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某县又一所私立学校荣耀登场。县级领导亲自到场祝贺,真是风光无限。
再看另一个场景:某私立学校门前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缴费的人络绎不绝,争先恐后。没交上的心急如焚,眼珠子睁得老大,额头青筋暴出;而那些把大把大把钞票交上的人如释重负,长长出了口气。
再有一个场景: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为了给孩子筹集动辄上万的学费,能借的借了,能卖的卖了,苦海无边,不少家长低下了头,一声长叹,两行清泪。
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
两两角逐,谁主沉浮?
公平地接受良好教育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公益性,尤其是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国家还有贫困生补助,寄宿生还有生活补助,可谓无微不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为孩子的教育撑起了一片天。
公立学校、私立学校,谁是主角,谁是配角,应该是不言而喻的。两种体制相生相伴,相互促进,私立学校应该是公立学校的有益补充。
令人尴尬的是,在一些地方一些公立中小学却因生源不足,日趋没落,门可罗雀,冷冷清清,个别学校甚至停止招生。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私立学校大行其道,红红火火,甚至在个别地方私立学校已经形成规模,大有一家独大之势。
私立学校迅速崛起,原因何在?
根据教育部官网公布的历年教育统计数据发现:2010年到2017年民办学校小学招生增幅超过39%,民办初中招生增幅超过51%。并且还在不断增加。
私立学校在快速崛起,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私立学校的高工资吸引着一些优秀教师的加入。
一些民办学校为了吸引一些优秀教师,不惜重金。一些优秀教师转到民办学校后,工资会增加一两倍甚至更多,所以对年轻的优秀教师是不小的吸引力。即使一些中年教师迫于生活压力和体制内优势的淡化,有的也会投身民办教育中去。
2. “掐尖”,让私立学校生源上存在一定优势。
公立学校一般会严格按照国家招生政策,划片免试招生,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而一些私立学校不受招生范围限制,随意招生、处处“掐尖”,为其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好的生源给其带来好的升学业绩,好的升学成绩,又促其扩大招生数量,提高招生质量。再加上其灵活的机制,不惜重金挖走一些尖子生,都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民办学校在管理体制上,有其自身优势。
职责分明,避免出现一些推诿、扯皮。另外多劳多得,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私立学校受非教学事务的影响较小。
现在一些形式主义泛滥,校园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和冲击。一些公立学校忙于各种检查、各种评比,各种各样的进校园活动,不可避免的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个别地方出现了停课搞活动的情况。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私立学校的迅速崛起给人们带来多种教育资源,给人们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 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注意。
1.私立学校具有逐利性。
高昂的学费不是普通家庭所能接受的,为家长增加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现在一些家长和学生攀比心理较重,一味地盲目崇拜私立学校,使一些本来家庭条件一般或者较差的家庭因为孩子学费问题,陷入困境。
2.公退民进意味着教育贵族化。
民办学校的高收费把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拒之门外,可能影响阶层流动和社会活力,危害巨大。
3.一些私立学校师资不达标,主要靠延长学生学习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强度,其实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未必有利。
4.私立学校办学水平、办学条件参差不齐,存在诸多问题。
私立学校办学条件参差不齐,在农村甚至存在一些没办学资质的“黑”学校。随便找几个人,弄几间屋子就是一所学校。师资没保障、校舍安全没保障,仪器设备一无所有,安保设施没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1.严格私立学校监管,把那些不达标的限期整改,整改仍不达标的该关就关,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涉及孩子一生,马虎不得
2.出台措施,规范民办学校招生秩序,统一政策,同步招生,防止私立学校招生过程中出现“掐尖”现象。
教育部曾发文《关于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其中规定:所有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都要严格遵守义务教育免试入学规定。各地要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管理,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选择生源,坚决防止对义务教育生源地招生秩序造成冲击。
3.办好公立教育是政府的责任底线,政府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要加大公立学校的管理改革力度。
公立学校在管理体制、机制上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完善和改进。
比如,进一步扩大学校自主权,激发学校活力,让学校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再比如,建立教师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摒除老师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思想陋习,让干实事、出实绩、讲奉献、见实效的老师真正受益。让那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老师,受到惩戒,感到怕,觉得疼,有行动。
4.破除一些制度的弊端,兴利除弊。
在公立学校中,绩效工资、职称制度是比较敏感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完善好就能很好的发挥其积极的推动作用,而相反则对老师的积极性打击很大。所以要广泛发动老师,集思广益,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最后达成共识,共谋发展 ,让制度激励人、鼓舞人、鞭策人。
结语:教育是一件民生工程,公平地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让我们处理好私立学校、公立学校的关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成才环境。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嘱托造句-总书记的嘱托记心间|用奋斗诠释青春,用实践谱写未来——郑丽娜