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家参观古建筑感慨它的沧桑,物是而人非,赞叹它的美,往往都是抬头看着美丽的飞檐,神秘的藻井亦或是精美的雕花,却很少低头把目光转向角落,看看那块有点不起眼的石墩子——柱础。
柱础顾名思义就是柱子的基础, 它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基本的构件之一,对于木构建筑来说“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根柱子必须配一个柱础,柱柱皆有,缺一不可,古人为了不让柱子移位,最开始是把柱子埋在地底下的,然后在柱子底下垫上石块,这些石块就是柱础最开始的原型。
后来古人发现柱子埋在地底下容易受潮,柱子很容易就腐烂了,于是古人就把底下的石块往上移,这时候的柱础露出地面,解决了柱子受潮腐烂的问题,但是古人对任何事物都是追求极致之美的,慢慢的古人开始对柱础周围精心精美的雕刻,比如狮子、莲花等。
柱础的功能可不止上面说到的防潮,柱础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支撑起屋顶的重量,柱础既然承受着整个屋顶的重量,那就必须要有抗震的作用。
柱子并不是硬生生地接在柱础上,而是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如果发生地震,整座建筑因为柱子和柱础的小空隙,就会像踩在滑板上,抗震性能极佳。在中国历史上,古代木结构的建筑经历强震,即使柱子被震的脱离柱础,房子还是屹立不倒的例子屡见不鲜。
人们常说“秤不离砣,砣不离称”,这句话对柱础来说也是一样的,古建筑同样离不开柱础,历经数千年的岁月,我们还能看到完整的古建筑,柱础的功劳也算是头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