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左传名言-《左传》经典名句30句,凝结古人智慧,带给后人启迪

左传名言-《左传》经典名句30句,凝结古人智慧,带给后人启迪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1-03 06:01:08
阅读:

《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


作为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左传》不仅开创了我国传统史学的先河,而且它以生动简洁的文字,使这部史书成为先秦散文最高成就的代表作。这部史书为后世文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


配图 | 网络


1、多行不义必自毙。


多干坏事,一定会自取灭亡。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


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百姓的生计全在于勤劳,只要勤劳生计就不会困乏。


4、《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书经》上说:“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想到危难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没有了祸患。


5、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6、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我听说过用忠心善行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摆出权威来防止怨恨。


7、临患不忘国,忠也。


面临祸患仍不忘国家,这是忠诚的表现。


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树冠大了必然折断,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摆动。(旧时常以“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上级的指挥调遣。)


9、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当权执政者不能无故奖赏对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借故惩罚与自己有私仇的人。


10、无德而禄,殃也。


没有道德而享受俸禄,就是祸害。(说明享受国家俸禄的人必须在品格上作人的表率。)


1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我不诈骗你,你不欺骗我。真诚相待,互不欺诈。


12、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不可怀恋。


13、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ǒu)。


下棋的人拿着棋子而决定不了下在什么地方,这样的人必定胜不了对手。


14、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众人的愤怒不可以触犯,个人专权的欲望难以成功。


15、川泽纳污,山薮(sǒu)藏疾,瑾瑜匿瑕。


河流大泽中也容纳污水,深山草野中也会藏瘴疠之气,美玉中也会微有瑕疵。


16、过而不悛(quān),亡之本也。


有过错而不改正,这是败亡的根源。


17、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空有虚名而无其实,言过其行的人。必然会招来人们的怨恨。


18、骄奢淫逸,所自邪也。


骄横、奢侈、荒淫、放荡,是邪恶发源的处所。


19、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好事不能放弃,坏事不可任其发展。


20、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节俭是有德之人共有的品质,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21、兄弟虽有小忿,不废雠(chóu )亲。


兄弟之间即使有小小的怨恨,也不妨碍他们的至亲关系。


22、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灾祸或福分没有别的来路,全由人们自己感召来的。


23、量力而动,其过鲜矣。


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办事,过失就会少些了。


2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面颊骨和牙床互相依靠,紧密相连;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事物之间密切相关,相互依存。


2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言辞没有文采,流行得不会很远。


26、树德莫如滋,击疾莫如尽。


修养道德的最好方法,就是促使它不断增长,消除疾病的最好方法治得彻底干净。


27、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


不能因为一次过失,而掩盖了平素的高尚品德和过去的功绩。


28、从善如流。


听从正确的意见象流水一样快。比喻能很快地接受别人好的意见,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29、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人民的生计贵在勤劳,勤劳就不会贫乏。


30、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国家兴盛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对受伤的人一样关心爱护,这是它的洪福;国家衰亡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粪土草芥一样微不足道,这是它的祸根。


有关《左传》的趣味故事


1. 看《左传》如何讲故事


鲁宣公二年(公元前607年),晋灵公被赵穿所杀。《春秋》仅用“晋赵盾弑其君夷皋”一句话来叙述此事,虽然简洁,但不明了,很容易让人认为是赵盾杀害了国君。但国君确实不是赵盾杀的,至于事情的来龙去脉,《左传》就作了详细的交代。文中先叙述了晋灵公的种种暴行,接着叙述赵盾的直谏,这样就有了矛盾冲突,导致晋灵公想除掉赵盾。于是他派踶去行刺,踶被赵盾的恭敬所感动,自己触槐而死。后来,晋灵公又想在酒宴上杀他,被赵盾的卫士提弥明发觉,于是提弥明舍身卫主,救下了赵盾。就在这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作者掉转笔锋,插入了赵盾在桑翳救灵辄的往事,然后写灵辄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保护赵盾脱身;接着又叙述赵穿杀害灵公,赵盾因受连累而逃走,但却被史官记录为“弑君”,作者还引用孔子的话,对此表示惋惜。文中有曲折的情节,有惊险的场面,波澜层出而又脉络分明,虽是编年叙事中的一段,却完全可以独立成篇。


2. 《左传》对于战争的精彩描写


鲁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齐侯伐鲁,卫军侵齐。鲁、卫军败,向晋求救。晋出师救鲁、卫而伐齐。于是,齐、晋在鞌地爆发了这场战争。在交战的前一天,齐国高固单车闯入晋军挑战,“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其垒,曰:‘欲勇者,贾余余勇!’”可见其士气高昂,勇不可当。战斗开始前,齐侯又狂妄地宣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他竟然说先把晋军消灭了再吃早饭,而且不给自己的战马披上护甲就带头驾车冲锋,好像消灭晋军不过是举手之劳。晋军奋力迎战,郤克被箭射伤,血流至足,仍击鼓不停,但终因伤势过重,大叫:“余病矣!”晋侯手臂中箭,鲜血染红车轮,他斩断箭杆,继续驾车,在这关键时刻,他一面与郑丘缓一齐鼓励郤克,一面又用左手执辔,腾出右手帮助击鼓,战马狂奔不止,晋军紧紧跟随。于是“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由此可见,所描写的战斗的紧张激烈场面令人如临其境。


3. 左丘明与孔子的关系


左丘明与孔子同为春秋末期人,二人关系密切。他曾与孔子一同前往周室,鼎力支持孔子从政,受到孔子的好评。孔子曾以左丘明为楷模谈论自己的做人原则:“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也就是说,甜言蜜语、谗言媚色、卑躬屈膝,这种态度,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隐匿怨恨而佯装友好,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觉得可耻。孔子评价左丘明的这些话,反映出左丘明是一位诚实耿直、品德优良的人,这与秉笔直书的春秋史官文化精神是一致的。孔子曾多次赞叹左丘明的“君子”风范。例如,有一次孔子前往齐国,路过肥邑,感叹道:“肥有君子焉。”意思是说,肥邑这块地方出了位令人仰慕的君子,对左丘明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另外,《论语·雍也》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胜质才称得上史笔,文质彬彬才算得上君子,敬重的也是左丘明。


4. 左丘明与《国语》


左丘明晚年时眼睛出了毛病,不得不辞官回乡,不久就双目失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使他振作起来,将自己几十年来的所见所闻、各诸侯的要闻和君臣议论得失的话记述下来,汇集成著名的历史名著《国语》。《国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它与《左传》一起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公元451年前后,左丘明因病去世,安葬于故乡肥城石横镇衡鱼村。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