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祝福母校-师恩如海,感念于心--祝贺湖洋中学母校建校五十周年

祝福母校-师恩如海,感念于心--祝贺湖洋中学母校建校五十周年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3-21 02:33:07
阅读:

来源:梁瑞凤 上杭报


导读:福建省上杭县湖洋中学1979年高中毕业生中,有12人考上大学本科,18人考上师范专科,13人考上其他专科学校,其中胡联浩、林毕全考上北京大学,梁瑞凤考上清华大学,吴奕初考上北京钢铁学院。一所普通农村中学,取得如此辉煌的高考成绩。这一奇迹不仅轰动了上杭,而且轰动了全省!被誉为"湖洋中学1979年高考传奇"。值湖洋中学即将举办建校五十周年庆典和高七九届毕业四十周年庆祝活动之际,谨以此文怀念和感恩我的中学老师们。


今年春,受谢春池老师推荐,作家沈世豪教授与我联系,说为了配合湖洋中学建校50周年庆典,拟采访若干校友,我是其中之一。11月21日沈教授的文章以"现实版中的宋运辉"为题,在他的公众号"向北之光"上非正式发表。读后,我感慨万千,写道"中小学时期政治环境对我的不利,与当时老师们对我的关爱,构成我的世界的阴阳两极。我就是在这样一半是苦水,一半是甜水中成长,度过了我的中小学时光。"


正值湖洋中学建校50周年征文截稿之际,我利用美国飞香港航班休息的机会,追忆了个人对中学时代任课老师们的印象。


杨舒芃,初中语文老师,班主任


杨舒芃老师是我初中班主任,两年下来与老师的关系真是情深意长。有杨舒芃老师做班主任真是件很幸运的事。那时因为我们年龄小,个子矮,总觉得老师们都是很高很大,什么都知道,什么问题也都能解决。事实上,有些老师也是刚从师范学校毕业或毕业不久,比如杨丽琴老师和郑彩金老师。杨舒芃是1970年大学毕业后到湖洋中学的,我们1975年上初中时,杨老师已工作了5年多时间。


于我,杨老师就是我们的偶像。他戴副眼镜,还比较深度的那种,俨然是个学者。他喜欢运动,打篮球,打乒乓球,还会弹一种曼陀琳的西班牙乐器(琴)。他生活很有情趣,种西红柿、扁豆之类,还养兔子。因为他夫人邱梅萍老师也在学校,我们与师母也很熟悉。学校分配给杨舒芃夫妇两间宿舍,一间用作卧室,另一间用作厨房,放其他物品。


有关杨老师的许多事都被深深地刻在记忆里。先说杨老师的教学,杨老师是语文老师,教学非常有特点,一是写字特别工整,不论是纸张上还是在黑板上,别以为写字工整就会慢,他写字很快的。二是他的故事课,他每学期都会抽几节课选一本书来讲故事。哦,那个精彩,那个悬念,让你绝不想错过下一节故事课。另一个深刻印象是,他有很多很多小人书,有系列的,也有独立的。几架子的小人书放在厨房那间里面。记得每周日我都很愿意早到学校,一是带着可爱的小妹妹(杨芩苓)玩,牵着她的小手去集上转一圈什么的,还有就是坐在小板凳上,读小人书。第三个记忆是杨老师养兔子,课外,他很喜欢叫上一些同学去山上或田边拔兔子草。有男同学有女同学,同学们之间与老师之间有说有笑,那些都是非常愉快的时光。第四个记忆是带领学生们种菜,我们班同学有时有新鲜菜吃,那也是让其他班同学很羡慕的。


生活上杨老师对同学们都非常照顾。每逢同学家长们来赶集,家长们都会到杨老师办公室坐一下。家长们都比较熟悉他。他知道我家生活极为困难,当他有的东西不用了,就让我带回家里用。在政治上杨老师从没有伤害过我的感情,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是很不容易的;而事实上,受当时的大环境影响,我在学校,时常受到伤害和不公平对待,有些事情老师知道,有些事情只有我自己知道。这种伤害,更多的是语言上的,而不是身体上的。


