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左传名句-称雄与尊礼:《左传》的春秋

左传名句-称雄与尊礼:《左传》的春秋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1-02 21:13:46
阅读:

第一篇:“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这个句子出自于《左传·宣公十二年》。


现今,人们通常将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为,人是由什么发迹腾达的,便会因同样的事物而衰落灭亡。譬如此后人们说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或许也受了这句话的启发。


实际上,在《左传》中,这句话的发生场景和表意与后人的理解是有很大出入的。


《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提到这句话的篇章是记录楚晋争霸战役中的重要一战—邲地之战。楚军与晋军在黄河南岸的邲地对峙。楚军军制为广,据说一广编制是三十乘战车,当时楚军布阵分为左广、右广,楚庄王在作战开始的时候坐镇左广车阵;晋军军阵则分为上军、下军,迎击楚军。


战斗开始后,晋军下军溃败撤退,楚国工尹,《左传》中记录其名为齐的一位军官负责率右广部分军队追击。(注:工尹是楚国的一种官职,设置原本作为掌管百工的官员,但是《左传》中多处都有工尹统兵的记录,可见工尹也可以作为武官。)楚庄王晋军下军逃窜,但上军却岿然不动,心生疑虑(楚庄王的担忧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此前在城濮会战中他吃过晋军的亏,此处暂时不表)。为了保险起见,楚庄王又派使者向附近的唐惠侯求援,借来战车四十乘。看到楚军的这个阵势,晋军上军将领之一向上将军询问,是否迎战。上将军随季表示挡不住了,不可再战。于是晋军上军不战而退。此时在作战的只有对阵晋军下军的右广。庄王大喜,他原本坐镇左广,此时却按捺不住想加入右广一起追击。但右广的统帅,一位名为屈荡的将领却拒绝了王,并说:


“君以此始,亦必以终。”


这位将军的意思就是,王在战始是在左广的,如果没有遇到特殊情况,就应该自始至终待在左广,不可随意移动王位。这便是后来“君以此兴,必以此亡”的出处。


所以,从《左传》中所描述的这个情境而言,“君以此兴,必以此亡”这个名句,与其说是人因何辉煌,便会因何衰落,毋宁说是在表示:人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就应当坚定不移地走到底,不可随意变更初心。


很多人用“君以此兴,必以此亡”来形容明代名臣胡宗宪的一生。胡宗宪是严嵩一路提拔培养的官员,严嵩对他,欣赏有家,他称严嵩为老师。从感情上和立场上,他都是算是严党。嘉靖年间,严嵩父子推行“改稻为桑”的国策,在富庶的浙江首先试点,多少是因为胡宗宪时任直浙总督,严嵩父子认为在浙江率先推行,阻力会小得多。然而胡宗宪了解这一国策之后,终痛切认识到,这是对大明王朝的釜底抽薪,如果真的实施推行了,百姓便没有了活路,而且在戚继光领导下刚有所扭转的抗倭战争也会受到影响。他如若按照老师的愿望,实行了这个国策,便是愧对社稷百姓,愧对君王家国。


经过一番复杂的思想斗争,最终,胡宗宪做出了自己抉择。他的这个抉择可以说直接扭转了当时的政局。


胡宗宪决定悖逆老师的政策,倒戈支持严嵩的政敌徐阶和张居正等人。他拖延拒办“改稻为桑”的政策。甚至在他被免除了直浙总督的官职之后,还继续通过各种途径阻挠这项政策的施行。


因“改稻为桑”政策的彻底失败,严嵩倒台。然而,胡宗宪却并未因他此前的大义之举而善终,反因为多次被言官斥为严党而入狱,并在狱中度过了余生,终生未得提审。确实是因着严嵩,命运颓败。


但是,用“君以此兴,必以此亡”来形容胡宗宪,至多对了一半。胡宗宪确因严嵩而兴,因严嵩而衰。但这是他自己早就预料到的结果,是他自己选择的结局,而并非是受牵连、身不由己造成的。“改稻为桑”之策推行之时,正是严嵩派系和徐阶派系争斗最为关键的时刻。作为一名久经官场的高级官员,胡宗宪当然清楚,这项政策失败,严嵩一党必然垮台,而他自己,就算这一次违背了严嵩,但此前也受了严嵩的诸多关照,严党这个身份,是脱不下来了。严嵩倾覆一定会牵连到他,这一点,他是清楚的。


胡宗宪实际上是很明白的,这个决定必然会使自己也随着严党的倾覆走向穷途末路。但是在个人得失和社稷大义之间,他终于还是决定选择自我牺牲。


所以,在胡宗宪的人生中,“君以此兴,必以此亡”说的是他因严嵩提携而仕途腾达,但是在国家社稷前,他选择了让恩师下台,并且毫无怨言地接受了自己也会因老师下台而衰颓的命运。胡宗宪虽为严嵩弟子,但是他是自己勇毅地选择了灭亡的结局,举头三尺有神明。他要做的是上对得起苍天,下对得起百姓,并以此生陨落的代价,来报答老师的提携之恩。


胡宗宪要的,就是一个问心无愧。不论对谁,都问心无愧。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