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2日,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落成仪式在全州举行。黄克 梁凯昌 摄
金秋九月。广西迎来一年之中最美的季节,山河锦绣,五彩灿然。
桂林北部全州县才湾镇内,湘江水自南向北缓缓流过。85年前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之一脚山铺阻击战,就发生在这里。
2019年9月12日,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落成仪式在全州举行,并为红军烈士遗骸举行安葬仪式。
枪鸣9响,划破山谷的寂静,化作一声声长远的告慰。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内,五星红旗覆盖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棺椁。随着一声“起灵”,礼兵腰身笔挺,稳稳抬起棺椁,经过苍苍松柏,缓步走入纪念林,将红军烈士遗骸庄严安葬。
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怀着赤诚之心,齐身肃立,高唱国歌,祭奠英烈。
85年前,湘江战役中的数万革命先烈,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立起一座光照千秋的革命丰碑。
85年后的今天,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湘江战役纪念设施建设保护和红军遗骸收殓保护工作全面完成。巍巍青山间,烈士英灵守望着桂北大地,更激励着亿万国人,奋力走好新的长征路。
湘江北去
2个纵队,5个军团,86000多人。
85年前,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河出发的那个早晨,清风微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央红军,开始了一场震撼世界的伟大远征。
短短一个多月内,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11月25日,抵达湘桂边境。
粤、湘、桂军与国民党中央军联合,早就在桂北灌阳、全州、兴安三县交界处东西不足120公里、南北不足200公里的湘江东岸三角地带张开口袋,企图将中央红军彻底消灭在湘江东岸。
中央红军唯一的出路,只有抢渡湘江!
发生在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的这场战役,湘江尽为血染。经此悲壮一役,中央红军损失惨重,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苍茫血色中,中央红军虽伤痕累累,却意志如铁,向西疾进深入越城岭。紧接着的遵义会议,实现了党和红军命运的伟大转折。自此,如熔岩一般奔腾的中国革命,一路向前。
“湘桂古道红军路,一寸千滴红军血;湘桂古道红军路,一步一尊烈士身;湘桂古道红军路,一草一木一英魂;湘桂古道红军路,一山一石一丰碑。”湘江战役后,这段民谣在桂北大地流传。曲调沉缓,声声泣血,却又刚毅不屈,激荡着血性忠诚。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在中央有关方面的支持指导下,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红军长征过广西的纪念设施、遗址遗存保护,做了大量抢救性保护工作。
红军长征经过的桂北五县灌阳、全州、兴安、资源、龙胜,多年来持之以恒,积极筹措资金推进相关工作,寻找、保护红军遗骸,修缮烈士墓,核实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红军将士名录。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50周年之际,广西启动修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1996年1月,碑园在兴安狮子山落成,并入选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为全国重要的革命纪念地。
2016年,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桂北长征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方案》,成立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牵头的联席会议,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持续5年,每年拿出3200万元,强力推动长征遗址(遗存)保护建设和长征精神宣传教育工作。
2017年,广西组织打捞灌阳县新圩酒海井红军遗骸,并举行湘江战役灌阳新圩阻击战红军烈士公祭仪式,将散葬在灌阳境内的红军烈士遗骸迁至酒海井红军纪念园安葬。
在自治区、桂林市、桂北各县的共同努力下,一批遗址得到妥善保护,一批文物得到发现征集,一批红军烈士墓得到妥善保护,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扬。
然而,即使到了今天,湘江战役纪念设施建设保护和红军遗骸收殓保护工作,仍然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
