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学习传承中要严谨
笔者对古代诗词颇有好感,越是对此热爱也越是觉得古人为我们留下的文化是如此弥足珍贵。但是执著研读古诗词之时便在不经意发觉一个问题,那就是身边部分诗词爱好者在传承这份古典之韵的过程中,已在不经意间表现出或多或少的不严谨态势。热爱追逐文化之美应给予鼓励肯定且不可厚非,但笔者认为在文化传承过程中还应持严谨之态为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尊重古典之韵,切勿盲目冠"牌"。大家知道古代诗词强调段数、句数、韵律、字数、句式、平仄、对仗等,在格式上十分讲究,所以在传承过程中笔者认为还是严谨为好。一方面要认真学习沉淀,在字斟句酌过程中恰当选择词字,力求达到字字珠肌完美之态,这是写诗词者必持的功底;另一方面勿随便弃"精髓"而"标新立异"。古代诗词"精髓"就在于平仄韵律之中,然而部分诗词爱好者往往是灵感顿生,伴有信手拈来之势,但往往只是做到了字数相同与尾字押韵便盲目冠"牌",而把其中的"平仄"严格之求放任自流,致使不得不被释为有华众取宠之嫌疑。传承文化的衷心本无可厚非,但传承文化的浮躁之心与不严谨文风实在难以恭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发扬传承与创新并举的文化精神。赏古人诗词要的就是一字千金画龙点睛之"妙"感,要的就是那份恰到好处之"艺"感,要的就是齿颊生香的"美"感。诗词创作过程本身就是呈现一种精神——"严谨"。所以传承这份文化精神也是学习的重要目标。当然传承不是只求照抄照搬。时代在变迁,生活内容与质量也发生变化。编者认为在传承这份文化精神时,在内容上与时代结合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而且在传承过程中与时代相结合加以创新才会产生顺应时代的新感觉诗词。只要与时代同步也可达到"无色却可生花,无声又可裂竹"的别样意境。但前提仍是"严谨",不要影响对古人诗词创作的初衷,要懂得并学会保护与尊重。
(张文艳)
丨本期编辑:杨利霞
丨本期初审:杨利霞
丨本期复审:胡文彬
丨本期终审:韩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