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发:从缝制车工到服装设计师 一针一线编织服装梦
陈发,杭州简悦服饰有限公司研发部首席结构设计师、浙江省高技能创新工作室领衔人。
服装设计师(中级)、技师。
2019年被中共浙江省委授予“浙江省劳动模范”;2018年被浙江省工会授予“浙江工匠”称号,团省委入选“青年工匠”、省青联委员;杭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杭州工匠”;入选市青联委员;2016年全国十佳制板师大赛获得优秀奖;2015年被全国纺织服装行业授予“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2014年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授予“杭州市首席技师”荣誉称号,被浙江省总工会授予“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2013年获得“浙江省首席技师”、“2013年度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杭州市技术能手称号”、“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他说
“
2001年,16岁的我远离家乡,来到了美丽的杭州,一针一线编织着自己的梦想。当时的服装产业大多还是以外贸加工为主,我所在的杭州君悦服饰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当时生产上万件服装的加工费,才能买一件国际品牌的服装。这对我感触很深,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产品不值钱。我便立志学习技能,改变命运。从流水车工到做整件,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服装结构设计,经历数千个日夜的加班学习,经常性一天工作学习近20个小时,对近1000余款的版型、工艺、款式进行不断练习和总结。在很多同事眼里觉得我很辛苦。我热爱这份职业,它才是找到内心快乐、幸福的方式。
“现在的女性穿衣更注重舒适自由与美平衡,肩部的贴服,手臂的活动自如,面料的触感、舒适性,服装的平衡显瘦修身。”“裤子拼缝要注意,每条缝都要干净利落。”下午三点,杭州简悦服饰有限公司的研发部正在开一周一次的例会,讨论的主题是明年夏装技术攻关,陈发列举了今年夏装存在的几个问题,他是这家公司的研发部主管,也是首席结构设计师。
说起与服装、制版的渊源,他笑了。“一切都是缘分,好像是上天安排好的一样。”2000年,陈发那时才十七八岁,走出校门,一心想学门手艺混口饭吃。“服装行业当时不错,我第一份工作是在株洲加工厂学习缝纫,跟服装打交道,那时电动缝纫机都很少见,厂里排着队抢着学。”
2001年,他像很多年轻人一样,想出去闯一闯,只身来到了杭州。第一份工作还是缝制车工,但他没有停下学习之路,见到同宿舍的哥哥在设计部门做纸样,他跟在师傅后面学习做领子挖口袋、上袖子、装拉链、做样衣,这给他后期学习制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设计之路,从来不容易,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直到第二份工作,他才真正接触到制版,“村口女装算是杭派女装比较靠前的女装品牌。”他说,有个大姐的弟弟在做制版培训课,这也是他真正的制版启蒙老师。“那时候,每天白天上班,晚上、周末去上课,上课回到宿舍,不敢睡,要马上拿尺、笔练习几遍。”陈发说,最好玩的是,他要是在马路边见到一整块方方正正的木板,眼睛会立马放光,在别人眼里那是垃圾,但在他眼里可是宝贝,画板的钱可以省了。
学习日本外贸服装的制版图,“2003年那会,标识就做得相当清楚,我也想做得这么好。”他心里默默想着,从看不懂标识,到一遍遍学习、临摹,终于能看懂图,能自己做出整件的样衣、样板。
2007年6月1日这一天,他到简悦服饰报到,开始做华丹尼女装品牌,他说,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在企业的这12年成长非常快,他完成的结构设计图纸版型有3600多个。“刚进企业那会,还是手工制版,一幅幅保留着,后来到了企业之后接触了高效快捷的CAD电脑制版,又学习了立体裁剪、服装设计、服装美学等,对服装的认知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制版只是第一步,他还研发了立体剪裁的新技术。“很多人买衣服的时候都只看正面,觉得前面看看不错就下手了。在我看来,一件衣服好不好,起码要看三个面。一个是正面,一个是侧面,还有一个是背面,版型好的衣服应该是立体的。”陈发说,如果三个面的比例、角度、弧度都做到位,这件衣服穿上身后不仅舒适,而且能体现身材。
正是因为他对立体裁剪的理解,在2017年夏装的一款连衣裙,经过改良后,单款创造了10000件的奇迹,在第二年这款连衣裙的版型又延续,销售近20000件。
除了让衣服变得立体,他还建立了版型数据库,打造了一批爆款裤子。“一年要画1000多张版,要找一条裤子的版型,可能要找半天,还不一定找得到。”陈发说,有个数据库,电脑点一点,版型就出来了。
自从建起了数据库,原来一款裤型要做3到5版才行,现在有了数据库,只要在原来基础上做1-2版就能完成,研发成本降低了一半,从2008年夏装(3万件左右)裤子销量占总销量不到10%,到如今夏装(15万件)裤子销量占总量的30%,销售业绩也提高了。
在从事服装制版工作时,他还参加了各类服装高技能竞赛,一边竞赛一边工作,其实很辛苦。“晚上、周末练习竞赛项目,门卫大伯经常叫我好去休息了。”正是这样孜孜不倦的学习,他以优异的成绩包揽了市级、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的大奖,也是浙江省服装行业第一位通过技能大赛获得“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的年轻人。