2018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对相关工作进行督查调研时发现,近年来由于一些荒山陆续被开垦,再加上水土流失、雨雪风化,致使桂北湘江战役战场旧址陆续有红军遗骸遗骨曝露。
烈士信息的查证同样十分困难。
自治区党史研究室专家说,长征初期,我党尚处于幼年时期,军队弱小、条件艰苦、战事频繁,连闯四道封锁线的过程中,红军一路有牺牲,一路在扩充。随着光阴流逝,资料一批批失散,战友一个个离去,往事一件件尘封……岁月无情,湮灭无数生动细节,只给世人留下个大致轮廓;又因为湘江战役年代久远,牺牲的红军战士籍贯涉及福建、江西、湖南、广西等多个省(区),尽管广西在信息收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鉴于上述原因,收集到的烈士信息缺乏有力依据支撑。全面查找、核实湘江战役红军烈士名录难度非常大。
广西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多年来,尽管开展了大量相关工作,但由于财力有限,未能全面完成此任务。这让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有愧疚,更有不甘。
血战湘江,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深长的挂念。
在2014年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总书记曾两次提到湘江战役。在201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总书记把“血战湘江”列为长征途中重大战役的第一场。2018年11月,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做好湘江战役烈士遗骸收殓保护工作、规划建设好纪念设施。
随即,14位中央领导同志就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提出明确要求。
2018年12月3日至5日,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在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后,第一时间来到广西,一路上冒着大雨、马不停蹄,深入农田、洞穴、沟渠和遗址等地,实地调研红军遗骸收殓保护和遗址遗存保护利用情况。
“在这里牺牲的2万多名先烈,许多还不到20岁,而且很多人都没有留下名字。从后来的遗骨鉴定来看,许多烈士骨骼发育还未成熟。”调研途中,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双眼湿润,说道:“我们讲不忘初心,永远奋斗,在这些革命先烈身上,深切感受到我们党的初心所在,感受到忠诚和信仰的力量所在。”
在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中央有关领导同志指出,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可以围绕红军烈士遗骸集中安放和永久纪念这个主题,加强对现有纪念设施的修缮保护,在桂北形成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群,以实际举措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缅怀和纪念为新中国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烈士。
紧接着,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围绕湘江战役主题,到广西调研18次,协调专家指导180人次,实地推动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和亲切关怀,对广西是巨大鼓舞,更是有力鞭策。
万山红遍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宣部的组织协调和具体指导下,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自觉履行主体责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力推进湘江战役纪念设施建设保护和红军遗骸收殓保护工作,作为广西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具体举措,作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检验,让初心使命烙进广大党员滚烫的胸膛。
自治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第一时间作出批示,4次主持召开常委会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并亲自到湘江战役发生地,研究部署和推动有关工作落细落实。
