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十五公里的王垛村,始于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
传说历史上有两座函谷关,秦关就在灵宝市的王垛村,汉关则位于洛阳新安县。
函谷关紧临黄河,关在峡谷中,深险如函,被称为“函谷关”。
这里曾经是铁马金戈,高高的关台,真得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站在函谷关上眺望,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巍巍秦岭,北近滚滚黄河。
从关台上俯视,顿感天地之辽阔,人在大自然中是多么的渺小。
东门关楼~南北长71.2米,高21.5米。造型是凹进去了。关楼为双门双楼歇山顶式三层建筑。楼顶有石雕丹凤,所有也叫“丹凤楼”。
函谷古道~是这一带唯一的东西通道,崎岖狭窄,峰岩林立,谷道仅能一车通行,的确很险要啊!
这里是函谷关里面的景色。
笔直宽阔的大道,一眼望不到边。
大道旁古亭~亭亭玉立,古香古色。
这是一个喷泉景观,象征天地万物有阴阳之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阳生,阳极阴生,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沿河而上,弯弯小桥,潺潺流水。
远远的似已眺望到了秦关的影子,感受到了来自2000多年前的古老气息。
“岘山回首望秦关,南向荆州几日还。今日登临唯有泪,不知风景在何山。”
传说战国时秦孝公从魏国手中夺取了崤函之地,并在此设置函谷关。
公元前241年,楚、赵、韩、卫诸国合纵攻打秦国,秦国依函谷关天险,使诸国军队“伏尸百万”,就败在了这里。
函谷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
1944年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函谷关大战”。
函谷关不仅仅是军事要塞,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有名的就是“老子文化”了,老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创始了道家学派,成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诞辰距今已经2588年了!他的家乡是楚国苦县,现在的河南鹿邑县。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谷”~杜甫 因为《道德经》成于函谷关,这里就成了道家文化的发祥地。牌匾上的“道家之源”~2002年10月20日由中国道教协会会长、玉溪道人闵智亭所题。
紫气东来~春秋末年,老子感到周朝将衰,西渡隐居。公元前491年,函谷关令尹喜清晨出门,看到东方紫色腾腾,霞光万道。观天象奇景,欣喜若狂,大呼“紫气东来,必有异人通过”!
尹喜令关吏清扫街道,恭候异人。果然,见一老翁银发飘逸,气宇轩昂,倒骑青牛来到关门。尹喜迎接老翁,通报姓名,诚邀老翁在此小住。
太初宫~始建于西周。现存太初宫主殿建于唐朝之前。传说老子在此小住,并写下了彪炳千秋的《道德经》,为了纪念老子,后人在老子著经的地方修筑了太初宫。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博大精深,微妙玄通,被誉为全人类的无上祖经,并且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内含至尊至贵、至深至奥、至简至易之大道。
洋洋五千字的《道德经》篆刻在整面墙体上。
传说尹喜毕恭毕敬的向老子求教,两人秉烛夜谈三天三夜。尹喜说:“不知先生所言之道,可是我们通常所说之道?”
老子慢慢回答说:“通常可以说出来的道并非是永恒的道。可以命名的名,也并非是永恒的名。无名无形,是万物的初始,有名有形,是万物得以化生的根本……道看似虚无,却是一切存在的本源依归……”
尹喜说:“先生是说道是一切万物的本源吗?”老子淡淡一笑:“道生于原初混沌元气,元气产生阴阳,阴阳混合成万物。……它们既无形存在而又按照一定的法则运作,延绵不断无穷无尽。”
不知不觉谈了三天三夜,看到老子双目紧闭,似已进入睡眠状态,尹喜轻轻的退出了房间。
第二天清晨,尹喜推开房门,屋子里空荡荡的,已是人去楼空。几案上摆放两卷着竹简,尹喜打开竹简阅读起来~《道德经》。老子走后,尹喜辞去关令,沿着老子的足迹,追寻老子而去……
仰望老子的塑像,敬仰之心油然而生。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道德经》,从中能感悟大道之道。体会为人之根本,做事之准则。顺应自然法则,和大自然和谐共存,才是最大的收获啊!
函谷关因为有了老子“紫气东来”的故事,传诵了两千多年。函谷关不仅仅是一座险要的关谷。更是因为文化的厚重,历史的悠久,因为老子在这里成就了《道德经》,“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为而无不为”,“道法自然”而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