有资料表明,我初中毕业时七门课,总平均91分,全年级第一。但是,因我父亲有所谓政治问题,我记不得在初中时期我是否得到过任何表彰,比如学习积极分子什么的。三好学生,是不可能与我有缘的,我是不会去想的。相信我担任过课代表之类,就是帮老师收作业发作业什么的。但在当时形势下,老师喜欢我就已经是莫大的安慰了。我把老师对我的喜欢当成是最大的鼓励乃至奖励。1972年生的芩苓妹妹逐渐长大,1976年杨老师又有了阿弟(杨绿),我又时而帮助照看阿弟。


初中两年很快过去。这期间,发生了很多大事情,周恩来逝世,朱德逝世,毛泽东逝世,唐山大地震,粉碎四人帮……这些都是超过了我当时的知识和智力水平所能理解的大事。我初中升高中的曲折,如作家沈老师文章里写的老师为我奋争得到的录取资格,我本人是不知道的,但后来隐约知道一些。


上了高中,杨老师没有再跟着我们。后来杨老师调到漳平潘洛铁矿中学教书,我们一直维持着书信联系。后来我上了清华,其中的一个暑假,或许是1982年暑假,我专门去潘洛铁矿中学看望老师,呆了两天或三天,那是老师调到漳平后的再次相见。老师见到我长高了一些,非常高兴,但也看见了我那吊着的,露出小腿的裤子。第二天师母邱梅萍老师便带着我去学校附近的百货商店买布,是淡米黄色那种的确良,然后去裁缝师傅那里量体定制。我是穿着新裤子离开老师的,内心无比的感激和温暖。我很珍惜老师给我做的衣服,穿了若干年。


随后的很长时间里,和老师一直保持联系。几次在厦门与其他老师见面,也没有机会见到杨老师,只是通了若干次电话。再后来获悉邱梅萍老师已经走了,我没能再见到师母,留下永久的遗憾。在2016年11月我回国访问,我早早就把看望杨老师的事项纳入行程。巧的是移居加拿大的同学范开强也在石狮,便有了杨丽琴老师,谢洋同学,刘锦昌老师,赖耀铭同学,范开强同学和我同去看望杨老师的美好情景。同时见到已成家立业的昔日小妹和阿弟,他们也都是当老师,真是名副其实的教师世家。


因筹划那次对老师的访问,我建起了初二(4)班群。逐渐地,所有同学又重新取得联络。有心的老班长范开强在2017年5月组织了初中毕业40周年的活动,我未能回国参加,我缺位了,留下了永久的遗憾。当我给他们传来的毕业40周年聚会合照加注同学姓名时,我其实也是一边输入每位老师同学的姓名,一边伤心难过地自责。这次校庆和高中毕业同学40周年聚会,我早早安排好工作,一定不再错过。


自有班级微信群,杨老师每日都会露面,时而问候各位同学,时而发些精彩分享,还给同学们寄礼物,包括御寒的大衣。如今77岁高龄的杨老师,依然如同昔日那样,心里装着每一位同学。在今年12月21日聚会上,在杨老师的倡议下,我们将正式成立初二(4)班同学会,互助互帮,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学生我衷心祝福恩师幸福快乐,健康长寿!




刘锦昌, 初中物理老师,副班主任


刘锦昌老师是初中班的副班主任,他与杨舒芃老师配合得天衣无缝。我内心永远都无比感激刘老师,在我看来,他一开始把我当成他的好学生,一个需要额外支持的学生;后来,他把我当成亲密无间的朋友,当成自己的弟弟。刘老师对我无比信任,无论在湖中还是在后来县教育工会的时候,他都把宿舍的钥匙给我一把,我任何时候都可以利用他的宿舍学习。


我由衷地佩服刘老师,一个高中毕业生就当民办教师来教我们,还把物理教的那么好。我们的物理基础很扎实,承载了后来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的基础,这本身就是对刘老师教学成果的直接肯定。我的物理成绩很不错,应该是考过100分的,我也有印象我当过物理科代表,就是帮助老师收发作业,或许这是我初中当过的最大的"官"。