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迅速研究决定,成立自治区湘江战役红军遗骸收殓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全力统筹推进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收殓保护组、规划建设组、宣传教育组、桂林工作组五个专项组,成员由全区20个部门和单位组成。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牵头综合协调组,全面对接中宣部和各相关方面,扎实做好全盘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指导工作,按照2019年8月底基本完成纪念设施建设保护和红军遗骸收殓保护工作的目标,制订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倒排工期,打好提前量,争取主动性,加强督促检查,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各项工作如期完成。
时间紧,任务重。领导小组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姿态,紧抓遗骸收殓、项目建设、纪念馆展陈、经费支持等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明确任务分工、时间节点。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多次率队赴北京向中宣部、退役军人事务部等部委汇报对接、争取支持;先后7次深入项目建设一线实地指导,及时协调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全速前进。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牵头规划建设组,组织自然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化和旅游厅及桂林市,连续通宵达旦研究工作方案。经过反复研讨论证,制订《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建设保护总体规划》(简称《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大兴土木,要简朴节约”的重要批示精神,共安排项目68个。其中:新建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含纪念馆、纪念林);迁建灌阳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新设陈列布展和改造提升纪念馆展陈项目3个;湘江战役红军烈士墓及陵园修缮保护项目25个;基础设施配套项目23个;湘江战役遗址遗存修缮保护项目15个。
2019年6月8日,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宣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联合上报的《总体规划》。中央和国家相关部委在人才、技术、资金、审批、政策上给予广西大力支持,形成了上下齐心、同频共振的工作局面。
作为68个项目的具体实施单位,桂林市率领桂北五县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凭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气神,掀起纪念设施建设保护工作大会战。
全州县是湘江战役红军战士牺牲人数最多的地方。经多方踏勘,唯一新建的纪念设施——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选址全州县才湾镇米花山。这里是脚山铺阻击战旧址,面向湘江,地势雄伟。
对于纪念园如何建设,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在桂林调研期间,就有了周详考虑,并特别提出,以古岭头红军烈士墓群周围的天然石阵为原型,就地取黑色山石,自然融入山坡之上,将散落的红军遗骸集中安放到这里,不专门修墓立碑,其间种绿色植物,体现“一草一木一英魂,一山一石一丰碑”的寓意,让烈士英灵融入这片土地。
建设意图确定后,广西组织多方力量,攻坚规划设计方案,前后16次深入修改,务求呈现“庄重、肃穆、简朴”的效果,做到可观、可游、可感、可悟。
设计方案敲定后,距离竣工的规定时间仅剩下不到4个月。如此大体量的项目若要在短短百余天内完成,就必须和时间赛跑。
然而,建设期恰与桂林主汛期正面交锋,酷暑与暴雨交替来袭。6月初,桂林遭遇50年一遇的洪水,多地河水猛涨,山洪暴发。
连续的强降雨,使连接纪念园和纪念林的下穿隧道多次被泥浆堵塞,好不容易将泥浆清除,在雨势水流的冲刷下,很快又有新的泥浆灌进。“情况紧急,那段时间几乎都是泡在水和泥浆里工作。”施工负责人说。
摆放石阵是纪念林的一项核心工程。为了达到预期效果,石林石阵组的同志们10余次赴古岭头天然石阵研学,寻找灵感。为摆好一组石头,冒着烈日,上下左右前后数十次挪动数吨的石块,有时摆好一块石头就是三四个小时。
全州县委书记、县长带领参建单位、驻园人员“五加二”“白加黑”“三班倒”“雨加晴”,激情奋战、挑灯夜战、轮番作战,以工地为家、以现场为家,风雨无阻推进项目建设。
不独独是纪念园,几乎所有项目都在争分夺秒。