对于未来的路,他说服装行业是一条永无止境的学习之路,新品类是不断迭代、更新的,他想把研发出来的经典元素沉淀下来,做真正品质好、版型好的服装品牌。
连清彪:喷枪、汽车、微米 把平凡事做到了极致
连清彪,浙江之信汽车有限公司,钣喷技术总监。
汽车维修漆工高级技师。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交通技术能手,浙江省首席技师,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中国集训队教练。
他说
“
只要用心,总能干出一番事业。“一日一线,十日十线,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凡事没有捷径好走,只有靠着自己的耐心、细心和艰苦的努力,才能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干工作就要有顽强的毅力,勤勉忘我的劲头,方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一把喷枪,一辆车,几十个微米,这三个关键词成了连清彪事业的全部。面对这三个普普通通的内容,作为浙江之信汽车有限公司钣喷技术总监,他二十多年来,把这个平凡的工作做到了极致,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做喷漆,是我的选择”
1997年,对汽车维修喷漆行业朦朦胧胧的他,做起了汽车维修喷漆工,开启了全新的人生。凡事开头难,面对汽车维修喷漆工作,一窍不通的他,并没有退缩,每天除了学就是练。“做喷漆,是我的选择。我既然选择了,就肯定要坚持下去,不仅是坚持,更要把这个事业做好,把技术做精”。从此,一把喷枪、一辆车、一个以微米为单位的标准,成了他事业的全部,这一坚持就是二十多年。
汽车维修喷漆工作看上去很平凡,观摩一下师傅们的操作,学一下作业流程就基本能知道怎么做了,但知道怎么做是一回事,而做好做到位却是另一回事,要真正做好做到极致更是一件极难的事。
由于每一道漆面要求的膜厚不一,因而要求的喷涂角度、距离、气压也各不相同。最薄的一道漆面仅10到15微米,厚度不到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七分之一。追求极致完美的背后,是大大小小十几道工序,简而言之就是不厌其烦地检查、清洁、打磨、喷涂。其中任何一个步骤出现半点差池,就必须从头再来。为了确保无尘作业,喷漆技师一年四季都要身着严实的防护服在20到40多摄氏度的烤漆房中完成车辆的喷涂工作,一待就是至少一个小时。这可是真正的汗水铸就精品。
从参加工作学徒工做起,连清彪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厌其烦地重复检查、清洁、打磨、喷涂动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靠着自己的耐心、细心和艰苦的努力,终于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
“只要用心,总能干出一番事业”
“只要用心,总能干出一番事业”。顽强的干劲,勤勉忘我的工作,连清彪厚积薄发,硕果累累:
2014年度获得杭州市机动车维修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第一名;2014年度浙江省机动车维修技能竞赛(车身水性漆项目)第二名;2015年度浙江省机动车维修技能竞赛(车身水性漆项目)第一名;2015年中国技能大赛——第七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团体第一、个人第五名;2016年度梅赛德斯-奔驰全国首届钣喷技能大赛第一名。2015年11月获得浙江省总工会授予的“浙江金蓝领”荣誉称号;2016年2月获得交通运输部授予的“全国交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6年4月获得浙江省总工会授予的“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2016年12月获得江干区“钱塘工匠”荣誉称号;2017年3月获得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7年7月被聘为“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中国教练”。
尽管硕果累累、荣誉不断,作为省级、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他将工匠精神融入血液,融入事业,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德技并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立足岗位,磨砺技能,学创新。匠心不是循规蹈矩,更不是闭门造车,要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他带领团队改善传统喷漆工艺,将世界技能大赛成果——湿碰湿喷漆工艺,推广运用到实际生产当中,大大提高了车间生产效率,年效益增创100多万。
什么叫做不平凡?把一件平凡的事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并天天做好,这就是不平凡,更是连清彪二十多年来的真实写照。
商报记者:史佳 潘婷婷
摄影:张帆
值班编辑:史卓旎
每日商报(ID:hzmr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