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说话之道,如同绘画艺术中的画人画骨,一个字会因不同的腔调而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意思。例如,您,乍一听非常客气,还能表示出的对长辈的尊重,然而一句“您可真逗”,加上阴阳怪气的腔调,充满着嘲讽的意味。如此这般,在表达尊敬的“您”字面前,“你”字的存在变的十分微妙,所以在中国的人情网中,“您”用好则成仁,用不好您就自个儿体会下……
身在礼仪之邦,不少人会认为“您”字背后必有一段说不完的传统礼仪知识,然而“您”字最初也不是如今的敬称。据专家考证,在唐代以前,汉语中只有“你”,在唐代之后才有关于“你们”的复数说法,当时被念作“汝等”“你弭”,过快连读就会出现“您”的效果。
直到宋元时期,最早在山东邺城、邪城、阳谷等地,汉语受到阿尔泰语系影响,“你”字读音逐渐带有鼻音,甚至还出现了借音字“恁”和新造字“您”,当时才开始逐渐从表示多数向单数过渡,并伴有表达尊敬的意味。
大约到清朝中叶的康熙时期,满汉双语时期的开始形成,标志着北京城区话的形成,也就是这个时期,“您”才逐渐成熟并形成第二人称的敬称代词。例如,清代后期吴趼人在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关于“您”的解释就是,“‘你’,京师土语,尊称人也。发音时唯用一字,‘你’字之音,盖藏而不露者”。
而最早以尊称的形式使用“您”,不得不提北京话,在满汉语言融合的过程中,虽然汉语最终成功战胜满语,但满语的一些习惯依旧留在北京话中,例如儿化音,以及“您”的用法。到了现代社会,“您”在不断的演化中成为广泛使用的礼貌用语。
在全国范围内,最喜欢说“您”的城市,北京排第二,无人敢排第一。出门见面第一句“吃了吗您呐”,表示感谢说一句“谢您嘞”。同时“您”也是吵架讽刺的一大利器,至于听不听得懂,就到了考验情商的环节。虽然“您”字从上到下都透露出浓浓的礼貌尊敬,但是换个语气和语境,就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
例如,“您懂得可真多!”,在平常的语境和语调下,确定是在夸奖你无疑,但语气腔调不对就是在表达不屑。一句“您配吗?”可以在言笑晏晏之间,将一句“我觉得你不配”完美的表达。所以“您”字表达的尊敬意味,确实让“你”字存在有些许的尴尬,但“您”早在现代社会中,被开发出更多的表达意味。
喜欢润界本地化,请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