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新址位于酒海井纪念园内。这个项目虽然体量不大,但是一半施工场地坐落在河道内,并且基础施工挖下去全都是坚硬岩石,要破解的难题不少。特别是主体施工时,因为工程需要,很多时候施工人员必须要将半个身子浸泡在河水内工作。大家不同程度地冻伤。为不影响进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施工人员披着雨衣,忍着疼痛,日夜加班施工。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进入群雕广场地面铺设改造阶段时,遭遇桂林“6·9”洪灾。施工人员风雨兼程、日夜施工,抢在10天之内完成工作,顺利迎接自治区党委常委革命传统现场教育、中央媒体“记者再走长征路”活动。
难啃的“硬骨头”,岂止是迎着暴雨酷暑洪灾与岩石交手。
3个展陈项目的展陈大纲编写、展陈版式设计,同样是不见硝烟的攻坚战。
一史三馆。中央红军长征过广西全程不过10多天。如何运用一小段历史办3个展馆,这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广西首次撰写作为国家级展馆的展陈大纲,也缺乏经验。
广西拿出实干精神。一方面,不断向上汇报情况争取支持,中宣部协调推荐指派多位党史、军史权威专家,全程参与指导相关工作;一方面,自治区、桂林市、桂北五县三级党史研究骨干紧密合作,进行一轮又一轮集中封闭写作;一方面,派出多支小分队赴全国各地档案馆、军史馆、纪念馆查询史料,遍寻文物。
一次次填补精益求精,一处处修改字斟句酌,展陈大纲的文案在研读数百万文字、数万张图片、数千件文件的基础上,一点一滴逐步完善,终于成形。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吸收、运用了已有的湘江战役研究成果,更丰富、充实了对湘江战役的理论研究支撑。
按照“各具特色,错位展陈”的原则,3个纪念馆在框架结构、内容选取、表现方式上都突出特点,体现差异化和互补性的展陈要求,形成有机整体——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对红军长征全貌进行展陈,内设一个专题展厅,着重从军史的角度,展现湘江战役重要战斗的主要场景;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着重展示新圩阻击战的历史过程和壮烈场景,并对酒海井红军烈士的壮烈悲歌进行专题展陈;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纪念馆,着重从党史的角度对湘江战役史实进行全面展示。3个纪念馆共展陈图片755张、文物474件、实景展示21项、主题雕塑40组、美术作品46幅。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碑园全景鸟瞰。 李军 摄
湘江北去。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这是充盈着激情奋战的日子。所有工作,齐头并进,全力以赴,向前向前。
时至8月25日,68个纪念设施建设保护项目如期完成。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一园两馆”在国庆前夕面向社会各界开放。国庆期间,累计接待游客27.7万人次。
当年的血火河山,如今已是层层青翠。湘江似一条平缓的青练,岸边稻田铺排。人们渔樵耕读,南来北往。红色遗址遗存穿透历史的硝烟,与湘江两岸的满树繁花交相辉映。
英烈功勋,日月同辉。英名不朽,山河铭记。
魂兮归来
2019年3月,鲁水村的李花开了。花开得特别白,特别密。这座地处全州县两河镇的村庄,山林小河围护,稻田水塘清悠,湘桂古道蜿蜒。
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并不知道,两三里之外板塘村耳木洞内,一支特殊的队伍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挖掘工作。
挖掘人员俯下身子,双肘双膝着地,将一块块、一片片粘连着泥土的人体碎骨捧在手中,从20多米深、高度不足1米的岩洞深处,一寸寸挪动、倒退。更多的人在洞口屏息敛气,肃然守候。
他们寻找的,是湘江战役红军遗骸,是不忍直视的惨烈。
他们追寻的,是无比忠烈的灵魂,是高与天齐的理想。
2019年1月中旬,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牵头收殓保护组,组织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民政厅和桂林市,全面展开红军遗骸收殓保护工作。
在寒霜挂枝、高山险阻、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数十支挖掘队,数百位挖掘队员,奔赴经过艰苦细致地实地摸排和走访考证后确认的421个湘江战役红军遗骸散葬点。
来自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的年轻人,与当地村民组成的挖掘队同进同退。白天,在山上伴着寒风工作,晚上如果赶不回乡镇,就在山里瑶胞或苗胞家借宿。天寒地冻,恨不得戴上棉帽睡觉。
韦璇,这个瘦瘦弱弱的女孩,是挖掘队的一员。
见到韦璇是3月15日上午10时,在界首镇界首村委小宅村瓦窑塘,编号03的红军遗骸点。这里距离当年红军大部队渡江的界首渡口不足千米。
墓穴已经由村民挖开,一具完整的遗骨露出痕迹。韦璇要做的,是将墓穴中的骨骼和遗物全部起出、分装、编号、收纳。
庄重肃穆的祭拜、献花仪式结束后,韦璇和同事开始工作。
这是她在小宅村挖掘到的第二具遗骨。雨水将头顶的棚帐打出刷刷声响。韦璇蹲在墓坑里,用小手铲、竹签、毛刷一点一点将泥土去除,埋在下面的遗骨逐渐清晰起来。
12时50分。墓穴里的遗骸收殓工作完成。
一直守在现场的村民小组长拨通手机。几分钟后,村里一群男人奔向现场,在遗骨前肃立。
“立正,向红军烈士敬礼!”
“红军遗骸起运仪式开始!鸣炮!”
