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尊重造句-熊孩子是被尊重出来的?家长请跳出对尊重的四个误解

尊重造句-熊孩子是被尊重出来的?家长请跳出对尊重的四个误解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1-03 06:39:13
阅读:

©本文为本人原创,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文 | 童话爸爸石祥新



一位家长的质疑

有位家长在我的文章下面给我留言说,都是我这样的人,总是强调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才造成今天有那么多“熊孩子”“小恶魔”。


看到这段留言的时候,我的第一感受是感觉自己被误解了。


是的,我的确强调尊重孩子。因为我始终认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可是,今天还有很多父母依然不承认这一点。他们总是强调自己对孩子的占有权、主导权、教育权,因为他们认为“你是我生的,就得听我的”,所以跟孩子谈论尊重和自由是可笑的。


我想,她一定曲解了我所强调的尊重。






给孩子成长自由

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蒙台梭利说:“儿童教育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一生,也决定他一生。”


因此,她总是强调,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让孩子的生命自由发展,因为儿童的成长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儿童本身具有从外界环境自动吸收知识的本能。


她说:“儿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帮助孩子身心自然的发展。


换句话说,成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是主导者,而是协助者。


不过,儿童教育者必须清醒认识的是,蒙台梭利虽然强调让孩子自然发展,却不意味着家长作壁上观什么都不做。


正如她也指出:“当儿童还没有发展起控制能力的时候,让儿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与自由观念相违背的。。”


因为,“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然而,在今天的现实当中,很多家长强调尊重孩子的时候,却往往误入歧途,踏入尊重的陷阱。他们误解了自由和尊重,认为尊重孩子就是什么都不做,认为自由就是不尽兴任何干涉。


其实,这是读自由和尊重的错误认识和执行。






尊重孩子不等于放纵

两千多年前,中国人的先贤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他强调了规矩的重要性。这就像孙悟空用金箍棒画出来的那一个圈,唐僧只有坐在圆圈里面,才能保证他的生命安全。


尊重孩子也一样,它有一个“圆圈”。


尊重孩子,是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他有他独立的人格,他有不容侵犯的身体。这是一个人——即使他是一个刚刚呱呱坠地的孩子,应该获得的最基本的尊重。


父母们必须承认,你的孩子,他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你的孩子。你对任何人给予的基本尊重,你的孩子也应该享受得到。


但是,你和你的孩子除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有一层更加特殊的关系——那就是,你是你的孩子的养育着,你对他有抚养教育的义务。


因为这层关系,当你在尊重他的人格和身体独立的前提下,你对他具有管教的义务。你不仅要教导他做正确的事情,还要纠正他不正确的行为。在孩子还不能独立行使法定权利的阶段,你对他不仅有监管责任,而且要承担他犯错的结果。


因此,为了让孩子长大后少犯错或者不犯错,对于孩子不恰当的行为,父母必须坚决制止。


这种制止,不是不尊重孩子,而是对孩子的保护,是培养他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行为习惯必须采取的行动。






尊重孩子不等于没有要求

有的家长培养孩子很佛性,认为孩子高兴做的就做,不高兴做的就不做,比如学习。


其实,这种“以快乐之名”放任孩子的行为,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


真正的快乐或幸福,从来不是短暂的快感,而是来自克服困难获得成长的喜悦。


孩子因为年龄小,对世界的认知还不够健全。因此,做出的判断从来都是来自自己的直接感受:高兴或不高兴,乐意或不乐意。


在孩子未成年阶段,家长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和监护者,有义务帮助孩子提升认知和生存技能。而认知和技能的提升,除了被动接受常识教育,更依赖于主动学习。


因此,家长有权利对孩子提出要求,要求孩子在能力允许范围内约束自己的行为、进行一定的挑战,以便融入社会,培养社会情感,并获得生存能力的成长。


在孩子还没有意识对自己提出要求的年龄,甚至对是非对错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如果家长不对孩子提出任何有利于其成长的要求,这不是尊重,而是失职或懒惰。




尊重孩子不等于没有惩罚

我们知道,任何行为都会产生结果。


孩子不正确的行为,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且可能会伤害他人。


孩子的价值观,是在跟他人和外界的交往中形成的。


孩子由于认知不健全,往往对是非对错判断不准,或者由于意志力不坚定,明知故犯。


有些家长,在孩子犯错后,不仅不指正,甚至还千方百计为孩子开脱,包庇孩子的过错。


家长对孩子的盲目宽容,会给孩子造成认知上的错误和依赖心理,让孩子错误地认为,自己即使犯错,也有家长替自己承担责任。这就会导致孩子形成任性、自私性格。


对于孩子的无心之过,家长虽然可以宽容,但万万不能熟视无睹。即使是孩子的无心之过,家长也要及时指出,让孩子明确什么是对,设么是错。


而对于孩子的明知故犯,家长更不能视而不见。如果孩子明知故犯,家长必须通过适当的惩罚,让孩子明白,有些行为一定不能发生,一旦发生,就要为之承担责任。“教训”不是教育孩子的目的,而是让孩子健康成长的手段。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家长必须认真告诉孩子的道理——即使孩子还不能独立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






“尊重”不是催生熊孩子的根源

社会上一些人把孩子任性归根于家长对孩子的尊重。其实,这是对尊重非常偏颇的见解。


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础是相互尊重,家长和孩子相处概莫能外。


在家庭中,家长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相互尊重,孩子才会尊重父母。因为,孩子的才能和品格,归根结底是家庭教育的结果。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孩子首先模仿的是家长的言行举止,家长的行为会直接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孩子就是家长的影子。


真正受到父母尊重的孩子,他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尊重,他也会学会尊重别人,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不去冒犯别人。


作为家长,尊重孩子,一方面是不去伤害孩子,关心孩子的情绪,另一方面是教会孩子不去伤害别人。


任性的“熊孩子”“小恶魔”,从来不是家长尊重孩子的产物,而是盲目宠爱、放任纵容孩子错误行为的结果。


美国作家爱德华说:“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专制,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讲民主等因素,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与人生。 ”


家长应该警惕:恰当的尊重造就心理健康的孩子,而放纵则会造成孩子心理的扭曲,千万不要跳进“尊重陷阱”。



【我是童话爸爸石祥新,阳光奶爸一枚,儿童文学作者,出版有《丛林大反攻》系列童书。我将在这里分享育儿经验和儿童安全教育知识。关注我,和我一起交流、探讨、分享育儿话题吧!】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