作为副班主任,刘老师参加了杨老师组织的一切活动,包括一起去拔兔子草。印象中刘老师负责红卫兵或者共青团的工作,在那以家庭成分论主导的时代,我知道我的先天缺陷,对此我毫无奢求,但刘老师安排我进唐山大地震后成立的地震测报组。无疑,这是对我莫大的鼓励和奖励,而人的成长是需要鼓励的。在地震测报组里,我和大哥哥们(就读高中的刘永新、林德兴等同学)相处得很好,他们对我也照顾有加。我们在刘老师的领导下工作很勤奋,后来还被评为优秀地震测报组。


也记不得什么时候开始,我周日只要一到学校,就到刘老师的宿舍看他来了没有,那时刘老师的宿舍在校礼堂台上,一间大屋一隔两半,一半是他的房间,另一半就是地震测报室。因为与刘老师交往较多,我认识他家的所有成员,真的很感恩。


刘老师对我最大的帮助是高中期间,无偿地提供他的房间供我自修学习,特别是当教室熄灯以后,同学们都回宿舍睡觉了,我从教室转移到他的宿舍。周日我也是早到学校,就到他宿舍学习。他当时的宿舍,是在教师宿舍楼前面有一个乡政府的两层小楼里,他的房间在二楼。那时,刘老师应该没有担任高中课程,我和他的友谊完全是初中时期的延伸与发展。


高考后,我和其他同学一样,期盼着录取通知书的到来。 盼呀盼。。。终于,有一天早上,也就是七,八点左右,刘老师骑着自行车,从螺田片土楼里小溪对岸那个小田埂路上过来,还未到我家,很远就喊,说我给你送录取通知书来了!这真是永远无法忘怀的时刻!那时,作家沈老师写的老师在背后为我升学抗争的事情我是不知道的。我的高考成绩是386分,当时是算很高的。在政治挂帅的年代,我和我爸都对能否被录取上大学没有一点把握的,如今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来了,真的,不是做梦!刘老师那天是一大早从黄塘迳赶到古楼,相信他也是一晚激动, 不愿再耽误一分钟。那天天气很好,村里早晨的阳光非常美丽,绝对是个好日子!刘老师给我送来了希望,人生的希望!


后来刘老师也参加了高考,考上了长汀师范。上清华时,因没有路费,很多寒暑假。我都是在清华校园过的。有一个暑假,刘老师便来北京清华看我,我把宿舍里的床让给他住。刘老师师范毕业后当过若干年老师。不知道什么时候到了教育工会工作,住在县大礼堂后面教育工会宿舍楼里,分配有一间房间。印象是他在这里住了很久的时间,我每次回到上杭都去他那里。他给了我一把钥匙,随时可以去。记得他有一个留音机,有好多好听的歌曲。


随后漫长的岁月里,刘老师时时鼓励我,为我的每一点进步高兴自豪。感恩刘锦昌老师,我们差不了几岁,他却是我永远的老师,永远的兄长,永远的朋友。




谢凤和,高中数学老师


永远记得2001年4月7日,我从当时正在美国密苏里大学访学的吴奕初同学处惊悉谢凤和老师突然过世的噩耗,一向话多的我竟无言以对,一阵无比的悲哀和沉痛袭击着我!当天,我即给在县交通局工作的赖田年同学发去传真,让他把唁电转给莫九华老师。其中我写道:难忘1979,悼谢凤和老师。神奇的1979,由谢凤和老师一生执教的数学学科中被称为ABC的数字组合而成。对于谢凤和老师和我,它却具有特别的含义,它代表着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人生的转折,代表着绝无仅有的那么一段历史,更代表谢老师献身教育,人梯精神的辉煌。


最后一次见到谢老师是1999年3月13日,那时我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回国探望病重的母亲。到美国后我和谢老师依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最后一次和谢老师通电话是2001年春节,我无法相信那次问候完的再见竟是我今生和谢老师最后的诀别。


