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已经已经分析了如何去写好作文的开头跟中间。跟着我所提出的意见来写作,想必同学们写作文想做到凤头、猪肚就应该没有太大难度了。可是有的同学偏偏在作文结尾的时候写不出东西。
一篇作文,如果缺少一个短小精悍、精彩有力的结尾,就会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如同一个没有封顶的高楼,烂尾了!特别是在考场上,阅卷老师时间有限,好的开头和结尾往往是获取高分的关键!
因此,我们自然是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那么如何做到文章结尾像模像样,甚至能够有凤尾之姿呢?今天,青云作文宝典特意为各位中小学生和家长总结优秀我作文结尾的3大技法,快来一起看看吧!
一、首尾呼应
说到首尾呼应,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个技法要求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开头:在文章的开头第一段就提及自己所要写的事物,也可以说是在开篇点题;
中间:中间段落就分述能传达作文思想主旨的事和理;
结尾:结尾段再一次提及所写之物,可以在此基础上对所写主题进行一个思想感情上的一个升华。
例如:朱自清《背影》中
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
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朱自清在文章一开始就提及自己所写事物—父亲的背影,在文章的结尾又再一次提及父亲的背影。这样文章就达到了首尾呼应,就像一个框架,框住了所写内容,让文章成为了一个紧密的整体。但不仅于此,朱自清先生在最后一段提及背影,更是说出了自己对父亲的怀恋。这样文章的思想感情就更加突出。
这种方法是初写作文的同学常用技巧。那么希望同学刚开始可以从这种方法入手。
例如,我们以“最遥远的距离”为题写一篇文章,怎样使用首尾呼应的方式,给作文结个漂亮的尾呢?
开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也不是同根生长的树枝无法在风中相依,而是无人做我的知音。
结尾:伯牙绝了弦,稼轩英雄泪无人揾。最遥远的距离便是这亿万世人,无人懂我。呜呼哀哉!
在文章的开头,通过对比指出了我所认为的最遥远的距离是无人懂我。在文章的末尾,我们再一次提起最遥远的距离是世上无知音。并发出了“呜呼哀哉”这样的悲叹。让我们一下子感受到这种人与人之间的遥远距离带给我们的无奈与悲痛。
二、设置悬念,引人思考
设置悬念这种方法大家也一定不会陌生。平日里我们追剧,我们会在大结局播出后,仍旧有疑惑,这通常是制作方为了第二季造势的手段。我们通常也会为了第一季那个未解之谜再去观看第二季。那么作文结尾运用这种技法也是为了能达到相同效果。让我们的读者能在看完我们所写作文之后,仍久久不能忘怀,这样就完全抓住读者的心了。
例如:在《喂-出来》这篇课文的结尾段是“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
这里我们知道这个人沉浸在美好社会的美梦中,觉得这个小石头没什么大不了。但是我们却知道这块小石头是发现洞时丢进去的。作者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但我们已经开始想象究竟还会发生怎样恐怖的事情,这个美好的社会又会怎样的破碎。这就是悬念的魅力。
例如:朱自清《匆匆》结尾“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朱自清在对时间一去不复返这个问题的思考中,内心充满了无奈和惋惜。而他也将这个问题丢给我们,让我们满含怅然的思考到底我们怎么用掉了这些时光。
例如,我们以“成长的烦恼”为题写一篇文章。
结尾可以为:成长的漫漫长路中我已经尝到了烦恼的滋味,可我的成长这盘菜,酸甜苦辣咸这五味中,哪一味掺杂的最多呢?
那么这一个结尾,让读者开始去思考我的成长道路,以后会是个怎样的走向。同时也对自己人生中的波折和快乐有了一个心理上衡量。
三、描写中含情
结尾自然也是可以采用描写中含情的方式。但这种方式限于运用了描写刻画的文章,避免了在结尾段突然使用这种技法显得突兀。
例如,鲁迅先生的《祝福》,在最后一段刻画了鲁镇新年祝福的各种热闹,但其实也表达了鲁迅先生看着被热闹掩盖的凄凉和冷漠后,独自伤怀和感慨。
鲁迅先生《药》这篇文章结尾: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悚然的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
这一段阴冷的环境描写,承接了上文,与整体文章的氛围一脉相承,并且寄予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审视与反抗,以及对愚昧大众的痛心。
例如,我们以《我的故乡》为题写一篇文章,结尾可为:故乡的云仍悠悠的飘过苍翠的山岭,故乡的水仍在曲曲折折的河道里流淌。这云、这山、这水如同我对你的思念,不曾离去。
这里描写了故乡的云、水、山,并通过再一次抒情,表达了我对故乡的思念。
总结:通过这三个技法的分析,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以后写作中,结合之前所讲的作文开头和中间段的技法运用,将我们的作文写得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