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妈妈非常焦虑的问我:“我的孩子才3岁多一点,最近老是自言自语,对着空气对话,你说,这是不是有什么心里疾病啊。”
我说,不会啊,这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正常表现......
孩子在三至六岁的阶段,想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但是却没有足够的经验去面对如此多的讯息,也因此在冲突之下有时就会虚构一个朋友,和他讨论与陪伴他应付难关。
孩子在三至六岁的阶段,想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但是却没有足够的经验去面对如此多的信息,因此在冲突之下有时就会虚构一个朋友,和他讨论与陪伴他应付难关。
特别是当在学校与家里的规范不同时,孩子常常也就会出现冲突,在他心目中的这个朋友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可以陪伴他一起面对各种问题,往往会在孩子的心中停留一年左右的时间。
有时,孩子会希望你和他一样尊重,认识他的好朋友,后会要求要在座位上留一个位置给他,这非是孩子生病了,而是孩子想像出一个可以倾诉心事的对象,不单单是可以帮助孩子克服难关,更可以让孩子学习如何关心与照顾另一个人。
这时,请尊重孩子的幻想,这是孩子自己调适的一种技巧,在三岁的孩子身上是十分正常,也对孩子很有帮助,所以请不要想方设法的证明“他”是假的。
也不要心怀愧疚,是否是因为孩子觉得孤单、没有兄弟姊妹,所以才会虚拟一个朋友。其实,这真的不一定,很多孩子即使身旁有很多玩伴,后在大家庭之中,也还是会有这样的过程。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往往是因为孩子在接受大量的事实,但是结合出来的结论却不符合逻辑,而出现的冲突。例如:每次看到救护车都有人受伤,所以看到救护车就会很害怕,觉得救护车会让人受伤。
正是因为这样将各种看到的现象联想在一起,拼凑出一个奇怪的事实,但却又担心被别人否定,所以暂时性地创造出一个可以和他分享心中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
随着,孩子在认知能力的成熟,渐渐地可以了解真实的情境之后,孩子就渐渐地不会依赖“他”。所以,不用因为孩子有“幻想朋友”而担心,有时可以藉由这个朋友,帮助孩子养成一些好习惯,如此也可以让孩子变得更配合。
就像我们会让孩子看动画片《巧虎》,然后引导和孩子说:“巧虎说要每天刷牙才是乖小孩喔!”透过这样的方式,往往可以让不愿意配合的孩子,瞬间变得很配合!只是巧虎是卡通人物的,他的“幻想朋友”是自己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