谢凤和老师是我们几个所谓远走高飞同学的恩师。我对谢凤和老师的诠释是,他从自己不平凡的人生曲折经历,希望把他未竟的事业和人生的期待由我们得以发展,继续和壮大。不幸谢老师不适时机地走了,我们应该感恩他的培养,继续他的传奇,发扬他的精神。


他是厦门大学数学系高材生,阴差阳错,回家务农,幸苍天有眼,回归教育,应天时地利人和,担任77级湖洋高中数学教学任务。多少次,夜已经很深了,他还在出题;又多少次,房间灯光亮至天明。在我的记忆里,他给我们题目之前,他必定已先解之。我们也经常给他题目,他不断为我们释疑。高中期间的一系列数理化竞赛,数学首当其冲,为此他尽力备战。我们的数学兴趣的形成主要是得益于他的培养,在清华时,我是全班数学物理方程科唯一的满分者,日常作业,经常我也是第一个先完成,然后供同学们参考。


他天天看着我们几个,笑声永远是那么明朗。至今他讲的笑话,他的幽默,他的智慧还经常出现在我耳边。他把我们当学生,当孩子,他把他没有实现的人生愿望和目标都寄托在我们身上。他从来没有在我们面前摆过架子,他和我们是如此的平等,如此的和谐,如此的默契。他尊重我们的各种意见,记得有时胡联浩会先做出难题,有时甚至只有胡联浩做出题,谢老师不但不会生气,反倒是非常的高兴。他的房间门永远为我们开着,我们在那里交流讨论,说笑玩耍,有时甚至学生坐在他藤椅上,他却坐在板凳上。


我们的许多辉煌时刻,许多里程碑式的成绩,我们的许多第一次经历都与谢凤和老师密不可分。谢老师带我们去参加龙岩地区数理竞赛,那是我们乡巴佬第一次到城市,记得我们一到龙岩,就急不可耐地前往龙岩火车站去看从未见过的火车。我一看,啊,火车原来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谈不上好看。当时的火车厢是铁皮,座椅是木头做的,可不是现在高铁的样子。令我有点失望!龙岩竞赛期间,赶上歌唱家郭兰英到龙岩公园演出,我们去看了,那是我们第一次见大场面,人山人海。当时我们住在龙岩教师进修学校,离公园不远。至今,我对龙岩进修学校还很有感情。


上大学后,他的办公室永远都是我们的接头地点,我们也经常在老师家蹭饭。不论在湖洋中学的时候,还是上杭二中时期,谢老师身上完美地体现着一名教育工作者无比高尚的情操。看着学生有出息,他那种百分之二百的高兴和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深深地赢得我们的爱戴并激励着我们前行。我们长大后,谢凤和老师又热情地如同父母般,甚至为我们操心终身大事,这是多好的一位老师呀!


谢老师过世后,我把对他的敬爱和缅怀全部转移到了师母莫九华老师身上,何况莫老师本来就是我小学时候的语文老师。我每次回国,只要有机会,或上杭,或龙岩,或厦门,都争取去看望莫老师。今年七月,我在厦门有见到莫老师。祝老人家延年益寿,永葆健康。





陈靖民,高中语文老师,班主任


我从初中四班升到高中四班,李炳谟老师当语文教师,班主任。有种说法,李老师是当时参与我初中升高中奋争的老师之一,在此,我先向李老先生表示由衷的感谢!对李先生讲写作课还有一些印象,他主张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从不给条条框框。但这个阶段不长,很快,高中全年级就重新分班,我到了高一班,陈靖民老师当班主任,任语文老师。高一班没有女生,又称和尚班。


陈靖民老师是位非常称职,有水平的老师。他不但传授知识,还用自己言行育人。他写字很快、有力。和其他老师一样,面对高考,陈老师满腔热忱,使出百分之二百的精力来培养我们。当时教学辅助资料缺乏,陈老师除正常教学外,从福建师大附中等地他的朋友那里找来辅导资料,助力高考。事实上,那时很多任课老师都这样。