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现场顿时鞭炮齐鸣。两名年轻警官手捧遗骸收纳箱,站在队伍前面,身后,是4位年轻警官组成的护卫队。队员们迈开整齐的正步,朝停在村外运送专车走去。工作组成员、村民们自发列队,默默地走在队伍后面……
前几日,韦璇在兴安金石村大平寨遗骸点工作时,一位83岁的老奶奶每天都从村里赶来探望。她叫徐昭英。当年,徐奶奶的父辈在这里掩埋了红军。解放初期土改分田地分房子,徐奶奶就想着,怎么能搬得离红军墓近一些,方便祭扫,就从几公里外的村庄迁了过来。60多年的守护,徐奶奶从满头青丝守到白发苍苍。
在凤凰嘴附近的建安司,一具红军遗骸迁走时,赶来送行的村民们为他点香、敬酒、鞠躬。
村民代表李荣发,掏出一张从孩子作业本里撕下来的稿纸。上面是他一笔一画写下的“红军烈士追悼词”,满满30行,他用尽力气,每一声每一句,句句饱含深情:“今天幸福生活来不易啊,都是红军鲜血换啊。我们要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修好红军纪念堂,使我们子孙后代永记红军,千难万苦,流血牺牲在湘江……”
这种视红军战士为亲人的情感,何止只在小宅村、金石村、建安司,又何止只是徐昭英、李荣发……
当地村民听说这些顶风冒雨、在荒郊野岭挖坑刨土的人,是为挖掘收殓红军遗骸而来,纷纷熬好姜茶、煮好粽子,不约而同送到工作现场。寒冬腊月里,乡亲们走好几里路送来的姜茶,送到嘴边,依然滚烫。春节后那段时间最难找工。乡镇干部一动员,村里的老党员二话不说,提上工具就来了。
位于全州县城南部湘江东岸的枧塘镇土桥村委的金鸡岭,山岭起伏,道路崎岖。红一军团第十五师曾在这里激战。当年牺牲的红军战士被当地村民掩埋,重伤的战士则得到了老百姓的照料。
得知要对红军遗骸进行收殓保护后,金鸡岭村全村动员起来。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凭着对上一辈的口传心记,带着村里的年轻人走遍了山岭。
村民唐小林对父辈们口口相传的故事早已熟记在心。他是村里自愿报名参与遗骸挖掘工作的工作队员。半年来的风雨无阻、爬山越岭,唐小林和村民没有谈过一分钱报酬。
挖掘队员被这种情感强烈震撼了。一位年轻人参加甑子岩勘测打捞后,在博客上写道:摆在面前的一根根遗骸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没有他们,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不争的事实。他们——不该被和平时代遗忘。
这段跨越时空的追思,如同点燃明亮的火把,信仰之光洞穿岩壁。几代共产党人积累的精神基因,成为年轻一代筑梦前行的丰厚滋养。
经过3个多月高强度作业,421个湘江战役红军遗骸散葬点的收殓工作全部完成。共收殓相对完整遗骸82具、零散遗骸(遗骨)7465块,遗物557件,提取1228份红军遗骸DNA送公安部。
自治区党史研究室、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派出联合工作组,奔波于赣南、闽西等地,与当地党史办、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陵园等部门共同研究梳理疑似湘江战役烈士名录,并把已掌握的信息报送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军委,进一步开展比对、查证工作。
桂林市对湘江战役红军遗属进行全面查找、走访,寻访登记221名,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并制定帮扶实施方案,明确具体帮扶措施。
社会散存革命文物史料的征集、整理、鉴定和建档工作持续开展,共收集展陈史料文物1143件,已分别在3个纪念馆展出。
8月28日,在自治区湘江战役红军遗骸收殓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桂北五县对红军烈士遗骸进行集中安放、永久纪念。
大地苍茫,湘江北去。山河企盼,魂兮归来。
当年的血火河山,如今已是层层青翠。图为湘江战役渡口遗址。李军摄
初心如磐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6月10日至11日,在全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之际,自治区党委全体常委赶赴全州、兴安县接受革命传统现场教育,开展“守初心、持恒心、强信心”专题研讨暨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19年第三次专题学习。
寻根,补钙,铸魂。党委常委同志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一路悟——要用“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实际成效,在突破新时代的艰险征程中勇于胜利!
