英将诗烧在瓷器表面,怀着永世流传的希望。乾隆时期的景德镇瓷器,都质地精良,无与伦比,不管是数量上的优势,还是各种镂雕技法的进步,都说明了景德镇的瓷器烧造迎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
瓷是诗,也是史,瓷是国家的使臣、时间的卧底,乾隆不是青花故事里唯一的主角,在瓷器的光影里,我们能看到更多过去。
各种釉彩大瓶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乾隆碎碎念:
速把朕的新诗烧在瓷器上,钦此!
文 | 江子
本文摘自《青花帝国》
“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在审定了一件瓷器的木样之后,意犹未尽的弘历又题写了这首诗。
他把玩再三,觉得立意不错,特别是最后一句,甚至有几分北宋著名诗人林逋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蕴,不免有些得意,再加上贴身太监的卖力恭维,弘历几乎要飘飘然了。
他命太监拟旨,要远在千里之外的景德镇的督陶官唐英遵随带木样烧造瓷器,并将此诗烧在瓷器表面,以供宫中上下传颂,并期永世流传。趁着心情不错,弘历又写下了《蘅皋掇菁藻》:“蘅皋掇菁藻,毡室伴清嘉。却喜多风韵,偏宜对月华。参来红艳多,映处绿丛斜。还侣文轩侧,征吟倚碧纱。”
这不过是他所作的七首同韵诗中的一首。坦白说,这些咏叹花红柳绿的平庸诗句,并无特别惊人奇崛的地方,也无多少深刻的精神内涵和高超见地,却被弘历视为自身具有高洁的精神和高雅的艺术修养的证明,同样嘱太监传旨唐英烧制在瓷器上。
那瓷器的式样适于挂在出行的轿子前面,或者作为床榻的蚊帐钩饰,所以称为挂瓶,实在是十分微不足道的物件,可对弘历来说,这也是宫中教化与展示自身文才不可缺少的版面。再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上要在哪里写诗,是皇上的自由,谁又能拦得住?
弘历实在是中国历史上最爱写诗的皇帝。他的诗不仅比不上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皇帝李璟,后者“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二句,就足以让历史销魂,更比不上李璟的儿子后主李煜——将祖传的江山拱手让与他人,却以诗词之作,成为了诗国里的君主。李煜诸多作品如《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在整个古代诗歌史上享有至尊地位,他因此被称为“千古词帝”。
弘历的诗作也比不上热衷于马上夺天下的汉武帝刘邦,虽然刘邦作诗甚少,但“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三句,足以让他在诗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作为一名守成之君,弘历既没有战场杀敌的恢宏气势可让他成为刘邦或曹操一样的诗人,也没有亡国的沉痛能让他如李后主一样沉痛之余化血为墨写出不朽之作。
弘历诗才平平,除了少有的几次游历和狩猎,几乎在宫中足不出户,没有可供转化为浪漫诗情的生活体验,没有对世界的丰富认知,怎么可能写出好诗?可这一点也没有妨碍弘历成为一名疯狂的诗歌爱好者。
他会在上朝时走神,推敲一首尚未完成的诗的词语安装程序。
他会在深夜不舍得睡去,因为他感到有一首诗正从远方赶来要投奔他。
他会在某次廷议后,吟出云山雾罩的诗句,并叫太监写成圣旨,弄得大臣们面面相觑,旋即又装作若有所悟点头称是。
他会在狩猎或出宫东巡后,回宫便高呼纸笔,导致太监们只要一看他作沉吟状就会笔墨伺候。
他会在某道内容严肃重大的圣旨后面意犹未尽地添上一首诗,而大臣们都习惯了他的这种做法。
他会在这首诗还没作完的时候,又在另一张纸上写出了另一首。一天不写诗他就会若有所失,食不知味。……这样一个疯狂的诗歌写作者,数十年如一日写诗不辍,一生作诗竟然达到四万余首,几乎与包含了两千多名诗人的《全唐诗》等量!