我语文不算好,写作文也一般,但陈老师有一次布置写作文,让大家写长大后要做什么,要当什么人之类。我可能也写了要当科学家,工程师什么的,具体记不得了,但我记得我结尾的时候写道,我不论做什么人,我都希望能够做这样一种人,那就是在路上看见一块石头在路中间的话,他愿意停下来,把那块石头搬掉,给后面的人带来方便。过去的四十年,包括我移民到美国后,我一直努力践行当时作文中所表达的这种为人的理念。


陈老师为人正派,刚正不阿,有一不二,这是陈老师给我的深刻印象。毕业后,数十年如一日,我保持着每年都有给陈老师通信的习惯,陈老师永远都是有信必回,即使我到了美国也如此。我至今还保存着他十多封寄到美国的信,信中他会分享一下他的近况,为学生的进步加油,并不断鼓励学生前行。每收到陈老师来信,都令我非常感动。随后,有电话了,我们就改为电话交流。现在有微信就更方便了,随时可以互动。


高中毕业以后陈老师调往官庄,后来退休。2009年和2016年在上杭同学聚会有见到陈老师,我也两次前往官庄去看望他,最近的一次是2019年7月夏令营期间。那天我本来是不去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好准备7月20日的同乡会上杭联络站的成立仪式和北美上杭交流会,但早上获悉要前往官庄中学交流,我意识到这是去看望陈老师的机会,立即改变主意。陈老师见到我非常高兴,老人家一切都好。看到满头白发的老师,不禁感慨,正是有这些优秀的老师甘愿做人梯,我们才得以站得高飞得远。陈老师,谢谢您的培养,不仅给我们知识,也教会我们做人的原则。





肖监升,初中数学老师


肖监升老师是武平十方人,每周六中午骑自行车回去,每周日下午骑自行车回来。宿舍在校门口左边第三间,与校礼堂台相对。他是一位十分称职的老师。因为肖老师当时是三班的班主任,除数学话题外,平时与肖老师交流不多,但有一次,他在教室里讲的一句话,永远都留在我的心里。那是一个读书无用论的时代,大家都不愿读书,对数学尤其不感兴趣,想躲都来不及,肖老师也很无奈。在一个晴天的下午,午休后第一节课,他语重心长说:同学们,你们记住我今天说的话,书还是要读的,要好好读书,读好书将来肯定是会派上用场的。老师这几句话成了我对肖老师的永恒的记忆,无论我在世界的什么地方。谁也想不到,肖老师的话,还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应验了。1977年底国家就宣布恢复高考。肖老师调走了以后,我也再没有见过他,但我所在的中国科学院化学所有一位武平十方的同学肖凤飞博士,我们是好朋友,我经常从他那里打听到肖老师的信息和情况。如今,肖凤飞博士在美国芝加哥,我依然从他那里询问肖老师的近况。肖老先生身体棒棒的,祝肖老师安康幸福!





杨丽琴,政治老师


杨丽琴老师教政治,相信没有哪位同学不对风华正茂的杨老师印象深刻。她教政治非常认真,每一节课都是背后充分备课的体现,她在黑板上不停地写,同学们坐在下面不停地抄,然后就是不断地背记,从而实现知识的传递。这是当时唯一的教学途径,特别是政治。同学们对政治并不喜欢,但又不能不学,这就更加需要杨老师的智慧和用心。个人感觉,我们学政治,对培养和锻炼记忆力是很有帮助的。


杨老师负责校内板报宣传工作,记得学生宿舍楼侧面有一个黑板,杨老师经常安排我和谢耀湘同学抄写板报,通常是利用下午放学后,同学们都去玩了,我们就开始抄板报,有时会利用劳动时间抄。我当初把这种任务看作老师对我的一种鼓励。


高中政治依然是杨老师教的,她更加认真用心,她知道绝不能让政治成绩拉低高考总分。杨老师从厦门和其他资源那里,获取各种有价值的高考政治资料,帮助我们备考。我们经历了各种的模拟考试,高考考试成绩下来,我们的政治成绩还不错,这都是杨丽琴老师的功劳。谢谢您,杨老师!





