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字斟句酌-“过度”解读文本,有几点原则需要用心“把握”

字斟句酌-“过度”解读文本,有几点原则需要用心“把握”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2-11 00:45:12
阅读:

面对新课改,教师应静下心来深入研读文本,甚至可以“过度”。 那么,面对文本,教师应如何“过度”解读呢?


一、坚持“准”


教师只有准确地解读文本,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导航。这是上好课的前提。在确定一篇文章的教学方案前,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并有效把握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并能根据“学年(学期)目标―单元(主题)目标―课时目标”的层级关系,准确确定课时目标的定位。教师处理课时教学目标,就要根据文本的特点,确定好工具性目标,以避免各个年段语言学习目标不明确、无区别的目标泛化现象。我们可以从普通读者欣赏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三个角度,一步步地潜心研读文本,准确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最大限度地发掘文本的核心价值,体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


二、把握“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品味语言文字就是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和欣赏,学习和领悟作者的写法,并迁移运用。而“语文味”就体现在对文章咀嚼、含义品评的功夫上。所以,细读文本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当然,细读不是碎读,而是深入地解读。所谓“深入”,就是要入乎其内。教师可根据自身的学识、阅历等对文本作深入的理解思考,慢慢走进文本,由词得言、由言会境、由境悟情、由情品味,把文本了解通透,从而领悟文本的神韵美和魅力,实现文本的再创造。只有深入地阅读文本、把握文脉,透彻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形式、情感,让文本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才能为学生预设有效“攀缘”的抓手,进行教学。


如解读《江雪》一诗时,我们就要了解柳宗元写这首诗的背景,这样就能解读出诗句中每句话的第一个字合起来就是“千万孤独”,从而触摸到作者的心灵。这样,我们对文本的解读就不会犯浅尝辄止的错误,而是努力“读透”、读“细”,在教学时就能底气十足,从而生成有效课堂。


三、丰富“广”


如何在教学中打破封闭的格局,使师生都能以宏观的、开放的视野看问题,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多方面查找资料,丰富自己对文本的解读。


(1)可选择同一作者的不同写作内容的文本进行延伸阅读,能够加深享受对作者的了解和对文本的把握。如讲《给家乡孩子的信》时,可以去读读巴金的其他作品。


(2)可以选择同一写作对象,不同体裁、不同角度的文本进行阅读,有助于发展多角度思维能力。如讲《三亚落日》时,可以去读读有关落日的其他文章。


(3)可以选择同一主题、不同特点的文章进行对照阅读,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神韵”。如讲《师恩难忘》时,可以去读读写教师的其他文章。


(4)可以选择原著进行阅读,有助于对节选部分文本的理解,把握人物形象。教材中部分节选自经典名著的文章,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与文章有关情节在师生解读文本时都无法回避,可以去读读原著《水浒传》,了解前因后果,感受精彩详细的描述。


……


总之,在文本解读中,我们的视野既要放在文本之中,字斟句酌,品词析句,同时也要放在文本之外,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四、做到“多”


1.多元解读


站在编者的角度解读文本,理顺编排意图;站在读者的角度解读文本,领会价值内涵;站在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让预设更充分……这样,多角度解读文本,既丰富文本的内涵,又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生成乃至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提供必要的依据,更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游刃有余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2. 多次解读


教师有差异,学生也有差异。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同一个文本会出现不同的解读内容,但就同一个人而言,在不同时期对文本的理解也会不同。随着知识的丰富、经验的积累、思想认识的提高,其对文本的解读也会逐步深入、深刻,从而趋于明朗,由复杂走向简单。这种文本解读现象符合人的心理认知和发展规律。因此,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一规律,一次解读、两次解读、三次解读……不断解读。只有多次解读,才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从而产生新的体验。


五、不忘“人”


这里的“人”,即教学对象――儿童。解读文本时,我们要用儿童的眼光、以儿童的视角去解读课文。尽管教师对文本的解读非常深刻和独特,但时刻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6~12岁的儿童。他们也有自己的世界。我们要从儿童的经验、儿童的需要、儿童的可能性、儿童的发展出发解读文本,不能把成人的认识强加给儿童,或牵引他们向前。好的教学贵在深入浅出,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


教师解读的角度越多越好、越深越好、越细越好,教师解读的“过度”将有利于教学的深化和优化。正如沈大安先生说的:“有了精彩的文本解读,才会生成精彩的语文课堂。”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