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古代诗歌堪称国粹。走进美丽的中国古诗,意味着走进了一个美的世界,开启了发现美、欣赏美的心灵之旅。
沐浴着三春的光辉,享受着万紫千红,我们走进了暮春时节清谷天。家长国学堂,我们今天学习一首游子献给母亲的颂歌:孟郊的《游子吟》。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疏译]
慈母手中线,
慈祥的母亲手中捻着针线
游子身上衣。
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补衣衫
临行密密缝,
临行之际密密缝来细细补
意恐迟迟归。
心里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归来
谁言寸草心,
谁说儿女小草般微末的孝心
报得三春晖。
可以报答母亲三春光辉般的恩情
[解读]
寸心何报三春晖
孟郊,字东野,唐代诗人。早年生活贫困,后来半隐半游,是个典型的“游子”,但是无所遇合,屡试不第。46岁始中进士,50岁任江南溧阳尉,其代表作《游子吟》就是在溧阳时所作,为唐诗中之极品。
孟郊和贾岛并称,诗风“郊寒岛瘦”,都属于苦吟派。但就是这个生活苦、际遇苦、写诗苦的孟郊,写出了中国诗歌史上最温暖动人的一首诗,这就是写给天下母亲的颂歌《游子吟》。
《游子吟》描写母爱,前四句全用白描,抓住游子离家之前母亲为儿子缝补衣服的一个场景:一边是慈母手中捻着的针线,一边是游子身上穿着的衣服;可以想象的还有母亲不断的叮嘱——注意这个,小心那个……嘴里不停地唠叨着,手中的针线穿梭不停。最动人的是这个细节:已经缝好了,但还不放心,又在前后左右加上三五针——这一去还不知道要走多少日子,加上这么几针,就不怕磨断线又破开了。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对儿子的无限挂念关爱,都细细密密,缝补进这一针一线之中。这是多么沉甸甸的母爱!作者到此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怀,发出了来自心底的一声感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确实如此,在博大无私的春晖般母爱面前,我们做儿女的那点孝心,实在微不足道啊!
古时交通不便,一走一年两年,相隔千里万里,所以思念之情被无限放大,非常浓烈。现在交通发达了,半天就能从国外飞回国内,一天就可从沿海回到内地;通讯便利了,一个电话就可以聊天唠嗑半天,一条微信就可以说不少家长里短。没有了传统社会的千山万水阻隔,没有了孟郊和母亲间的那种经年累月的牵肠挂肚,我们现在的人感情相对就淡得多了。
但交通和通讯的便利,也带来了更大的流动性,制造了更多的“游子”。请看看我们的周围,有几个人不是常年跑来跑去、飞来飞去,到异乡居到异地讨生活呢?有几个人能和父母长年生活在一起?也许你还年轻,这种“反认他乡作故乡”的滋味还体会不到,但父母对你的思念却实实实在的,你想过她每天对你的牵肠挂肚吗?哪怕不能常回去看看他们,你想过哪怕给她打一个电话,也是一种安慰,也是一点报答吗?
今年的母亲节,是5月14日。孟郊的这首诗,正适合母亲节阅读,但我想它更适合于在我们沐浴着春晖的时候来感受。为了找一首符合这一主题的诗歌,我翻了很多诗集,但翻来翻去才发现,中国千千万的诗人,万万千的古诗,真正写给母亲的竟然很少:母亲健在时写的是祝寿诗,去世后写的是悼念诗;合乎礼的多,发乎情的少。真正掏心掏肺写母爱,而且写到心底骨子里的的,可能还数这首《游子吟》。从感恩母亲的角度,这是一首真正的千古绝唱。
家国天下,家学即国学,国学亦家学。
家长国学堂,与热爱国学的家长朋友一道,每日花几分钟时间,细品国学滋味,同享传统文化,点点滋润,日日更新,并与子女在互动互助中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