黄德森,体育老师


黄德森老师是一位非常称职的体育老师,经常组织篮球排球比赛,不过我个人自小体弱,仅仅是体育课的参加者而已,当时没有操场,记得测百米,就到集上的公路边上跑步,那时候我们连鞋都没有,我们都是光着脚跑!那时候条件真的是很艰苦。也记得黄老师教我们如何正确地刷牙。高中时也是黄老师教体育。体育成绩我不好,简直可以说很差。到清华大学后,我有一次体育得了不及格。而学校有规定,如果有一门课不及格,不管是什么课,那就不能毕业。这把我吓坏了。我立即把体育当做头等大事,随班上的同学积极参加锻炼。而且个人体育成绩不好,也影响班级体育达标。那时候要求引体向上,体育达标要多少个,我一开始一个也拉不上去,只好使劲练啊,后来我都能撑上三四十个了。跑步也是如此,后来我都能作为班级的代表参加系运动会跑1500米了。


邱敏鑫,初中化学老师


初中化学开始是李元芳老师教的,但那时全年级化学成绩不好。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次考试,没有一个人及格,我的成绩是50多分,还是最高的,但依然不及格。这件事引起了校领导的极大的重视。真的应该为当初的张俊昌校长点赞,从兰溪调来了教化学的邱敏鑫老师。邱老师让我们从背元素周期表入手,立即扭转了乾坤,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所以说七九年高考的成绩,确实也不完全是高中两年的功劳,而是学校领导和老师多年来有作为的综合体现和结果。


黄钧庆,高中化学老师


黄钧庆老师教高中化学。黄老师一手好字,无论粉笔、毛笔,令人称赞。黄老师非常聪明,非常注重教学方法,教学生融会贯通。记得黄老师喜欢抽烟,物理老师张赠春也喜欢抽烟。印象中我是唯一参加化学竞赛取得名次的湖中学生,后来为参加市或省化学竞赛,我到上杭一中还是到龙岩一中参加化学实验的培训,具体记不得了。这个优势,成就我后来化学高考成绩比其他同学好一些。


张赠春,高中物理老师


张赠春老师教高中物理。张老师是难得的物理高材生。他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合我们几个够跟得上进度的学生。在张老师的领导和培养下,我们好几位同学参加县区物理竞赛,并取得名次。张老师也是非常以我们几个学生为自豪。


林其武,高中英语老师


初中是雷先亮老师教英语。初中按教学大纲的设置我们有英语课,但我们不知道学英语究竟为什么?记得是每周一节课。林其武老师是高中英语老师。他和雷老师都是从俄语转教英语。这个背景给英语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战,但林老师很尽责,当时缺少教学条件,我们也缺少基础,除了林毕全和赖田年英语好一点,我们几个都没有学好英语,印象中就他们俩位在参加县英语竞赛中取得名次。那时高考,英语成绩不计入总分。我的英语是到清华后从ABC开始学的,因为14分的高考成绩就被编入中班,后来我跟不上进度,要求从头开始学,到后来又超越中班到快班,这个过程是励志的故事,就超出本文的范畴了。


吴启经,初中农业基础课老师


吴启经老师是一位很有才学的老师,初中时教我们农业基础知识课。好像赖钦化老师也教过若干节课。我们本身是农民的后代,理应好好学这门课,但同学们普遍热情不高,学起来也枯燥无味。还好,那个时代,中小学教育以学农为主,课堂学习与劳动各半。每个班有学农基地,到文光村三角塘种水稻,种烟,种地瓜等等。干农活是体力活,每个星期都要去三角塘,往往是整个下午都是劳动课。由于我政治成份不好,劳动时经常要格外卖力。通过这门课,我们的确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能辨别稗草,学会施肥,打农药,清除田间杂草,稻田的管理等。那时,吴启经老师就是我们的田间指导老师,工作很辛苦。对吴老师的最深印象是,每次考试的时候,答题时如果能活学活用,用上那个相关的毛主席语录,那道题吴老师一般就不会打错。


