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专注的名言-真正优秀的专业人士,讲的不是天赋,而是专注

专注的名言-真正优秀的专业人士,讲的不是天赋,而是专注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2-25 15:14:04
阅读:

孔子曾经说过:“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很少会真正感受食物的味道了。正如孔子所感叹的:世界上人人都吃饭,却没有一个人懂得吃饭:


  • 吃饭时,一边吃饭一边刷抖音;
  • 睡觉时,一边睡觉一边忧虑昨日和明日;
  • 工作时,一边工作一边期待下班;
  • 写作时,一边写作一边玩手机。

对于这样的做法,很多人认为是一心多用,高效地利用碎片化时间,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不然。我们看似在做一件事情,但总不能专心做一件事。因此,我们不成功也是有理由的:在快节奏的社会,我们中了一种名为“伪努力”的毒。


这种毒无色无味,亦无实质性伤害,甚至能让我们一心二用。但若想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这种毒简直是鹤顶红,让我们的天赋在分心中渐渐消磨掉,成为一个平庸之人。


那如何才能彻底解除“伪努力”这种毒,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呢?很简单,学会专注。因此,本文内容大致分为下面两个部分:


  • 为什么要专注?为什么经过了1万小时努力的人仍不能成功?
  • 我们应该怎样保持自己的专注力,走出成功的“捷径”?
01 为什么要专注?为什么经过了1万小时努力的人仍不能成功?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这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一万小时定律。这个定律从所有人赞成到部分人反对,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一万小时的付出并不能给一些人们带来满意的结果。正如我之前所举的例子,很多在头条写作的人,持续了一年的写作,仍开通不了原创标;很多早两年就学习各种写作课程的人,仍没有收获新媒体写作上的收益;很多人持续十年看书,可仍没有变得学识渊博。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经过了一万小时努力的人仍不能成功?我想原因有如下3方面:


  • 目标太多,反而不知道先干什么,很多时间花在了选择上;
  • 做的事情很多,但都是只涉及,没有专精于一点,不能量变到质变;
  • 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没有保持专注力,彷如雁过无痕,脑中没有任何记忆。

若简单来说,就是缺乏专注力,使一万小时定律失效了。那么是什么让我们无法专注?原因有如下3方面:


  • 思维局限,将眼光着眼于当下,而不是未来;
  • 行动失控,刷屏时代导致行为上瘾,从而失去了自控能力;
  • 心态不稳,plan B打乱了我们原本计划,从而焦虑。

接下来,我将一一来详细说明。



1.思维局限,将眼光着眼于当下,而不是未来


日本500强企业家稻盛和夫曾在他的书中提出过一个乘法公式:


人生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顶级优秀的人和普通人的差距,就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思维方式影响着你的专注力和执行力。


对于弱者来说,阻碍他们成功的并不是天赋,而是思维局限——将眼光着眼于当下。


举个例子,在18年5月份的时候,我在一个文案训练营认识了一个年近四十的网友。


专注于投稿两个月,屡屡被拒后,她转向了文案。专注于文案3个月后,又回归了家庭生活。在今年,她转向了头条写作,这一次,她成功了。


先是一个月的专注产出文章,拿到原创标;接着运营微头条,成功一月涨粉上千;之后开设了自己的头条专栏,打造个人品牌,成功写作变现。


长期的专注使她成功运营了头条号。当我向她询问写作经验时,她是这么说的:


“运营头条半年来,我反思了自己,才知道,任何事情都需要把眼光放长远。首先定下建设个人品牌的长远目标,之后一步步按计划专注运营,果然,我想要的都实现了。”


古典在《跃迁》这本书中说过,专注是长期盯着一件事来做,一直把事做到绝对专注,而不是短期专注当下。


而我们不能专注的原因正是如此,只盯紧当下能收获什么,常常因短期无收获而放弃自己的努力。


长此以往,我们就会渐渐失去专注力。



2.行动失控,刷屏时代导致行为上瘾,从而失去了自控能力


在《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这本书中,作者说了一句让我心惊的话:


“丧失了继续或者停止相关行为的自由选择能力(失控)。”


在网络时代,让人觉得最恐怖的是,丧失了自控能力,不仅刷抖音微博停不下来,也不能专注于工作和学习。


为什么会这样?《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给了我们回答:


在这个各种游戏、新闻、短视频等APP横行的时代,短平快的娱乐项目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和快感,即使是工作或者读书时,我们也会忍不住拿起手机刷一下。


屏幕成瘾在披着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的伪装下悄然而至。千百位专业人士,以及机器算法,深挖用户喜好,在设计产品、推荐新闻时,都牢牢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


比较有趣的是,生产和设计高产品的人仿佛都遵守着毒品交易的头号规则——自己绝不能上瘾:


  • 数量惊人的硅谷巨头们根本不让自己的孩子靠近电子设备;
  • 乔布斯的孩子从未用过iPad;
  • 一位被称为天才思想家、玩过数千款游戏的人,却从来不碰“魔兽世界”。