弘历把诗歌写在绢上、宣纸上,同时也写在瓷器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小小瓷器的方寸之间,自然也该是弘历的私家领地。何况那花团锦簇的青花瓷器,比起绢和宣纸,更是意味无穷、可供永世流传的完美诗歌载体。
是的,同热爱诗歌一样,弘历也是一名狂热的瓷器爱好者。他经常对宋代生产的瓷器把玩不已,并且作诗以记。他对全国几家名窑生产出的瓷器特点如数家珍,对千里之外的景德镇更是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窑变、釉彩等有着神秘色彩的造瓷程序令他着迷。
他有时接连几天给景德镇的督陶官唐英颁旨,不厌其烦地用不可置疑的口吻交代瓷器的图案、造型及烧制数量。仿佛他才是景德镇的督陶官,而身在景德镇的唐英不过是景德镇一名普通的瓷匠。
他会在圣旨里对唐英严加斥责,如乾隆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可能是嫌瓷器烧造式样老旧,他托太监胡世杰传旨申斥和处罚:“此次唐英呈进磁器仍系旧样,为何不照所发新样烧造进呈? 将这次呈进磁器钱粮不准报销,着伊赔补。钦此。”
乾隆十五年七月十二日,他又下旨斥责并施罚:“唐英上年所进磁器内,选出缺釉、毛边、足破甚多,明系尔离任,将脚货选入上色,希图蒙混,将选出釉水不全等磁器数目,不准报销,着伊贴补。再传与回子知道,以后选上色磁器务要细心办理,不可疏忽。钦此。”
乾隆:“照此瓶( 嘉窑青花白地小瓶) 做木样一件,发往江西照样烧造嘉窑款二件,其余烧造乾隆款,随大运呈进。钦此。”( 乾隆十三年四月初三日)
唐英:知道了= =。
乾隆:“照此木样( 青花白地嘉窑款瓶),准发往江西烧造。钦此。”( 乾隆十三年四月初十日)
唐英:知道了= =。
乾隆:“着江西照现烧造的观音菩萨、善财、龙女再烧造一份,得时在静宜园供。钦此。”( 乾隆十三年四月初十日)
唐英:知道了= =。
乾隆:“俱交江西( 青花白地胆瓶、哥窑双耳碗、宣窑双管花插、官窑小瓶各一件),每样烧造二件,有款照样落款,无款不必落款。钦此。”( 乾隆十三年四月十六日)
乾隆:“问烧造的观音如何还不得。钦此。” ( 乾隆十三年五月初一日)
唐英:正在做= =。
乾隆: “祭器( 坛庙祭器纸样,地坛,祗谷坛,夕月坛木样)内铜器交庄亲王成做,磁器交江西唐英烧造,编竹丝漆器交苏州织造图拉成做……俱赶祭祝各坛庙日期以前送到。钦此。”( 乾隆十三年五月初二日)
唐英:知道了= =。
……
他当然希望他的诗能书写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瓷器之上;希望他的诗能被青花或粉彩的花饰簇拥,与各种由他审定的精美图案相得益彰,从而成为宫中具有明显个人标记和非凡气象的珍宝。
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弘历一共写了大约两百首瓷器诗:
“雨过脚云婪屋垂,夕阳孤鹜照飞时。泥澄铁镟丹砂染,此碗陶成色肖之。”(《咏宣窑碗》)
“幽谷香凝冰玉腮,寻芳才见一枝开。雪过野径行行远,春到山村得得来。最爱轻盈含数点,莫愁狼藉落成堆。明窗雅助新诗兴,坐上曾延萼绿陪。”(《咏梅》)
“官汝称名品,新瓶制更嘉。随行供啸咏,沿路撷芳华。挂处轻车称,簪来野卉斜。红尘安得近,香籁度帷纱。”(《咏挂瓶》)
他不断下达圣旨,交代唐英如何把他的诗歌烧在瓷器之上:
传旨:着寄与唐英,照从前烧造过挂瓶式样,将此诗写上,烧造数件送赴来京。钦此。
传旨:将此诗交与唐英,烧造在轿瓶上用,其字并宝玺酌量收小,其安诗地方并花样亦酌量烧造。钦此。
(乾隆十七年十月十六日,弘历命总管王常贵交御制诗四套后)传旨:着赏唐英,嗣后烧造瓷器,应用诗之处即用此诗拣选烧造,不必用乐善堂诗文。钦此。
…………
他真像是一个极其啰唆、喜怒无常的老者,或者说是有着恋物症状的精神病人。毋庸讳言,由于他亲临一线指挥,景德镇的瓷器烧造的确迎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各种体态精巧、构思新奇的瓷器大量出产,各种镂雕技法广泛使用,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品种上都登峰造极,质地精良,无与伦比。
《青花帝国》
江子 著
自宋真宗赵恒将年号“景德”赐予离京师千里之外的昌南镇,这个南方小镇的历史就注定被改写。从此,景德镇开始了苦心孤诣的陶瓷艺术探索,在岁月长河中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美学体系,缔造了一个庞大的“青花帝国”。
在这个青花帝国中,有日理万机的皇帝、恪尽职守的督陶官、任劳任怨的工匠、个性张狂的画师、匠心独运的诗人、煊赫一时的藏家、远渡重洋的使者……
作者时而化身工匠、画师,时而变成皇帝、臣子;忽而穿越历史时空,走访了青花绽放的每一个角落——只为揭开青花背后的历史面纱:
-END-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964次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