谢春池,政治老师


谢春池是学校的政治老师。要是杨老师不在,谢春池老师就来教我们政治课。印象中,高一时,有段时间杨丽琴老师参加培训去了,谢春池老师教我们政治。但对谢老师的记忆却是他的多才多艺。谢老师非常有才华,特别是文学方面,说话声音洪亮,穿透力很强。


读书时对谢老师的印象是有点神秘感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过去几年来接触多一些,不再有神秘感,而他的个人魅力对我是有增无减。感谢谢春池老师对我厚爱有加。2016年11月我回母校交流,谢老师也从厦门和我一起回到上杭回到湖洋。当天晚上已经很晚了,应该是半夜过了,我还在他房间说话。


感谢谢春池老师对上杭对湖洋的情与爱,前几天有报道说,他200次到访闽西,其实主要是上杭。他为湖中,为湖中校友会的成立,为了建校50周年庆典,真是费尽心机,令我特别感动。如果说杨舒芃老师是对初中四班无限倾情的话,谢春池老师则对湖中这所学校无限倾情。向谢老师致敬!





张俊昌,校长


最后我们应该感谢已故的张俊昌校长。他没有在课堂上给我们上过什么课,但他在课堂外用他的言行为学生们树立了榜样。他的领导魄力,他的那种亲力亲为,影响并带动了当初所有教职员工。他也是七九届高考奇迹的主要缔造者。当初修石头教学楼,用师生的力量,包括他自己也和大家一起抬石头,这是多么大的魄力和决策力。


值得一提的另一件事情,听蛟洋中学高中毕业生华碧春博士说,1977年秋上杭一中到各个农村中学选拔优秀学生到上杭一中学习。蛟洋中学校长当时对全体师生隐瞒了这个消息,结果是所有学生都读蛟洋高中,后来高考结果是:蛟洋中学是湖洋中学外考得最好的一所农村中学。入学体检时,校长告诉她,如果你们没考好,上面那个秘密永远不会让你们知道。但湖洋中学的张校长表现出另一种胆识,让湖洋中学的所有学生都参加了考试,我们相当一部分同学都被一中录取了,但我们师生集体决定不去一中。回过头来想,这其实是需要很大担当的。张俊昌老师做到了。很可惜,后来张老师患病。张老师病重期间,我,奕初,联浩和谢凤和老师一起去看望过他,感谢张老师对湖中的巨大贡献和对我们的培养。学生永远感恩张校长,湖洋中学七九届高考奇迹时期的伟大校长!


我在湖洋中学接受的完整的中学教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湖中人。我一直以自己是湖中人为荣,也一直希望为母校争光,这种信念鼓励我不断前行。只有这样,我觉得才对得起特殊时期,所有保护过我,培养我的老师们。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母校,感恩时代。愿这篇文字提供见证,七九年高考奇迹,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体现。四十年过去了,回顾过去,师恩难忘、山高水长!


〖作者简历〗梁瑞凤,博士,男。1975年9月进入湖洋中学读初中,随后1977年9月又在湖洋中学读高中,1979年高中毕业考入清华大学读本科,1984年大学毕业考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读硕士、博士研究生,1990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所工作,历任助研、副研究员、研究员、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期间两次由英国皇家学会资助在剑桥大学任客座研究员工作近四年。1999年加盟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现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研究教授,博导。近年来,他创办了美国复合材料跨界创新中心,美国瑞特科技有限公司和国际客家研究院。为了回报母校培养、激励未来学子,他将在湖洋中学设立"华瑞基金奖学金",每年奖励若干名品学兼优的湖洋中学学生。


(2019年11月22日手稿于美国飞往香港航班上,12月1日成稿于深圳中洲圣廷苑酒店,12月4日修正于香港JW万豪酒店。谢谟协助本文汉字输入工作,特此致谢)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