这是因为上瘾行为带来短期的快乐,会一步步侵犯我们的现实生活,从而让我们丧失专注和自控力。



3.心态不稳,plan B打乱了我们原本计划,从而焦虑


最近,一个新词又戳中了大多数人的内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极易产生“plan B焦虑”


通俗点说,在原本计划被打乱时,我们就会产生不可言说的焦虑情绪,从而不能专注于工作。


比如说,当约会的前一天,我们正在开心地做着工作,结果一个电话打过来告诉你,明天不能约会了。这时,我们就会不自觉地产生焦虑,明明可以在半个小时完成的工作,花了4小时,还没做完。


为什么会这样呢?心理学上的解释为,心态不好:


在很多时候,我们的心态都很脆弱,也许突然的计划打乱,会让们觉得烦躁;也许某一句话就伤到了你的内心,让你无法将注意力集中;也许一点点挫折感就让你觉得整个人生都是灰暗的。


狄更斯曾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


的确如此,心态不好的人,会更难逃离情绪的控制,使人的注意力停留在过去,从而无法完成当下的任务。


以上就是我们无法专注的3个原因。


但若想成为强者,专注是最好的进攻策略,因此我们需要保持自己的专注力。


02 我们应该怎样保持自己的专注力,走出成功的“捷径”?

曾经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见面,记者让他们两个人写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个词,结果揭示出来后,两个人写的词都是一模一样的“Focus"


可见“专注”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能一直保持学习和工作上的专注,那么这个人会比其他人更快成功。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持自己的专注力,走出成功的“捷径”?我们可以这样做:


  • 通过“深度工作准则”打破思维局限,让自己能将专注习惯化;
  • 通过“最近发展区”建立成就感,诱导自己保持专注;
  • 通过“复盘”进行微小改变,健全自己的心态与专注力。

1.通过“深度工作准则”打破思维局限,让自己能将专注习惯化


在《深度工作》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深度工作”。简单来说,深度工作是指在没有干扰的专注下进行的工作,它可以把你的认知能力推向极限,最终得到高价值的工作结果。


那么如何培养深度工作能力呢?作者在书中给出了一个四步深度工作准则:


  • 1.选择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模式
  • 2.将工作内化成习惯
  • 3.像经商一样去执行
  • 4.适当减少整体工作时间

Step1:选择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模式


深度工作有四种模式,分别是节奏模式、双峰模式、禁欲模式和记者模式。


作为一个深度工作的初学者,我们应该采用节奏模式来培养自己的深度工作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在每天的固定时间都固定做同一件事,形成节奏。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每天早上提前起床一小时,在这个时间段里,我们可以阅读或者写作,从而养成习惯。无论是大作家,还是普通人,这个方法都特别适用。我认识的一个从事新媒体的奶爸,就是选择早起的时间段进行写作,避免被婴儿打扰,也逐渐培养了自己写作的专注力。


Step2:将工作内化成习惯


这一步我们需要做的是,将工作变成每日固定的习惯和准则。


也就是说,不要等灵感或者状态来的时候才开始工作,而是通过将工作变成身体控制的行为习惯。从而将深度工作状态的阻力压缩到最小,使我们能够轻松地进入深度工作状态并保持更长时间。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由于头条原创申请条件需要,需要在1-3天的时间里写出一篇文章,那么我们可以将时间分段。如早上起床后阅读书籍,中午在午睡之前将书里的知识进行回顾,晚上睡觉前将书籍里的知识写成一篇书评。


通过刻意练习,我们就可以每天在固定时间和地点工作,直到养成习惯,也能在头条上进行稳定创作。


Step3:像经商一样去执行


将深度工作习惯化之后,下一步就是执行了,作者提出了一个执行概念叫“像经商一样执行”。


什么意思呢?作者认为,应该让自己像商人一样,去培养个人深度工作能力。给自己找一个能够燃起欲望的目标,把所有关注点都放到这个最重要的事情上。然后用足够的精力去完成它。


比如,我们想通过文字进行变现,那么我们可以给自己设立,在未来两个月里,我们必须在头条写出5篇青云文章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一切不相关的工作都会为这个关注点让步,如通过其他方式写作变现。


Step4:适当减少整体工作时间


最后一步,我们要做的是减少整体工作时间。


作者说,通常一个工作日8小时,我们能保持深度工作的时间最多是4个小时,普通人每天一般能保持2小时深度工作已经很不错了,其余的时间都是用浮浅工作填满的。


因此,减少无价值无意义的浮浅工作时间,我们会将专注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比如说,37signals 软件公司曾做过一个实验:将每周 5 天工作制缩短成 4 天。实验结果令人诧异:尽管工作日少了一天,但员工还可以完成相同的工作量,而且在那 4 天内员工并没有疯狂加班,而是正常的工作 8 小时。