为了初心和使命攻坚克难、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一直在这片红土地上传承,也在基层干部的心中深深扎下根,激励着他们自觉做红色基因的传播者、红色精神的传承者、红色文明的践行者。
一位青年干部参加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落成仪式后,在微信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感慨:“英烈终安息,吾辈青年唯有自请长缨,日夜兼程!”
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心声,更是很多很多人的共同心声。
不忘初心,就要重温历史、铭记历史——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牵头宣传教育组,精心策划组织全区广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牢记使命初心”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共和国故事进校园”百场主题宣讲活动、“大学生重走长征路”等系列活动,掀起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热潮;湘江战役主题宣讲业已成为最受机关、军营、社区、中小学校课堂欢迎的活动,开展宣讲逾百场,直接受众近3万人,湘江战役现场教学课程在自治区党校主体班实现全覆盖,自发到湘江战役发生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干部群众已达100多万人次。
“我们的节日·清明”缅怀革命英烈活动在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开展,1200人参加现场活动,20万人次参与网上纪念活动,随着央视直播,更多的国人加入追奠逝者、寄托哀思的行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全州县凤凰和平红军小学等20所红军小学里,同学们朗朗诵读红色教育读本。湘江战役革命史展室、红色文化长廊、红色故事会、红色童谣歌会……红色教育形式活泼,红星照亮颗颗童心。
自治区党史研究室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合作,全面深化湘江战役史实和革命精神研究,共同完成《全面梳理湘江战役历史》课题研究。
不忘初心,就要讲好红色故事,凝聚红色力量——
9月末,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广西演艺集团创排的大型原创音乐剧《血色湘江》,经过9个月精心创作排练后与观众见面。国家一流艺术家组成主创团队,带领近200人的演员班底,演绎荡气回肠、撼人心魂的铁血悲歌,再现湘江战役的“苦难辉煌”。观众们纷纷留言:“血与火已经成为历史,但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永远存在”,“用文艺的力量、音乐的感染力,激励人们探寻初心密码、牢记忠诚使命、凝聚奋进力量”;
与此同时,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导主抓的一批文艺作品相继亮相:动画电影《湘江1934》、纪录片《铁血湘江》、油画组画《湘江血战》和《中国革命的成功密码——共产党湘江战役后的涅槃重生》《湘江战役史》《湘江战役遗址遗存与纪念设施概览》《湘江红遍》等8种主题图书;开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湘江战役主题歌曲征集、创作活动,征集作品250多首,优选10首歌曲、5首桂北民谣谱曲传唱。
不忘初心,就是以百姓心为心,为百姓造福——
自治区扶贫办、农业农村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分别结合单位职责,把湘江战役纪念设施建设保护和红军遗骸收殓保护工作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相结合,形成助推桂北五县加快发展的合力。一系列具体措施正在显现成效。
红色旅游正在谋篇布局。桂北红土地上的“红色”,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扶志”“扶智”的重要力量,必将成为最生动的人文景观。
湘江战役纪念设施建设保护和红军遗骸收殓保护工作,是对红军英魂的最大抚慰、对先烈功绩的深切缅怀,更是对子孙后代的生动教育:要坚定斗争意志,永远艰苦奋斗、顽强奋斗,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跨越民族复兴征程上的“娄山关”“腊子口”。
党心可鉴,民心可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图谱,必将从现实对历史回望、铭记、传承、弘扬的进程中,渐次显影、清晰、深邃。
(作者拓夫系中国作协九届全委,广西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锦璐系中国作协会员,广西作协副主席;刘玉系广西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 上一篇:自然造句-“道法自然”的“自然”到底该怎么理解?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