由此可见,减少无意义的浮浅工作时间,只会让我们的工作效率更高。


以上就是“深度工作准则”的具体做法,打破思维局限,让自己能将专注习惯化。



2.通过“最近发展区”建立成就感,诱导自己保持专注


我们常常不能在学习或者工作保持专注的原因是,缺乏愉悦感。若我们能在工作上、或者学习上获得成就感,那么我们就会选择专注学习。


在《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了如何通过“最近发展区”建立成就感,诱导自己在学习上保持专注的方法。


心理学家列夫·维果斯基提出一个词叫“最近发展区”,意思大概是,如果学习资料刚好比孩子们当前的能力超出一点点,他们学得最好,最有动力。在这个区间里,孩子们既有挑战,也能获得成就感。


成年人玩游戏的时候,并没有老师指引,但一款精心设计的游戏能够制造出“有人教”的错觉。


比如书中提到的马里奥游戏左侧空白区域练习,很多游戏都会遵循这个区域来设计,在游戏中带着你循序渐进地学习、闯关、随着你能力的提升再慢慢提升关卡的难度(游戏跟着玩家一起进步。


那我们该如何来通过“最近发展区”来建立成就感呢?


  • 1.自我剖析能力;
  • 2.假定有人指导,设定任务要求和辅助资料;
  • 3.多做一点。

举个例子,假如想在头条上写作。我们第一步要做的是,自我剖析能力,若是写不出1200字以上的文章,那就在第二步设定任务为,每天写500字微头条。在第三步,则要么是只完成任务,要么是在超额完成任务,但给自己设定奖励。


长此以往,半个月或者一个月进行重新设定计划。


在这个过程中,就和升级闯关一样,通过成就感抓住自己的专注力。



3.通过“复盘”进行微小改变,健全自己的心态与专注力


对于很多人来说,我们已经心态不稳,丧失了自己的专注力。因此,保持专注力的同时,我们还得健全自己的心态,只有好的心态,才能保持专注。


那如何健全自己的心态?很简单,通过复盘,策划行动,进行心态上的微小改变。复盘有如下3个步骤:


  • 1.观察自己的应激反应;
  • 2.反思自己的行为轨迹;
  • 3.制定策略,尝试做出微小改变。

并在复盘中按照4个区域进行记录:


Step1.观察自己的应激反应


有一句话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也就是说,只有适合的解决方法,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找到影响我们心态的触发事件。


如何做,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一支笔或者一张纸,在我们这个年代,也就是只需要一个手机。


只要你工作时打扰你的事件,统统记下来。当然也是有规则的,A1事件记录对自己造成干扰的事件,A2事件记录自己不受影响的事件。


举个例子,比如说当你读书时,有人给你发微信,你是选择了看还是不看,你的心情是否被打扰;再比如说,当你读书时,你的家人喊你做事,你是选择了帮你家人做事还是没有,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将这些统统记下来。


等到了一个星期后,我们可以进入下一环节,反思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轨迹。


Step2.反思自己的行为轨迹


这个环节,我们同样需要按规则进行记录,在B区域写下自己对一星期内行为的思考。


这个思考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但是有一点小要求,一定要写出来你当时为什么会这么做的原因,以及反思你的行为到底对不对。


举个例子,若你记录的是,当你读书时,一条微信来了,你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消息,然后和人聊了会儿天,之后的心情就很郁闷,不想读书了。


那这时候,你就得反思,回复微信这个行为是对你有影响的,这个行为并不对,导致你无法再看书,并且当时也是为了找借口不读书。


若你记录的是,当你读书时,你家人喊你做事,你很不耐烦地吼了两句,这个行为当然也是不对是,而你这么做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你正在思考书中的一个问题。


诸如此类,写下自己的反思。


Step3.制定策略,尝试做出微小改变


通过观察和反思,你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


若是读书时特别无聊,你会受外界很大的干扰,一旦有引起你反应的事件,你会中断读书;


若是读书时很投入,你不会受外界的干扰,但是会导致你情绪波动,一旦有引起你反应的事件,你读书时就会受情绪影响不能专注。


综上,我们可以这样做,找到自己比较投入的书籍,将它设定在早上起床时间看,以防被家人打扰,从而情绪不好;找到自己认为比较无聊的书籍,将它设定在晚上入睡时看,并将手机放在与自己隔离的地方。



总结

在知识大爆炸的现代,专注是当下最宝贵、同时也是最稀缺的能力,如果你不能很好地用注意力去专注一件事,那么你每天的时间和思维就会被打碎,即使你一辈子勤奋,也是做的“无效努力”。


所以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一个人只有保持专注,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做出最有效的努力,才能成功。


本文介绍了3种方法来保持自己的专注力:第一是通过“深度工作准则”打破思维局限,让自己能将专注习惯化;第二是通过“最近发展区”建立仪式感,诱导自己产生愉悦感、保持专注;第三是通过“复盘”进行微小改变,健全自己的心态与专注力。


希望我们都能保持专注,用最短地时间实现自己的目标,收获成就。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